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修辞PPT课件

古代汉语修辞PPT课件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0
主人下马客在船
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 修辞方式,理解时,必须还是按照两个语句的搭配 关系来分别承接,又叫“分承”。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脭2020醲/10/1肥3 厚。
4
练习:
1、耳目聪明。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4、风霜高洁。
5、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 夸饰(夸张) • 定义:指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故意言过其实,对某方面的特点
加以扩大或缩小。 • 1、数量的夸大 • 千禄百福,子孙千亿。 •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2、状貌的夸大 •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樊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力拔山兮气盖世。 • 3、 情势的夸张 •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6、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7、师之耳目,在吾旗鼓。
2020/10/13
5
借代
• 1、 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关系的词语来称谓该事 物的修辞方式。
• ①修辞效果 • 突出事物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与幽默感 • ②代称的分类
2020/10/13
6
• A用该事物的性状、特征指代该事物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
大耳儿最不可信。
(《后汉书》)
• B用原料代成品
履丝曳缟。(晁错《论贵粟疏》)
• C 用部分代全体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D用具体代抽象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蔺如列传》)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乐府《上山采蘼芜》)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3) 引文:引用见于典籍的书面文字。如: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 类。” 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 鄢》)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2020/10/13
3
定义的不同:
互文与并提
互文:把意思比较复杂的一个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结构 相同的语句;理解时,必须互相参照前后文才能得到理解。
• E以官、地代人
•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
(《世说新语》)
• 英2雄020/无10/13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资治通鉴》7 )
委婉
1) 定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
叫做“委婉”。 2)类型 A避粗俗 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汉书·玄成传》) • B避忌讳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 后》) • C避冒犯 陛下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 • D交际辞令 今治水兵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古汉语的修辞
2020/10/13
1
引用
1、 引用目的就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 2、分类: 1)引言: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 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 2) 引事:利用传说故事、历史事实等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 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司马迁《报任 安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