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给水泵油系统进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电动给水泵油系统进水原因分析及处理

电动给水泵油系统进水原因分析及处理时岩(宁夏大唐国际大坝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宁夏青铜峡751600)摘要:电动给水泵(电泵)是火电机组的主要辅助设备之一,电泵油系统(油系统)管路系统布置比较复杂,油系统进水后需要科学的方法处理,如果处理方法不当,会增加处理时间和工作量,延长电泵的退备时间。

通过对我厂油系统进水后处理方法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快速的处理油系统进水,及时恢复电泵备用,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电泵,油系统进水,处理方法Caus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for Water into Lubricating Oil System ofElectric Water PumpAbstract:Electric water pump is one of the main auxiliary equipment of thermal power units, the piping system layout of electric pump oil system is more complex. We needs scientific method to deal with water into the oil system.It will increase the processing time and workload, prolonged retreat for the electric pump if the processing method is undeserved.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water inlet oil system in our plant, we put forward a set of scientific method to treatment water into oil system rapidly, restore the electric pump spare time,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reliability of the generating unit.Key words: Electric water pump, Water into the oil system, Processing method锅炉给水泵的拖动方式一般分电动机与汽轮机2种,即分电动给水泵和汽动给水泵,目前大型火电机组均采用汽动给水泵运行,电泵备用方式布置,当1台汽动给水泵组跳闸后,电动给水泵组联启给汽包供水[1]。

近几年,随着电网的不断饱和,火电机组调峰变的越来越频繁,导致汽动给水泵缺陷增多,可靠性下降,这就要求电泵的可靠备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泵设计运行能够带30%负荷。

油系统分润滑油和工作油两部分,润滑油为电泵系统运行时各轴承、齿轮等润滑,工作油是为耦合涡轮传递力矩提供介质,运行中润滑油和工作油产生的热量由润滑油冷油器和工作油冷油器冷却。

油系统使用抗氧防锈32号汽轮机油,具有良好的抗氧、抗乳化、抗泡、防锈等性能,具有优良的分水性能,能彻底分离因各种原因进入系统的水分[2,3]。

电泵备用时,辅助油泵为各轴承提供润滑油,电泵运行后,耦合器带动润滑油泵和工作油泵运行,为自身提供润滑油和工作油,辅助油泵随即停止运行。

图1为电泵各设备的相对高度位置,和油系统管路布置图,润滑油管路在地平面以下的部分已用混泥土浇筑。

图1-1电泵油系统布置图1 油系统进水现象与原因在一次电泵前置泵轴承端盖漏油的缺陷处理中,停运了电泵辅助油泵,润滑油冷却器冷却水依然运行,在处理漏油缺陷过程中,润滑油冷油器端盖出现漏水,紧固无效后隔离冷油器冷却水系统,同时处理冷油器漏水缺陷,在润滑油冷油器端盖漏水缺陷处理完成试运时,发现电泵油箱油位计已超过最高位置,随即化验油质,发现油质乳化,润滑油系统进水[4]。

如图1-1所示,油系统进水是润滑油冷油器端盖泄露所致,当冷油器端盖泄露后,压力水冲破油侧密封进入润滑油中,缺陷处理完毕后,在冷油器试运过程中,水随油循环进入到油系统各管路和设备轴承室中。

由于水和油密度差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后油中的水会沉淀在油系统低洼和死角处,如冷油器供回油管路低处、油箱底部死角、设备各轴承室下部等,很难使用滤油将这些水全部滤出。

后来经过多次换油和其他措施也没有很快解决问题,总结原因如下。

a. 查找漏点不彻底,油系统进水后首先要彻底的查找漏点并进行处理,如冷却器、轴承室等,彻底的排除和确定漏点,并可靠的处理。

b. 盲目的进行油循环和滤油,油系统进水后,不能盲目的进行油循环和滤油,首先要确定进水的范围和进水量的多少,一旦进行油循环或滤油,水会扩散到整个系统中。

c. 换油不彻底,当确定水已进入整个油系统后,应立即进行彻底的换油,如果拖延时间,水会沉积在系统底部的死角处,增加换油的难度。

d. 滤油机性能失效,油系统进水后最有效的方法是换油并使用滤油机脱水,但是滤油机脱水原理和滤芯对滤油机的脱水性能有很大影响,滤芯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就会失效,失去脱水能力[5]。

2 进水后处理方法由于电泵转速较高,对润滑油的颗粒度和水分都有很严格的规定,颗粒度(NAS1638)小于7级,水分小于100 mg/L,也就是说油箱中只要进入20 mL的水,油质水分就会超标,要求非常严格的。

通过电泵润滑油进水后的处理和经验积累,总结了如下处理过程,可以大大缩短处理时间,减少工作量。

2.1 查找漏点并消除油中进水后要立即停运冷油器、电泵机械密封冷却水等系统,查找出泄露点和泄露原因,并消除漏点,查找漏点的措施要切实有效,将润滑油和水接触的设备全部排查一遍,如果是冷油器漏水,应解体漏油器查找漏点并消除漏点,以防再次怀疑泄露而增加工作量。

2.2 更换润滑油a. 油系统静态时进水,油系统进水较多或不能确定进水多少时,须立即将乳化的润滑油全部清理出来,此时不能滤油或者循环油系统,应先化验油箱油质情况,如油箱油质仍合格,说明进水较少,只需隔离系统,将进水设备中的润滑油清理即可,如油箱也已进水,则只能更换全部润滑油。

