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阅读课课型教学设计
走近大师·丰子恺
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语文组刘立臣学习目标
1、了解丰子恺的生平。
2、对其作品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尝试创作与其风格相近的文艺作品。
3、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真正喜欢上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对其作品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尝试创作与其风格相近的文艺作品。
教具准备
投影
学生阅读储备:要详细
1.建议每个学生形成丰子恺先生的文章阅读记录梳理
2.每小组自主筛选一组感受最深的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形成交流话题,准备课堂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月光下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心。
一双慧眼,及时地捕捉到艺术之美;一把木炭,巧妙地勾画出水墨丹青;一位父亲,适时地进行了艺术熏陶。
《竹影》一文,让我们结识了一位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的父亲的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独具慧心、天真好奇的
少年——丰子恺。
正是这位少年,后来啊,成长为一位在多方面都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家。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位受人敬仰的大师,来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第一板块:大师“丰”采
首先,进入本节课的第一环节——大师“丰”采,比一比,谁对丰子恺的生平事迹知道的最多。
(老师随机抽一名主持人,抢答式完成下面问题。
)
比一比
1、丰子恺的原名叫什么?(丰润)
2、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分别是谁?(李叔同和夏丏尊)
3、1924年,丰子恺与友人创办了什么学院?(立达学院)
4、丰子恺发表的第一幅漫画叫什么?(《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5、丰子恺的第一本散文集是?(《缘缘堂随笔》。
由开明书店出版)
6、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课本收录了丰子恺的一篇什么文章?(《竹
影》)
7、1927年11月,丰子恺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叫什么?(婴行)
8、丰子恺为弘一法师准备寿礼而画的系列漫画叫什么?(《护生画集》)
9、丰子恺为鲁迅的哪篇小说绘制漫画插图时,前两次毁于战火,第三次才成功?
讲一讲
谁能讲一讲关于丰子恺老先生的趣事。
第一版块有创意,多角度走近丰子恺,在随意涉猎之时,可适时介入对丰子恺先生的整体认识。
第二版块还需要细节梳理
三、第二板块:文情画意
过渡:看来,大家对丰老的了解还真不少,称作知交也不为过。
我想,这种深入地了解是建立在广泛地阅读的基础上的。
谁来说一说,你都读过他的什么文章?
指名,生答。
这组文章,你都读过吗?
(师投影,出示一组文章,由此引出必读文)
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拜读他的一篇文章《给我的孩子们》(七
年级上册《爱上阅读1+1+1》110页),结合你以前的阅读体验,进而体会他文章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生读文,之后谈理解体会,师点拔。
这个主话题还需要丰子恺先生的系列文章辅助,《给我的孩子们》的阅读,不能等同于课文《竹影》,应该是欣赏、感受、体验的成分更多一些。
我想,最好是由《我的孩子们》的阅读,发现丰子恺先生的个性特色和迥异文风,学生的表达最好能从不同视角援引丰子恺先生的其他文章,来佐证自己的阅读发现。
怎样打通丰子恺先生的文章与漫画世界的联系,也是这的认真思考的问题。
预设:取之于《我的孩子们》,链接其余那些文章,语段,来表达,得有预设
1、主要取材于亲身经历的生活及直接交往的人和事,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
2、文字明白如话、简洁老练,风格简洁隽永,形象细腻生动,结构严谨缜密。
可谓语淡意深。
【】
3、语言诙谐,用词准确。
【】
4、以小见大,哲理深刻。
【】
5、叙事简洁明白,入情入理,结构严谨。
【】
6、对童真童趣的眷恋与歌颂。
【】
……
此版块,让孩子们认识并学会使用“知人论世”“知人论文”的方式,来欣赏文学作品。
文字才会有根。
四、第三板块:学以致用
过渡:每一次拜读丰老的作品,都会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聆听到的是诚恳的教诲,感受到的是纯真的性情,观赏到的是充满童真的世界,领会到的是人生的哲理。
前面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受益匪浅。
那么,我们能否把自己的所学所获用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
(学生创作后展示)
务必现场创作
五、课堂小结
愉快充实的一节课即将结束了,但是,对于丰子恺先生作品的学习与研究,我想,这才刚刚是一个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始。
希望同学们保持这份热情,面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与这样一位真性情的文学大师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