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编写者:郑慧玲2012/10/18
【学习目标】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原因和要求。
3、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谐文化的地位):(为什么)
4、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怎么办)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知识梳理】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实质)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必要性):(为什么)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怎么办)(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把教育和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鼓励青年学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发展教育事业
(1)原因:
(2)要求(措施):
2、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要求(措施):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2)要求(措施):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谐文化的地位):(为什么)
2、如何建设和谐文化?(怎么办)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4、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5、青年学生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四)补充理解: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区别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而言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
治文明而言的。
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们都把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为科学内涵,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全面发展的社会。
其中: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方向。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课内探究学案】
【合作探究1】观点一:自然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观点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1)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2)在你看来,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合作探究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和谐文化有什么重要地位?
(2)我们应怎样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课堂有效训练】
1.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促进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善恶标准,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培养“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A.指导思想B.基本特征C.根本目标D.基础
2.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及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镇活动,体现了()A.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
B.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
3.报考高校不再受年龄和婚否的限制,这不仅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已向大众化发展,而且体现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说明我国正向学习型社会迈
进。
活到老,学到老,已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加大教育投入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④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离开了这一实践()
①就无法区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②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③文化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④就不可能有人类文明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④ D. ②③④
5.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他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为什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如何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1】
(1) ①观点一认识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是其可取之处;但否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巨大作用,是
片面的。
②观点二既承认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又承认哲学社会主科学的重要性是正确的.
(2)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总体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知识和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推动人类自身发展的思想武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强大动力。
【合作探究2】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2)①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②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文化
建设,确保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③建设和谐文化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
只有深刻认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才能在更高起点上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也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④建设和谐文化
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⑤在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崭新课题。
【课堂有效训练】1—4:CBAA
5. (1)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发展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
(2)①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育事业中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国的教育事业;②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
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