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 2 雄蕊的发育及结构

2014 2 雄蕊的发育及结构


二、花药的发育和结构
从雄蕊原基最初形成的一个幼小的花药横切面来看,初期的花药是由 一群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以后由于四个角隅处的细胞分裂较快,逐渐形成 具有四棱外形的花药雏体,它的最外一层分化出表皮,每一棱的表皮内侧 分化出一列孢原细胞。大多数植物花药内共有四列孢原细胞,也有少数植 物只有一列,如小麦、棉花等植物。孢原细胞体积大,细胞核较大,细胞 质浓,具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孢原细胞进行一次平周分裂,形成内外两层 细胞,外层为初生周缘层,它与表皮相邻;内层为初生造孢细胞。
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①连续型(successive type):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末产生细胞壁,形成两 个子细胞,此时称为二分体,第二次分裂后各自又形成两个子细胞,这种类型称 为连续型。其形成的四分体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呈左右对称形(田字形)。在单子 叶植物中比较常见,如小麦、玉米等。 ②同时型(simultaneous type):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末不产生分隔壁, 而是形成一个二核细胞(无二分体时期),第二次分裂中 2个核同时分裂形成 4个 核,并产生细胞壁分隔成4个子细胞,这种类型称为同时型。同时型形成的四分 体呈四面体形。在双子叶植物中比较常见,如花生、棉花、油菜等。
③有丝分裂
④减数分裂
精细胞N
精细胞N ③ 生殖细胞N
初生周缘层进行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产生35层细胞,由外而内分别分化成 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等层次,它们与最外的表皮一起,共同构成了花药壁。 初生造孢细胞通常直接或进行几次分裂后变为小孢子母细胞,产生花粉粒。 花药中部的细胞分裂、分化室 内壁 中层
四、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
大多数被子植物 ( 约70%) 发育到此即 2- 细胞花粉粒时期花 粉粒即发育成熟,如百合、棉花等。也有少数植物其生殖细胞 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精细胞,即花粉粒成熟时含有3个 细胞,为3-细胞花粉粒,如向日葵、小麦等。成熟的花粉粒即 为雄配子体(配子体:由孢子发育而来的植物体,染色体倍数为 单倍,能够产生配子),其中的精细胞为有性生殖中的雄配子。
2 细 胞 和 3 细 胞 花 粉 粒
五、成熟花粉粒的形态和结构
(一)形态:成熟的花粉粒直径一般在 15-50μm之间,形态各种各样,有的球 形,有的三角形,有的椭圆形等,不同的植物有着各自的特点。 (二)结构:成熟的花粉粒外围是花粉壁,内含一个营养细胞、一个生殖细胞 或二个精细胞。 1.花粉壁:花粉粒的壁明显地分为内壁和外壁两层。 (1)外壁:外壁较厚,坚硬而缺乏弹性,有各式各样的雕纹,如刺状、网状、 瘤状等,其主要成分为孢粉素,还吸收了绒毡层细胞解体时生成的类胡萝卜素、 类黄酮素,以及脂类和蛋白质等,所以花粉粒的外壁具有一定色彩和粘性。孢粉 素具有抗分解的特性,可使花粉长期地保存在沉积物甚至化石中。外壁的厚度并 不是完全均匀一致的,在某些区域形成萌发孔或萌发沟,当花粉粒萌发时,花粉 管由孔或沟处长出。绝大多数的被子植物为3孔沟,有的为多孔沟。
四分体时期很短暂,绒毡层释放胼胝质酶分解小孢子周围的胼胝质 壁,四个小孢子即从四分体中游离出来,释放到花粉囊中。刚形成的小孢 子即单核花粉粒,其细胞质浓、细胞核大、且核位于中央。
四、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
随着发育,单核花粉粒继续从解体的绒毡层细胞吸取营养,使体积不 继扩大,细胞壁(即花粉壁)也积累大量的孢粉素(脂类物质,性质极为稳定), 形成明显的壁。细胞质中发生液泡化,逐渐形成中央大液泡,核被挤到细胞 的一侧,此时称为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核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2个核,即 二核花粉粒,其中一个为生殖核贴近花粉壁,另一个为营养核向着中央大液 泡。接着发生胞质分裂,在2个核间出现一个弧形细胞板,分隔成2个细胞, 大的为营养细胞(vegetative cell),包括了大液泡及大部分的细胞质,小的 为生殖细胞(generative cell),只有少量的细胞质。随后二者之间的胼质胝 壁消失,生殖细胞逐渐脱离花粉壁内移,游离于营养细胞的细胞质中。生殖 细胞只为本身的质膜包围,成为一个裸细胞浸没在营养细胞中,出现了细胞 中有细胞的独特现象。
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在没有分离
之前称为四分体(tetrad)。小孢子四分体被共 同的胼胝质壁包围,而且各小孢子之间也有 胼胝质分隔。胼胝质的包围控制了细胞间的 物质交流,保持小孢子各自的独立性。当胼 胝质解体消失后,四分体中的细胞就各自分 离,形成4个单核花粉粒。
四 分 体
四、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
花药的结构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
药隔及维管束
花 药
幼花 粉囊
原表皮 药室内壁 初生 ① 周缘层 ② 中 层 纤维层 消失
表皮
花粉囊壁
孢原 ① 细胞 2N
绒毡层
初生 次生 ③ 造孢细胞 造孢细胞 2N 2N
消失
花粉 母细胞 2N ④ 小孢子 四分体 N
①平周分裂 ②垂周分裂 营养细胞N ③ 单核 花粉粒 N
花药的发育
4.绒毡层
