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病理生理学实验指导兽医专业用中国农业大学编目录绪论 (3)实验一发热 (10)实验二肺水肿 (12)实验三乏氧性缺氧和中毒性缺氧 (13)实验四应激对耗氧量的影响 (15)实验五实验性休克 (17)实验六急性心机能不全 (20)实验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2)绪论一、概述家畜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家畜患病时机能变化的实验性科学。
为了研究患病机体机能变化和确定其病理过程的发生原因、发生机理、经过和转归的一般规律性,广泛地应用着动物实验的研究方法,此外也应用临床观察及实验治疗的方法。
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造成各种生命活动障碍,各种病理过程,并控制及改变其持续和经过,仔细观察记录其变化,以求更深刻地分析疾病现象的因果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经过和转归规律的可能性。
今日病理生理学的重大成就,大多是从动物实验中获得的,因而说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疾病是很复杂的,为了要阐明疾病过程的基本规律,在实验中又常常把疾病简化,分出其主要和次要方面,前者常常受到人们的重视。
动物实验有急性和慢性的区分。
急性实验是动物经过麻醉后,进行一般实验外科手术,找出血管或神经,打开腹腔或胸腔,再以病原因子作用于机体,这时使用一定的仪器记录各脏器的机能活动,如描记血压、呼吸、脏器的体积变化、腺体的分泌滴数等。
实验完毕后动物即死去。
慢性实验则是先给动物施行一定的无菌外科手术,以创造实验条件,待其手术完全恢复健康后再进行实验和观察。
这样就避免了因急性实验时使动物处在将死亡的,不合乎正常生活条件的或者因麻醉而改变了神经机能活动和器官机能活动状态的缺点,而获得较近似正常生活条件下的机能活动的规律,使其所得到的实验成果更富有临床医学的实践意义。
然而,也必须说明,慢性实验是属于综合性研究方法,而急性实验是分析性研究方法,若当须综合某些材料时,常须事先掌握足够的已分析研究好了的局部性材料,故慢性实验常需要急性实验的配合。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常采取慢性实验及临床观察的方法,但在教学实验中,由于时间及设备条件的限制,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足,通常较多地运用急性实验方法。
(一)病理生理教学实验目的和任务除了验证课堂讲授的部分理论,加深理解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研究实验性疾病的技能,为今后临床医学研究打下基础。
此外还可以为人类疾病提供动物模型:(1)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制家畜疾病小动物模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2)训练学生作实验设计的技能;(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要求1.实验前(1)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2)复习实验都分有关理论。
(3)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是否齐全。
(4)小组成员应有明确分工,但同时应重视合作,使每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
2.实验时(1)应确立严谨、诚实的科学态度,正规和准确的技术操作,耐心、细致地观察实验中出现的每个现象,而且要准确、及时、客观地记录。
整个实验过程都不得敷衍、马虎和主观臆测。
(2)必须伴随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科学思维,力求了解每个步骤和每个现象的意义。
(3)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实验动物的不必要损伤。
使用药品应注意节约。
3.实验后(1)认真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2)仪器和药品用完后要清点,并放回原处。
应清洗者必须及时清洗干净。
每个实验组,应保持自己桌面的清洁,课后打扫、整理好实验室。
(3)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内容的书写和项目的要求1.姓名、班次、组别、日期。
2.实验项目。
3.实验目的。
4.实验动物包括种类、数量、性别、体重。
5.实验方法简要写出主要实验方法。
若实验操作改动较大时,应详细叙述。
6.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记录系统化、条理化,表达方式一般有三种。
(1)叙述式用文字将观察到的、与实验目的有关的现象客观地加以描述,描述时需要有时间概念与顺序。
(2)表格式能够较为清楚地反映观察内容,有利于相互对比。
每一图表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图表应由学生自已设计。
表内的项目及计量单位应说明。
(3)曲线式实验中描记的血压、呼吸等曲线应写于实验报告中。
书写时,须原始的描记图,取其明显变化的有关各段连接而成。
7.实验结果分析或讨论由于实验指导中的每一个实验,都是已进行了大量实验的结果。
学生所作实验,次数虽少,若与这结果一致,即可作为分析的依据。
讨论包括:(1)以实验结果为依据,论证实验目的;(2)实验结果提示了哪些新问题,如果出现“异常现象”,应加以分析。
二、疾病实验性研究中实验设计的若干问题关于病理生理学所常用的动物(兔、豚鼠、大鼠、小鼠、猫、猴、狗、羊等),其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动物的麻醉方法,动物的取血方法,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手术方法,常用测量:指标及测量方法以及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等等)都能在动物生理学实习指导和动物药理实习指导书籍中查阅到,本实习指导由于篇幅的限制,就不加以赘述。
但是对于疾病实验性研究中实验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则须详细讨论。
根据高等兽医院校培养目标要求,应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疾病实验性研究的能力。
困此,可通过每一个实验或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逐步培养学生初步懂的疾病实验性研究中实验设计的若干问题。
