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十七)“文言文翻译题”解析

2018届高考语文总复习验收达标练(十七)“文言文翻译题”解析

(十七)“文言文翻译题”验收达标练一、“翻译题”语段对点练(一)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

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

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

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

”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

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

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

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

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

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

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

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

1.临川之治,能而不以威,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

译文:参考答案: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

(关键点:“治”“能”“帅”“党”) 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

译文:参考答案: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穷,人们替他忧虑。

(关键点:“公之遭诬”“以为”“退而贫”“为”)参考译文:曾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

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

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

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

曾公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

”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

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

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

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

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

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

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以后会怎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

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

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大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

(二)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

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

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复征,再迁渔阳太守。

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转护乌桓校尉。

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3.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译文:参考答案: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关键点:“数”“走”“以”“教授”)4.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译文:参考答案: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关键点:“附”“为……所……”)5.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译文:参考答案: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关键点:“谒”“因为”“乃”)参考译文:李膺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人。

禀性孤傲清高,不大与人交往,只把同郡人荀淑、陈寔当成师友。

(李膺)最初被举荐为孝廉,后被司徒胡广征召,又升任青州刺史。

郡守县令害怕他威严清明,听说后大都弃官而去。

后再次被征召,调任渔阳太守。

不久转为蜀郡太守,因为母亲年迈请求不赴任。

转为护乌桓校尉。

鲜卑多次侵犯边塞,李膺常常冒着飞箭流石,每次都击退来敌,敌寇非常害怕他。

后因公事被免去官职,回纶氏居住,教授的子弟常有上千人。

南阳的樊陵请求做他的门徒,李膺辞谢没有接受。

樊陵后来凭巴结宦官,做到了太尉的职位,被有节操的人所鄙弃。

荀爽曾去拜谒李膺,趁便替李膺驾车,回来后高兴地说:“今天竟能够给李君驾车。

”(三)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6.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译文:参考答案: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关键点:“辟”“见”“礼遇”)7.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译文:参考答案: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关键点:“辅政”“不之任”“迁”等的翻译,注意特殊句式的调整)8.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译文:参考答案: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关键点:“垢秽”“方便”“楚”及省略句)参考译文:王思远,是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王晏的堂弟。

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

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

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

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

暠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

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

(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

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二个仆人用笤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

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

(四)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9.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译文:参考答案: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关键点:“卓荦倜傥”“利器”“见”及“未之识”句式) 10.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译文:参考答案: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关键点:“黜”“具”“经画”)参考译文: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考中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地巡抚李秋被免职,大学士高拱想用张学颜,有人怀疑张学颜(的能力),高拱说:“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来。

”侍郎魏学曾稍后到达,高拱迎接并问:“谁可以担任辽地巡抚?”魏学曾思考很久,说:“张学颜可以。

”高拱高兴地说:“相契合了。

”于是把张学颜的名字呈上去,升任右佥都御史,任辽东巡抚。

辽东镇边界长两千多里,城寨有一百二十所,三面与敌人相邻。

官兵七万二千人,每月供给大米一石,折合银子二钱五分,马匹冬天、春天供给草料,每月折合银子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够维持几天。

从嘉靖戊午年大饥荒,三分之二的士兵、马匹逃走死亡。

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安抚集聚,没有恢复全盛时期的一半。

接着由于饥荒、旱灾,饿死的人很多。

张学颜首先请求救济,充实军队,召回流亡迁徙的百姓,整修兵器,购买战马,严明赏罚。

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

二、“文言文”语篇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

父懿,魏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

敏九岁而孤,事母以孝闻。

性好学,涉猎经史,阴阳卜筮..之术,靡不习焉。

年未弱冠,起家员外散骑侍郎。

累迁河东郡丞。

朝议以敏之本邑,故有此授。

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

及文帝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恒令接之爰及吉凶礼仪,亦令监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