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实验指导copy

生理学实验指导copy


40℃ 温水 刺激 心室
40℃ 温水 刺激 静脉 窦
冰水 刺激 心房
冰水 刺激 心室
冰水 刺激 静脉 窦
斯氏 第一 结扎
斯氏 第二 结扎
心室 搏动 频率
静脉 窦搏 动频 率
2. 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见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蛙的系列实验
3.蛙脊髓反射及反射弧分析
蛙的处理:只毁脑,不毁脊髓。 见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蛙的系列实验。
观察(不做坐骨神经麻醉):记录实验现 象。 屈反射(并测定反射时间) 搔扒反射(并测定反射时间) 去后肢踝关节下皮肤后 毁脊髓后
4.蛙的微循环观察
蛙的处理:双毁髓 见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蛙的系列实验 体视镜观察
实验结果要求: 区分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 记录各种血管内血流特点,如血流速度、血管 是否搏动等; 记录滴加药物(去甲肾上腺素和盐酸普鲁卡因) 后各种血管及其血流的变化。
跟腱反射:受试者跪于椅子上,下肢于膝关节部位呈直 角屈曲,踝关节以下悬空。检查者以叩诊槌轻叩跟腱。 正常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图3-30右)。
注意事项: 1. 检查者动作轻缓,消除受检者紧张 情绪。 2. 受检者不要紧张,四肢肌肉放松。 3.每次叩击的部位要准确,叩击的力度 要适中。
腹面朝上
5.蛙心电图描记
由于机体任何组织与器官都处于组织液 的包围之中,而组织液作为导电性能良 好的容积导体,可将组织和器官活动时 所产生的生物电变化传至体表。故在体 表或容积导体中的远隔部位可记录出某 一器官或组织活动的电变化,如心脏活 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变化,可通过引导电 极置于体表的不同部位记录下来,即心 电图。
(4) 将培养皿中的心脏重新放回蛙心胸腔原来的 位置,观察记录纸或显示器上的变化。
(5) 将心脏倒放(即心尖朝上),此波形将发生 什么变化?
(6) 从蛙腿上取下导联线,夹在培养皿边缘并与 培养皿内的任氏液相接触,再将心脏置于培养皿中部, 观察记录纸或显示器上是否显示心电波形。
(7) 再将心脏任意放置于培养皿内,心电图的波 形又有何变化?
1.将引导电极置于体表或体内任何部位,为什么 均可引导记录到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2.如果将心脏取出结果又将如何?为什么? 3.若在将心脏放回胸腔,此时又将如何变化?为 什么? 4.如将心脏放置于培养皿的任氏液中浸泡,并通 过培养皿中的任氏液能否引导记录到心电变化?为什
么?
6.盲点测定
实验目的: 证明盲点的存在及测定其大小。
1.证明盲点的存在:
在黑板上贴一张50×20 cm的白纸,在白纸的 左侧面画一个小而显眼的黑色“+”字,距“+” 字右侧25 cm处画一个直径5 cm的黑色圆形色 标。受试者站在距白纸2m处,遮住左眼,用 右眼注视正前方白纸上的“+”字,此时白纸右 侧的圆形色标清楚可见。令受试者向白纸缓慢 前行,在前进中圆形色标突然从受试者视野中 消失,若继续缓慢前行,圆形色标又会在受试 者视野中重新出现。这样可证明盲点的存在。
[注意事项]
1.剪取心脏时切忌勿伤及静脉窦。 2.培养皿中的任氏液温度最好保持 在30℃左右。 3.仪器必须接地良好,以克服干扰。 如果按标准导联连接,出现干扰时,可
将左前肢也与仪器的左前肢导联线连接
起来,即可克服干扰。
[实验结果] 剪贴记录曲线(图7.7-3)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容
积导体的导电规律。 [思考题]
实验原理: 视神经自视网膜穿出的部位缺乏感光细 胞,外来的光线成像于此处不能引起视 觉。因此,将视神经穿出视网膜的部位 称作盲点。我们可以根据物体成像的规 律,从盲点的投射区域,推算出盲点所 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和用品: 白纸,铅笔,小黑色目标物,尺,遮眼 板。
实验步骤和观察项目:
1.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蛙的处理:双毁髓 见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蛙的系列实验
记录内容: 1.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收缩顺序; 2.完成表1(见下页);
分析心脏不同部位节律性的高低,哪个部位为起 搏点。
注意读取数据时每次重复3次,取平均值!
