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沟塘处理专项方案

沟塘处理专项方案

宿迁市洋河新城宜洋路(经十四路~站前路)工程(II标)沟塘处理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江苏三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洋河新城宜洋路二标段项目部2012年2月2日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2.1工程简介 (3)2.1自然地理特征 (3)三、施工准备 (5)3.1人员准备 (5)3.2施工机械准备 (6)3.3测量、试验仪器准备 (7)3.4原材料准备 (8)3.5施工技术准备 (8)四、施工方案 (9)4.2设计要求 (9)4.2工艺流程 (9)4.3施工方法 (9)五、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 (14)六、质量保证措施 (14)七、安全保证措施 (17)八、环境保护措施 (19)一、编制依据1、本工程《工程招标文件》;2、本工程的全套图纸;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5、《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二、工程概况根据洋河新城城市总体规划,宜洋路为洋河新城一条重要主干道,起点位于经十四路,终点位于站前路。

宜洋路工程建设有助于新城新区框架的构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并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新城街道,在改善状况的同时还将有效提升洋河对外形象,因此其建设对洋河新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1工程简介1、路线总体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经十四路,向东南延伸至站前路,路线全长3331.275米,建设超度3285.759米。

本工程分为三个标段,其中二标段为:K1+117.129~K2+290.269.2.2自然地理特征2.2.1地形地貌宿迁地处黄淮平原,地形大部分为平原,局部有岗地、河漫滩、坡地等,该路段地势较低,土层较松,局部沟渠及鱼塘较多,本标段路线经过沟渠6道,水塘4个。

场地地面高程一般在24~26m左右。

2.2.2工程地质场地附近尚未发现全新活动的断裂构造以及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

另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附近工程地质资料,在其周围也不存在全新活动的断裂构造、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类别为Ⅳ类。

本场地为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2.2.3气候宿迁市洋河新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比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1℃,年均日照2315小时,太阳总辐射量约为11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数2271 小时。

无霜期较长,平均为211天,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降雪初日一般在12月中旬初,活动积温5189℃,全年作物生长期为310.5天。

年均降水量为892.3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年际间变化不大,但降水分布不均,易形成春旱、夏涝、秋冬干天气。

2006年,气温偏高,降水、日照偏少,春季连续阴雨,长时间低温寡照;夏、秋持续干旱少雨。

三、施工准备沟塘处理投入主要人员、分工见下表3.2施工机械准备投入施工机械设备见下表3.3测量、试验仪器准备投入测量、试验仪器设备见下表3.4原材料准备1)石灰:对进场的原材料,首先进行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组抽检,在监理抽检合格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其次,石灰在使用前7—10日充分消解,消解后质量符合Ⅲ级灰以上标准。

消解后钙镁含量为80%以上,消解后的石灰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免过分飞扬,但不能过湿成团;2)土:粘土、砂性均可,其塑性指数应符合要求,所有原材料须自检和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分类堆放;3)土工格栅:采用双向土工格栅,拉伸强度≥30KN/m,横向屈服伸长率≤16%,纵向≥15KN/m。

2%伸长率时拉伸力横向≥13KN/m,纵向≥,11KN/m,5 %伸长率时拉伸力横向≥15KN/m,纵向≥15KN/m;3.5施工技术准备沟塘施工前,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图纸及规范规程,领会设计意图及规范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3.5.1试验前期工作对地方政府提供的土源取样,并进行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含水量、重型击实、土的颗粒分析、土的强度(CBR)等试验,以满足所取土源压实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要求。

然后选用符合要求的石灰、土,按配合比设计做出重型击实试验,得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及水泥稳定土抗压强度的代表值。

3.5.2施工便道修筑施工便道在路线左侧,紧贴70米红线,平行于线路修建。

便道宽4.5米,要能满足重车通行,在沟塘施工之前修建完成。

四、施工方案4.1设计要求沿(压)河、塘路基填筑,须将淤泥清除干净,边坡挖成不小于0.8m宽向内倾斜3%的台阶,回填5%石灰处治土至原地面(高路堤地段)或路床顶面以下100cm(低路堤地段),分层压实,压实度≥90%。

其上同一般路段路基处理。

原地面以上20cm(高路堤地段)或路床顶面以下100cm(低路堤地段)处骑缝设置一层宽4.0m的双向土工格栅,以缓解不均匀沉降。

其余处理措施同一般路段路基。

4.2工艺流程测量放样→围堰抽水→四方联测淤泥顶面高程→组织清淤并运到指定位置→开挖台阶→检测淤泥清除程度并四方联测淤泥底面高程→场外拌和石灰土→逐层回填5%石灰土→整平路拌→碾压成型→检测报验→骑缝处铺设土工格栅→一般路基施工。

4.3施工方法4.3.1测量放线根据设计院提供导线点,用全站仪准确定位路基的中线、边线,划分路基过河塘的范围,测量河塘的水深、淤顶高程、淤泥厚度、断面尺寸。

测绘出相应的平面图和断面图,平面图中应标明路基中心线、边线、断面桩号等内容。

横断面布设间距为10米,纵向地形变化复杂时应加设横断面。

对于不规则河道可每隔5-10m测一横断面,在横断面上每隔5m测一个点,一个断面不少于5个点。

对于地形变化较大的河塘,要加密横断面或在横断面上加密测点。

4.3.2抽水清淤对于路线范围以内的水塘,可直接抽水。

对于横跨路线范围的河、沟,需先进行围堰。

在路基外侧2米处打桩,用草袋装土填筑围堰。

用多台柴油泵同时抽水,并有备用水泵。

抽出的水就近排到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河流中。

排水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进行四方联测,测出淤泥顶面高程,做好记录后即可进行清淤。

