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2019中考语文 素养全练(十二) 古诗词鉴赏

(最新)2019中考语文 素养全练(十二) 古诗词鉴赏

(最新)2019中考语文素养全练(十二)古诗词鉴赏第一类爱国忧民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完成第1~2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醉里挑灯看剑”外,请你找出另外一句实写的句子。

!?,(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痛苦和)之情。

〚导学号94264072〛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

,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1~2题。

【甲】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甲】词用的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

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志向,【乙】诗豪迈奔放。

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甲词借鸿雁南飞之坚决,借浊酒一杯之苦楚衬托征人思乡之深切;借“燕然未勒”表达功业,委婉曲折地表达了戍边将士欲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2)乙诗中诗人先浓墨重彩描绘战场之危急——“黑云压城”“甲光向日”,然后笔锋一转,借用典故抒誓死报国之志,感情豪迈奔放,读来让人热血沸腾。

〚导学号94264073〛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1~2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景象壮丽。

,完成第1~2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檾②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③。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④软⑤肌肠。

?(qīnɡ):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

③络丝娘:指缫丝女。

(luō)青捣麨(chǎo):摘下青嫩的麦子,炒熟后,捣成粉片状。

这是穷人青黄不接时的食品。

⑤软:吃饱。

?“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意近即可)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3题。

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高适(岑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请简要分析。

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深化主题。

〚导学号94264074〛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既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首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

,完成第1~2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

B.“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

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

,他的《塞下曲》《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导学号94264075〛第三类送别思乡十、阅读《南乡子》,完成第1~2题。

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

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分析,这首词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

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万里送行舟。

“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

C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也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

A、B、D三项并没有体现出这种心境,故选C项。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首咏史诗运用的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

?,任何表面的辉煌都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

,完成第1~3题。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遗篇”是指(人名)的组诗《》。

观沧海,简析词的“时空美”。

“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完成第1~3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即王导、谢安。

,它已是一幅图景。

(残破荒凉),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什么?,反映了随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早已不复存在了(富贵不能永本诗在表达技巧上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以小见大山水田园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

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种豆南山下,”交代了作者躬耕劳动的生活情况,为后面的“但使愿无违”做铺垫,这里并不是表现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抒发了作者辞官归,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的心愿。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青山。

,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前两句属于写景,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一切景语,这里作者细致描绘了长满竹子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的翠绿。

雪白色的鸟从碧绿色的潭水上面飞过等景象,展现了一幅静美幽静的画面,为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渴望归隐做了铺垫。

?,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有关切自,表达了对俗世生活的厌倦,留恋渔家幽静的生活环境,透露了诗人对渔家的喜爱,表达了绝尘归隐的情感。

〚导学号94264076〛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中“偷”字的妙处。

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6)闲适之情。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千山、好峰、幽径、(秋)霜、熊、树、林、鹿、(小)溪、人家、鸡鸣。

季节:秋季。

?(美景)的喜爱之情。

或:表达作者沉醉鲁山(美景)的惬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