单位: 无刺 次/ 激 分钟
心房 搏动 频率
40℃温 水刺激 心房
[实验对象] 蛙或蟾蜍
[实验药品] 任氏液
[仪器与器械] 心电图机或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
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蛙类手 术器械,培养皿,鳄鱼夹,解剖针,蛙 钉(或大头钉),蛙板。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实验准备: 蛙或蟾蜍毁脑和脊髓后,用蛙钉(或大头钉)背位固 定于蛙板上。自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剪去,剪掉胸骨, 暴露心脏。
肱三头肌反射:受试者上臂稍外展,前臂及上臂半屈成 90°。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右肘部内侧,然后用叩诊槌 轻叩尺骨鹰嘴的上方1~2 cm处的肱三头肌肌腱。正常 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表现为前臂呈伸展运动(图3-29 右)。
膝反射:受试者取坐位,双小腿自然下垂悬空。检查者 以右手持叩诊槌,轻叩膝盖下股四头肌肌腱。正常反应 为小腿伸直动作(图3-30左)。
实验内容
蛙心起搏点的分析 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蛙脊髓反射及反射弧分析 蛙的微循环观察 蛙心电图描记 盲点测定 人体腱反射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名称 1.实验目的 2.实验材料、仪器、试剂等 3.实验步骤(概括,不要照书抄) 4.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描述、测量数据、
计算等) 5.分析及讨论
各实验分开写
测定盲点大小
在黑板上和眼相平行的地方划一白色“+”字记号,受试者立于黑板前, 使眼与“+”字的距离为50 cm。用遮眼板遮住一眼,让受试者用另一 眼目不转睛地注视“+”字。实验者将小白色目标物由“+”字开始慢 慢向所测眼的外侧移动,到受试者刚好看不见目标物时,就把目标物 所在位置记下来。继续再将目标物慢慢向外侧移动,直到它刚又被看 见时,再记下它的位置。由所记下的两个记号的中点起,沿着各个方 向移动目标物,找出并记录目标物能被看见和看不见的交界点。将所 记下的各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大致呈圆形的圈。此圈所 包括的区域叫做盲点投射区域。
依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 和盲点的直径。参考图3-28及域与十字距离× (15÷500)
盲点的直径(mm)= 盲点投射区域的直径×(15÷500)
7.人体腱反射
实验原理: 牵张反射是最简单的躯体运动反射,包括肌紧 张和腱反射两种类型。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 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腱反射是一种单突触反 射,其感受器是肌梭,中枢在脊髓前角,效应 器主要是肌肉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成分。 腱反射的减弱或消退,常提示反射弧的传入、 传出通路或脊髓反射中枢的损害或中断。而腱 反射的亢进,则提示高位中枢的病变。因此, 临床上常通过检查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 能状态。
实验对象: 人
实验器材和用品: 叩诊槌。
受试者应予以充分合作,避免精神紧张和意识 性控制,四肢保持对称、放松。如果受试者精 神或注意力集中于检查部位,可使反射受到抑 制。此时,可用加强法予以消除。最简单的加 强法是叫受试者主动收缩所要检查反射以外的 其它肌肉。
肱二头肌反射:受试者端坐位,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受试 者右肘部,左前臂托住受试者的前臂,并以左手拇指按 于受试者的右肘部肱二头肌肌腱上,然后用叩诊槌叩击 检查者自己的左拇指。正常反应为肱二头肌收缩,表现 为前臂呈快速的屈曲动作(图3-29左)。
2.连接实验装置 模拟心电图标准导联Ⅱ的连接方式,将接有导线的鳄 鱼夹分别固定在蛙或蟾蜍右前肢和两后肢的蛙钉(大 头钉)上,负极接右前肢,正极接左后肢,右后肢则 与地线连接,输出导线联接至心电图机或计算机生物 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图7.7-1)。 为保证导电性良好,可在鳄鱼夹和蛙钉之间垫以任氏 液浸过的脱脂棉。
导联连接方式: 红色:动物的右上肢 黄色:动物的左上肢 绿色:动物的左下肢 黑色:动物的右下肢 白色:胸导联
3.实验项目 (1)记录蛙或蟾蜍常规导联时的心电
图。
(2) 将引导电极随意放置于蛙或蟾 蜍身体各部位,观察是否能记录到心电图? 其波形有何变化?
用小镊子夹住主动脉干,连同静脉窦一同快速剪下心 脏,并将蛙心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内,此时开动 心电图机或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二道生 理记录仪)心电图有何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