是花药壁最内一层,与花粉囊中的造孢细胞直接相邻,其细胞比较特 殊,对小孢子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绒毡层细胞体积较大,初期只有一个细 胞核,以后细胞核分裂但不形成细胞壁,所以细胞内常具有两个以上核。绒 毡层细胞的细胞质浓厚,液泡较小,富含营养物质。随着花粉粒发育,绒毡 层细胞退化解体,其营养物质被花粉粒吸收利用。 绒毡层细胞的功能:①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绒毡层起到转运营 养物质到药室的作用。②绒毡层合成胼胝质酶,分解包围小孢子四分体的胼 胝质壁,使小孢子分离。③绒毡层提供孢粉素,这是构成花粉粒外壁的主要 物质。④绒毡层细胞内合成识别蛋白质,转运到花粉粒的表面上,在花粉粒 和柱头的相互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绒毡层对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绒毡层细胞的功 能失常,将导致花药粒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失去生殖功能。 花粉粒发育成熟时,花药亦即达到成熟阶段,此时的花药壁常只剩下 表皮和纤维层,中层和绒毡层已先后解体消失。花粉囊内则充满成熟的花粉 粒。
表皮
造孢 细胞
绒毡层
花 药 的 发 育
花药的发育
花药的发育
花药壁完全分化后,从外向内依次是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 这几层细胞,在花药发育过程中发生了各种变化。 1.表皮:一层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外壁具有明显的角质层,在花药发 育的过程中,只进行垂周分裂扩大周径以适应内部的迅速增长。 2.药室内壁:是由初生周缘层分裂形成的最外一层细胞,位于表皮的内 侧。通常只有一层细胞,初期常贮藏大量的淀粉和其他营养物质。当花药将 成熟时,药室内壁细胞径向延长,并在横向壁、径向壁及内切向壁上出现不 均匀的条纹状加厚,只有外切向壁是薄壁的,加厚壁的物质一般是纤维素, 略微木质化,因此,药室内壁又叫做纤维层。纤维层的存在有助于成熟花粉 囊的开裂,因为2个花粉囊连接处的药室内壁细胞并未发生条状加厚,此处 即为裂口。开花时,花药暴露在空气中,表皮细胞由于蒸发失水而从药室内 壁细胞吸水。药室内壁细胞失水产生的拉力主要分布在外切向壁上,这层细 胞进一步失水后花粉囊就在裂口处破裂,由于外切向壁的收缩,花粉囊裂开, 花粉粒散发出来。 3.中层:在纤维层的内侧,通常由一至三层较狭长、扁平的小细胞组成, 一般含淀粉或其他贮藏物。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中层细胞开始发生变 化,其贮藏物质减少,细胞逐渐解体被吸收。因此在成熟的花药中,一般不 存在中层。
花药的发育
三、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花粉母细胞:亦称小孢子母细胞,来源于孢原细胞分裂形 成的初生造孢细胞。大多数植物的初生造孢细胞经过几次分裂 后形成次生造孢细胞,然后再形成花粉母细胞;极少数植物的 初生造孢细胞直接变成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明显地与 周围的药壁细胞不同,初期常为多边形,逐渐成为圆形,其体 积大,核大,细胞质浓,细胞内积累了大量营养物质,没有明 显的液泡,且排列紧密并有胞间联丝相互联系,随着小孢子母 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外侧逐渐积累胼胝质壁。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根据其细胞壁 形成的时间不同分为2种类型:连续型和同时型。
花 粉 粒
花 粉 粒
外壁中的外壁蛋白,在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中起重要作用。外壁 的雕纹、花粉粒的形状、大小、以及萌发孔、沟的有无、形状、数量、分 布等特性,都因植物种类而异,并且非常稳定,可以用于鉴定植物种类; 同时,对古植物花粉的研究在鉴定化石植物、衡量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 判断地质年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已成立了一门专门的学科—— 孢粉学。 (2)内壁:内壁薄而有弹性,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果胶质,与普通植 物细胞的初生壁相似,但内壁中还含有一种蛋白质——内壁蛋白,将与外 壁蛋白共同参与与柱头的识别作用。 2.营养细胞:较大,细胞质多,贮藏物质丰富,代谢旺盛,对花粉 管的萌发及生长有利。常根据其中的贮藏物质将花粉粒分为淀粉质和脂肪 质二种类型。淀粉质花粉粒多适于风媒传粉,脂肪质花粉粒多适于虫媒传 粉。 3.生殖细胞或精细胞:较小,细胞质少,细胞核大,没有细胞壁, 仅为质膜包围,代谢活动低。
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
• 花粉的败育(abortion):由于内外界因素的影 响,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发育,不能起 到生殖作用的现象。 • 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 由于内在生理、遗 传的原因,正常情况下,产生的花药或花粉 不能正常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分为 三种类型:花药退化;花药内不产生花粉; 花粉败败育。
雄蕊的发育及其结构
一、雄蕊的发育 雄蕊由雄蕊原基发育而成, 其基部形成花丝,顶部则形成花 药。 花丝的结构较为简单,最外 是一层表皮,内为薄壁组织,在 其中央有一条维管束,自花托经 花丝进入花药的药隔。 花药是雄蕊的主要部分,大 多数被子植物的花药由4个花粉囊 组成,少数具有2个,中间以药隔 相连。花粉囊中产生花粉粒,当 花粉粒成熟以后,每一侧的2个花 粉囊隔壁消失连通,花药开裂, 释放花粉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