清淤采用挖掘机进行,加以人工配合,把淤泥彻底清理干净,及时进行验收,满足要求,报请联测淤泥底面高程。

清淤后测量应在清淤前布置断面的基础上,对应于清淤前测量位置,进行逐桩断面高程测量。

及时绘制出断面图和平面图,做好内业资料的整理工作,收集汇总相关测量资料并计算淤泥数量,及时进行上报。

施工要点:①清淤必须彻底,清淤要干净彻底,把所有的淤泥、腐殖土、垃圾清理干净,清淤后塘底基本同塘周围土质;②清淤前后严格控制测量淤泥顶、底面高程;③沟塘清淤后将其边坡挖成宽不小于80cm高50cm向内倾斜3%的台阶,以防止连续滑动面的形成;④对于部分占用的河塘则先沿路基占地界限修筑挡水埂,仅对处在路基用地范围内的部分进行处理。

○5对清出的淤泥,用自卸车运送到业主指定的地点存放,不得随意扔弃。

4.3.3 石灰处治土施工4.3.3.1石灰处治土施工的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1.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石灰消解过筛土料运输摊铺石灰土拌合检查灰剂量平整稳压压路机分层碾压检测压实度洒水养生2.石灰处治土施工注意事项(1)含水量控制为最佳含水量±1%,压实厚度控制在20cm以内;(2)石灰消解必须按规范实施,消石灰必须过筛,筛孔不大于2cm。

严格控制未消解的颗粒掺入灰土中,以免引起爆裂而影响路基压实度;(3)灰剂量和相应压实度是影响灰土填筑的关键,需通过多组击实试验,确定灰剂量和标准击实关系曲线,控制施工压实度;(4)石灰处治土表层长期暴晒后,会温裂松散。

雨后为完全消解的石灰微粒水化后膨胀,易导致灰土表层松散,因此进行上层施工前要求检查表层松散情况,采取洒水复压或雨后复压的措施。

若松散较严重,应铲除表层松散部分,确保灰土无软弱夹层。

4.3.3.2 石灰土回填1.土的运输摊铺清淤结束经专业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即可运输摊铺灰土。

因取土场离施工现场距离较远,组织8T自卸汽车由挖掘机、装载机配合装土运输。

自卸汽车数量由土方填筑数量和运距而定。

因土方全从便道上运进,故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对便道进行整修,对局部弹簧或排水不畅地段进行处理,以使运输车辆能够正常通行。

清淤结束并经四方联测报验后,测量人员及时放出路基中桩,根据现场实测淤底高程及路基设计高程,准确计算并放出路基上土边线,并注意每侧超宽30cm,并与现场施工人员交待清楚。

为保证路基压实度,摊铺厚度应严格控制,一般控制在25cm左右,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压实厚度控制在20cm 以内。

2.灰土的拌和在土上用灰线打成格,按每格的用量运灰到位,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摊铺,摊铺均匀后,测其松铺厚度,作好记录,用振动压快速碾压一遍。

石灰摊铺均匀后即可进行拌和。

用旋耕机翻拌使之分布均匀。

在拌和过程中,应确保拌和深度,以防止出现素土夹层;拌和完成标志是:混和料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颗粒“窝”或“带”,且水份合适、均匀。

3. 稳压、精平待石灰土拌和均匀后,用振动压路机稳压一遍(不振动),平地机开始精平控制高程。

整平时,要从外侧向内侧进行。

对高出的部分刮去,对于局部低洼处,用人工耙松7—8cm,并用同样剂量的石灰土混合料人工配合整平。

4.灰土碾压成型路拌并经平地机精平后,当其灰剂量合格、含水量接近或略高于最大含水量的1-2个百分点时即可组织压实机械进行压实。

碾压时按初压、复压、终压的工艺流程进行。

(1)初压。

用振动压路机按照由边缘向中间的顺序碾压三遍,第一遍不加振动碾压,压完后对局部不平整的地方进行二次整平,第二、三遍带振动碾压,振动时先慢后快,先弱振再强振。

(2)复压、终压。

用18-21T轮压路机进行复压、终压至规定压实度。

碾压结束后,作到外观表面平整,无大起伏,无弹簧、干松等现象。

(3)压实度控制措施①严格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对路基压实度进行控制。

②应用振动压实机理以振动压路机与光轮压路机配合,严格按照由边缘向中间的顺序对路基进行碾压。

③各种压路机开始碾压,均宜慢速,最快不宜超过4Km/h(约-67m/min),碾压直线路段由边到中,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

④纵横向碾压接头,必须重叠。

横向接头对振动压路机一般重叠0.4-0.5m,三轮压路机一般重叠后轮的1/2,前后相邻两区段的纵向接头处重叠1.0-1.5m,并达到无漏压无死角。

⑤为确保路基边缘部分的压实度和路基边部的强度及稳定,路基填筑时每侧均超过30cm进行填筑,严尽出现贴坡现象。

⑥采用标准灌砂法对每层土的压实度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3.3.3土工格栅施工沿河路段,为确保路基不均匀沉降致使路面开裂,在路床顶面以下100cm 处骑缝设置一层4m宽的双向土工格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