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文化
马尾船政学堂
简介
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船政大臣沈 葆祯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 艺局”,为求人才沈葆祯主持了求是堂艺局的首次录取 考试,亲自为考试制定、批阅试卷,求是堂艺局首次录取 考试的第一名考生就是后来成为北洋水师学堂教习的严复。 1867年马尾造船厂建成后搬迁至马尾遂改名为船 政学堂。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 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 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坚。
节约用水
饮水思源……13 浪费的水……14 节水经验……15
丰硕成果
1
简介
福州船政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制造兵 船、炮舰的新式造船企业。亦称马尾船政 局。 1866年左宗棠(1812~1885)任闽浙 总督时创建,稍后由沈葆桢(1820~1879) 主持,任用法国人日意格(1835~1886)、 德克碑(1831~1875)为正副监督,总揽一 切船政事务。船政局主要由铁厂、船厂和 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
首页
神奇的潮汐
潮汐形成……11 潮汐影响……12 潮汐利用……13
地震知识
地震成因……14 地震种类……15 地震危害……16 避震要点……17
校园植物
植物常识……18 植物集锦……19 绿色生命……20
小组成员
综述
船政魂
福州船政“万年青” 、“湄云” 、“伏波” 、“安 澜” 、“镇海” 、“扬武” 、“飞云” 、“靖 远” 、“振威” 、“济安” 、“永保” 、“海 镜” 、“琛航” 、“大雅” 、“元凯” 、“艺 新”、“登瀛洲” 、“泰安” 、“威远” 、 “超武舰” 、“康济” 、“澄庆”、 “开济” 、 “横海” 、“镜清”、“寰泰” 、“广甲” 、 “平远” 、“广乙” 、“广庚” 、“广丙” 、 “福靖” 、“通济”
制造轮船
福州船政局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 青”号,于1869年6月下水。至1874年2 月,共造轮船15艘。船政局在办厂过程 中,虽然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在造船技 术方面则逐渐有所提高。最初只能制造 150马力以下的木壳,到1887年则制成第 一艘铁甲船,轮机也由旧式单机改为复 合机,马力由150增至2400,在中国近代 造船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船政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船政是第 二次鸦片战争 之后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第一次引进西方科 学技术的尝试,也是中国 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 生的开始。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 座里程碑
1、中国官僚机构与近代工业企业、科技文化教育相结 合的有机体。 是中国最早最大的官办船厂和船政学堂。
2、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3、近代中国培养科技队伍的基地。 4、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 5、中国航空业的摇篮。 6、中国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船政建筑
船政文化
苍苍鼓山,泱泱闽水。依山傍水的福州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 和近代海军的摇篮。
1842年,西方列强炮火轰开了福州大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对血与 火的洗炼,福州人沉思、探索、追求、呐喊、拼搏。
1866年(清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建船政, 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 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优秀的中国近代 工业技术人才和杰出的海军将士。他们曾先后活跃在近代中国的军事、 文化、科技、外交、经济等各个领域,紧跟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 推动了中国造船、电灯、电信、铁路交通、飞机制造等近代工业的诞生 与发展。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传播中西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 程。他们直面强敌,谈判桌上据理力争,疆场上浴血奋战,慷慨捐躯。 林则徐、严复、詹天佑、邓世昌等一代民族精英和爱国志士第一次让世 界了解了福州人的骨气、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