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案全套(表格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音乐教案全套(表格教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期小学音乐五年级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龙头,把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地贯彻到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去,结合新的教育思想,提倡音乐教学在“基础性、科学性、开放性、创新性”上开创新路,大力推进研究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创造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全面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六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差异,一、四、五班乐感较好,学习能力强,模仿能力好;二班上课纪律差,表演时不活跃;三、六班性格内向,不敢表现自己。

因此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

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四、教学目标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教学重点:能自然流畅的唱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教学难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即兴创作活动五、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附课程进度表第一课朝夕知识把图形谱、字母谱、录形式的知识。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并熟悉G大调。

三、聆听《晨景》师弹琴讲新学期要求教师伴奏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再播放音乐主题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设境复习巩固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认真听再分析四、表演《清晨》五、小结:的话,请在…”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1.播放范唱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教师伴奏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教师指导5.教师弹琴伴奏下,6. 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7.教师播放伴奏带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回答问题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学生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教学反思:第一课朝夕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四、表演《晚风》怎样的景色?4.播放《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1.“本课主题是朝夕…景色美不美?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4.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教师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画出图形谱。

欣赏并回答问题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聆听范唱。

”复习思考回答问题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6.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1.教师先弹奏一遍,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第一课朝夕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目标情感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节奏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清晨》三、聆听《渔舟唱晚》四、表演《晚风》师弹琴讲新学习要求教师伴奏1.导语:“上节听了外国的…《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播放《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4.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5.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1.“本课主题是朝夕…景色美不美?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晚风》的拍号是6/8拍,唱师生问好歌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聆听并回答问题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欣赏并回答问题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聆听范唱。

”复习思考回答问题设境复习巩固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4.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教师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6.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1.教师先弹奏一遍,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1.先听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第二课足迹教师调控师弹琴1. 组织学生把准备的故事讲一讲2.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歌曲: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三、表演《雨花石》四、聆听《红星歌》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播放范唱分二部学习。

第一部分为前四乐句,第二部分为后四乐句加尾声。

有困难的小节,必需是以乐句的单位进行指导。

3.在曲调开始学唱时先不加装饰音,当基本唱熟后再加上倚音,并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5.播放伴奏带1.组织学生讲故事2.播放歌曲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4.在曲调唱得很流畅的基础上填上歌词,用中速,很深情地表现出“雨花石”的崇高品质。

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请有准备的同学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欣赏全歌。

回答问题再听歌曲回答问题曲调节奏较复杂,不宜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培养学生创设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4.复听全歌。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回答问题第二课足迹重点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难点歌曲的二声部合唱部分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节奏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雨花石》三、表演《我怎样长大》四、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师弹琴教师伴奏1.播放范唱2.齐读歌词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教师深情地领唱6、教师伴奏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

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唱师生问好歌有感情地演唱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

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聆听故事回答问题带着问题来欣赏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设境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五、编创与活动5.插放本歌录音,根据歌曲的叙事过程学生演小品。

6、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

用线连一连。

色。

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与自荐表演角色(王二小、鬼子),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