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实验设计是根据科学研究中选题、假说和误差控制等基本问题的要求,对科学实验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有效地引出结果和结论。
设计是否严谨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不重视实验设计或设计不周密都会造成实验损失或导致实验失败。
新课题的科学实验或初做科学实验,很难一开始就做出周密的设计。
因此常要求进行预备试验。
预备试验是根据研究者的“原始假说”作初步探索,也是对“原始假说”作非正式的验证。
同时也是对初步确定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演习。
根据预备试验结果(包括经验教训),对原始假说、实验方法和技术操作必要的修正,为正式实验设计铺平道路。
经预备试验后就应该进行正式的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涉及各方面,力求全面、周密和严谨。
现择几个基本问题分述如下。
(-)实验对象的选择在疾病实验性研究中,实验对象主要是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选择合适与否与实验成败及误差大小有很大关系。
其选择要点是:(1)选择经济价值较低的动物种类;(2)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动物品种和纯度,最好用纯系动物;(3)动物必须是健康的、营养状况良好的;(4)最好选用年龄一致或接近的并体重一致或相近的动物,一般选择发育成熟的年轻动物;(5)动物的性别最好相同,如对性别要求不高的实验可雌雄动物混用,分组时应雌雄搭配开,与性别直接有关者,只能用某种性别的动物。
(二)对照和分组一般来说,实验都应当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具有同等重要意义。
任何摒弃、轻视对照组的观点和做法部是十分有害的。
因为在实验中很难避免非实验因素的干扰而造成的误差,用对照组的方法就可有效地消除各种非实验因素的干扰所造成的误差。
对照可分为:(1)同体对照,即同一动物实验前后实验结果及数据的对照;(2)异体对照,即设立对照组;(3)不完全对照,即以文献资料或历史的、他地的、他人的资料作对照,但由于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差异是相当大的,动物实验一般不采用。
实验组与对照组应遵守一致性原则,两组只允许在被研究动因方面不同,在实验对象、实验者、实验条件、环境、时间及仪器、药品等其他方面应力求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实验误差。
两组的例数应相等或相近似(在计数指标,每组不应少于30例;在测量指标每组不能少于5例,10-20例较好),切忌随意减少对照组的例数。
分组时为避免主观性因素,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三)观察的指标指标是在实验观察中用来指示(反映)研究对象中某些特征(如药物的效应)可被研究者或仪器测知的一种现象标志。
也就是说,动物医学实验指标,是反映试验对象所发生的生理现象或病理现象的标志。
指标可分为计数指标和测量指标,或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等等。
所选定的指标,至少要合乎下述基本条件。
1.特异性指标应特异地反映所观察的事物(现象)的本质,即指标能特异地反映某一特定的现象,不至于与其他现象相混淆。
如氨中毒时血液中氨浓度显著升高可作为氨中毒的特异指标。
2.客观性最好选择可用具体数值或图形表达的指标(如脑电图、心电图、血压和呼吸描记、化验检查等)。
因为主观指标(如肝脾触诊、目力比色等)易受主观性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较大的误差。
3.重现性一般来说,客观性指标在相同条件下可以重现。
重现高的指标一般意味着无偏性或偏性小,误差小,从而较正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重现性的大小可能与仪器稳定性、操作误差、受试动物的机能状态和实验环境条件影响有关。
如受这些因素影响而重现性小者,此指标不宜采用。
4.灵敏性指标测量的技术方法或仪器灵敏度是极其重要的。
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不灵敏,该测出的变化测不出来,就会得出“假阴性结果”;仪器不精密,所得阴性数值则不真实。
目前常用的分光光度法、放射免疫法以及酶标法等,因为灵敏度较高常被采用。
5.技术和设备的可能性尽量选用既灵敏客观,又切合本单位和研究者技术和设备实际的指标。
6.指标选定必须有依据现成(定型)指标,必须有文献依据,自己创立的指标必须一经过专门的实验鉴定。
(四)结果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正确地观察和记录,实验者在技术上应明确实验目的要求,熟悉所使用的技术或仪器设备;观察记录时要严谨、细致,实事求是,力戒主观片面性。
要重视原始记录,在实验设计中应预先规定或设计好原始记录方式。
原始记录方式有:文字、数字(手写或打印)、表格、图形、照片、影片和录像带等。
原始记录要及时、完整、精确和整洁,严禁撕页或涂改。
并要保持原始性,切不可用整理后的记录来代替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不管是什么记录方式,都一定要写明:实验题目、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者、实验日期,记录好观察测量的结果和数据。
规定填好的项目一定要及时完整、正确的填写。
图形、图片一定要整理保存。
(五)实验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判断研究者不应局限于取得原始资料或数据,而且要应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首先必须把原始数据或资料系统化,计算出各组数据的均值或百分数。
如是计数指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若为测量指标,则计算出均值,最好标明均数和标准差,进而标明均数的标准误。
其次进行统计学的显著性测验。
如需作显著性测验时,请参看统计学原理。
分析和判断实验结果时,不能按照研究者的偏见去抽样比较,或者在计算百分数或均数时任意舍取。
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强求实验结果服从自己的假说,而应根据实验结果去修正假说,使假说上升为结论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