油系统进水后应立即切断水系统和油系统,尽量保持原始状态,严禁启动滤油机滤油和或启动辅助油泵,应先确定油系统进水范围,然后确定换油方案,如果盲目滤油或启动辅助油泵,水会随油循环进入各个低洼的死角,给换油带来很大困难和工作量。

b. 油系统全部进水,如果水已跟随润滑油进入各管路和系统,应立即停止油循环,防止水更多的积聚在系统死角。

此时需更换润滑油,更换时尽量将整个系统的油全部抽出,然后使用滤油机灌注新油并清洗油系统4 h以上后排出,随后加入新润滑油,油位控制在低油位以下。

清理润滑油时要特别留意死角位置,将冷油器进、回油管路、电机和给水泵轴承室、润滑油供回油管路的残油清理干净,尽量做到将系统内乳化的润滑油全部清理出来。

2.3 开始油循环并进行滤油换油完毕后可进行滤油,为了使耦合器和油箱内润滑油充分混合流动起来,需启动电泵低速运行以配合滤油机滤油,并监视电泵各轴瓦温度,严禁在油中进入水分较多时启动电泵。

每隔2 h取油样化验,直到油质水分小于80mg/L后停运电泵,继续进行滤油,此时为了提高滤油效率,应将冷油器冷却水停运,利用滤油机将油温提高至60℃进行滤油,直至水分降至40mg/L。

为了提高滤油效率,也可以在润滑油中加入适量破乳化剂,加快脱水速度。

[6]最后恢复系统,试运电泵并化验油质,如水分超标,说明油系统仍有死角残存水分,此时可启动电泵低速运行继续配合滤油,直到油质合格。

特别注意的是,当油质不合格启动电泵时,应密切观察电泵轴承温度,就地监视电泵运行有无异常声音,如果水分超标严重,严禁启动电泵运行,防止油质不合格导致轴瓦损坏。

2.4 滤油机脱水使用注意事项滤油机脱水原理分为加热真空脱水和聚结分离脱水2种。

加热真空脱水原理为,水和油在真空状态的下的沸点差异,乳化油经过加热通过真空罐时水雾化,聚集在真空罐顶部后被真空泵排出。

聚结脱水原理为乳化油通过聚结滤芯和分离滤芯时,由于水和油表面张力的差异和滤芯特殊的亲水材料的作用,乳化油中的水被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水滴不断聚集后由于重力原因沉积在分离器底部而被排出[7,8]。

两种脱水方法脱水效果各有优点,聚结分离法适用于油系统进水较多,能够快速的将多数水分离出来,但只能将水分控制在60mg/L左右。

加热真空法适用于水分较小的乳化油,由于脱水原理的限制,加热真空脱水法脱水速度慢,建议适用水分小于500 mg/L以下的润滑油,但能够将水分降低至20mg/L以下。

为了较快的分离出油系统的水分,开始滤油时建议使用聚结分离法进行快速脱水,当水分减低后使用加热真空法,进行进一步滤油,也可将2种滤油机串联使用,乳化油先经过聚结脱水,然后再经过加热真空脱水,最后回到油箱,但此方法危险性较大,需要手动调节两滤油机的流量系统,否则滤油机会自动跳闸,甚至会发生跑油,2台滤油机串联后要时刻监护滤油机的运行状态,任何1台跳闸后应立刻停止滤油,查找原因然后重启滤油机。

滤油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滤油机的各滤芯都会老化失效,在滤油过程中,应每天取滤油机出口油样进行化验,如果滤油机出口油样水分或颗粒度超标,说明滤油机滤芯失效,需及时更换。

3 防止润滑油再次进水的措施a. 确保冷油器的可靠性和检修安装质量,并在回装之前进行不少于2 h的1.25倍压力试验,如有必要可以将形式落后或设计有缺陷的冷油器改型或更换为形式先进或可靠性较高的冷油器。

b. 在停运油系统时,为了防止冷油器受力不均,可以同时将冷油器油侧和水侧同时停运,可以有效的防止油中进水。

c. 严格执行取油样化验制度和每日巡检工作,如发现油箱油位异常,应立即查找原因。

d. 油箱补加油时必须先对新油进行化验,化验合格后才能加入油系统。

e. 给水泵检修过程中,重点检查两侧轴承靠泵侧的油挡和水封环间隙,保证密封性能,还应重点检查疏通机械密封漏水排水孔,保证排水通畅,如果运行中机械密封泄露较大后立即停运给水泵并化验油质,防止油中进水后没有发现。

4 结束语通过对油系统进水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方法,给出了油系统进水后比较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是经过我厂油系统进水后的处理措施总结而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具有其他油系统进水后处理的借鉴意义。

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法,能够快速的恢复油系统运行,减少电泵退备时间,提高机组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1]叶绍义,王亮,曲志强.300MW机组给水泵组备用存在问题及处理[J].东北电力技术,2005,26(5):30~31[2]刘政,郝德胜,桂虹.汽轮机油系统化学清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00,21(11):30~31[3]孙丽君,李丽萍.汽轮机供油系统进水的事故分析与处理[J].华东电力,2010,38(11)1819~1820[4]张爱迪.国产超超临界1000MW机组给水泵油系统进水分析[J].机电信息,2011(24):121[5]黄福盛,涂建山.提高真空滤油机脱水效率的措施[J].过滤与分离,2008,18(4):40~41[6]俞冰,王莉.添加破乳化剂进行汽轮机油质劣化处理[J].东北电力技术,2004,25(11):27~29[7]张成兴.真空滤油机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2,34(04):37~39[8]王辉. 抗燃油滤油机故障原因分析[J].华电技术,2012,34(10):64~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