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ppt课件
24
9、起兴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 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 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25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 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 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 “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 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 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 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4、对偶
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 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 排列在一起 。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 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13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 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 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 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 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 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
4
象生动。“飞鸟”喻“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
②“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②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③ 诗中以“杜康”代酒。
8
借代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 作为其国都的代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0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 去思索体会。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 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21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 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 物的英雄业绩。
9
3、夸张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 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 用。
10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 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 思的深重。
11
夸张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 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 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 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 12 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4
5、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 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 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 表现得更形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 表意更加丰富。
15
【作用】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 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 更加形象、生动。
16
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起兴、双关、叠词、互文
2
1.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 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 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3
比喻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
动外,能突出事物特征。
22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 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 强烈感情。
23
反问
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
调了历史之必然。
6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 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
书生万户侯?”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刀。
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7
借代
①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6
(《孔雀东南飞》)。
10、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 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意味深长 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 手法。
【赏析】“草木”本属无情物,却能“知”能
“斗”,有“才思”高下之分;柳絮、榆荚虽
乏色少香,却不藏拙,也来凑热闹,显得十分
可爱,令读者不禁为其勇气叫好。诗人用拟人
手法,赋予草木以人的思想情感,形象地描绘
出百花争妍,似乎要将春留住的情景。
18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化为有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 5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 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 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 发读者联想 。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 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 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 “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19
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 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 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沙》)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 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 的依恋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
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
的喜爱之情。
17
赏析下面这首诗中拟人手法的妙处
晚 春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