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出血健康教育

脑出血健康教育

脑出血健康教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能够最大程度的使患者或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调动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改变不健康行为,增强保健意识,减少并发症,是提高脑出血患者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脑出血院前救护指导]脑出血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后发病,常有高血压病史,多数病人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瘫痪,病人出血部位、出血量不同,症状亦有差异。

重症病人可在数分钟内转入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救护要点:1、一般处理,嘱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头部抬高15°-30°,尽量减少头部的活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病人有活动性假牙,应立即取出,以防误入气管。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呼唤病人,以了解意识情况。

4、对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保护,防止意外损伤。

5、定时测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及观察瞳孔大小。

若发现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加重,是脑疝的表现,应立即进行抢救。

6、向就近医院急诊科预报,请院内做好抢救准备,严防路途颠簸。

[疾病指导]1、脑出血的病因(1)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同时并存。

(2)继发于脑梗死的出血。

(3)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4)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友病等)。

(5)抗凝或溶栓治疗、脑动脉炎、淀粉样血管病或肿瘤侵袭血管破裂出血。

2、治疗与护理(1)治疗:治疗原则:①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防治并发症。

②微创血肿清除。

用药原则:①出血量少的轻症患者,以适量脱水、控制血压及应用脑细胞活化剂治疗为主;②出血量大的重症患者,除手术外,还应加强脱水及控制血压、维持水盐及酸碱平衡,加强支持疗法,预防并发症。

(2)护理:①一般护理: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血加重。

大量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以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

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细菌感染。

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尿潴留留置导尿管者应定时放尿。

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病人须卧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

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头置冰袋可降低头部温度,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甘露醇等脱水剂可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

应注意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速度,以保证降颅压效果。

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既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高引起出血。

②病情观察: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2-4小时测1次,并认真记录。

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立即进行抢救。

③康复指导: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恢复期主要帮助病人进行功能训练。

应向病人讲明,通过训练,功能可逐步改善,以取得其合作。

同时,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训练方法,具体方法是:按摩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肌肉挛缩,维持关节及韧带活动度。

按摩痉挛性肢体手法要轻,以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使痉挛的肌肉放松。

弛缓性瘫痪按摩手法应适当加重,以刺激神经活动兴奋性。

每次按摩5-10分钟,每日2次。

肢体被动活动时,要按关节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做被动运动,一般先活动大关节,再活动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

痉挛性瘫痪肢体活动要缓慢,弛缓性瘫痪肢体勿过度牵拉,以防肌肉和关节损伤。

瘫痪肢体功能训练时,指导病人用意对患肢发出冲动,使瘫痪肢体的肌肉收缩。

反复训练,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达到上肢可举起,下肢可站立和行走。

失语病人进行语言功能的训练:运动性失语:字—词—短句;感觉性失语: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命名性失语: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

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但要注意防止病人过度疲劳。

3、脑出血的转归脑出血的预后与脑出血急性期表现、出血部位、出血量、并发症等因素有关。

脑出血病后30天内病死率为35%~52%,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2天内;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可恢复自理能力的患者,在1个月后约为10%,6个月后约为20%,部分患者可恢复工作。

急性期肢体肌力0级组的功能预后为最差。

4、自我护理要点急性期(1)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

(2)定时翻身,避免瘫痪侧热、凉、潮湿刺激。

(3)勿剧烈咳嗽、喷嚏、排便用力。

(4)注意保持情绪稳定。

正确面对疾病,学会放松术,做到遇事不急、不怒。

(5)注意口腔卫生,定时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6)瘫痪肢体功能位,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

恢复期(1)要掌握适当的“度”,切勿锻炼过度。

(2)要防止意外伤害,预防扭伤筋骨、撕伤肌肉和韧带等事故的发生,这些情况会使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中断而前功尽弃。

在每次开始锻炼时,应先做些充分的准备活动,以放松肌肉、韧带。

开始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的新动作时,应由家属在旁保护,以保证安全,直到病人完全适应和熟悉新的动作为止。

(3)自己训练的病人,要避免在康复锻炼中偏重多练某些部位,而忽视锻炼其他部位,要全面兼顾各关节、肌肉及各种不同功能。

要重视与日常自理生活密切相关的肌肉、关节和动作的训练。

(4)建议病人做一些肢体功能康复锻炼记录,并时常加以比较、分析、研究和总结。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要总结本人对哪个动作反应较好或较差,这个期间锻炼进步较快或较慢,从中得出改进锻炼的有效方法,以鼓励自己坚持锻练,不断进步。

家属和医生要帮助病人分析和总结康复训练的成绩,病人取得一定成绩,就要充分鼓励和肯定,以增加病人康复训练的决心。

5、评价:通过以上自我护理,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血,无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病人肢体肌力明显提高。

[心理指导]脑出血是一种发病急病程长的疾病,多有运动功能障碍,不能自理,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其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以至于不能有效地应对疾病。

具体有以下几种心理状态:①焦虑恐惧的心理;②抑郁心理。

疏导方法及效果评价(1)焦虑恐惧的心理:见于脑出血偏瘫后的患者,主要担心自己生命不能保全;自己将来的生活要别人照顾,成为“废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不能负担家庭等。

①疏导方法:护士主动接近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让患者把引起焦虑的事情表达出来,减轻心理压力;介绍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的实例,以缓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障碍。

②效果评价: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得以缓解,护患沟通良好。

(2)抑郁心理:表现为睡眠障碍(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早醒),不思饮食,自杀念头,有罪感。

①疏导方法: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经历、家庭状况、症状特点等,要多接触患者,对其充满爱心,诱导其倾诉内心的痛苦。

主动劝慰,稳定情绪,减轻疑虑,用准确、鲜明、灵活、适当、合理的语言分析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过程,通过解释、说服、移情等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劝说患者要开朗、正视现实,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自信心。

对失语者应运用动作、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人体语言给患者以鼓励和安慰。

②效果评价:患者性格变得开朗,治疗信心增强。

[饮食指导]发病1-2h内禁食,以后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1)急性期患者应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2800Kj/d)饮食。

(2)限制钠盐摄入(少于3g/d),因为钠潴留会加重脑水肿。

(3)食物温度适宜,过热可能烫伤口腔粘膜,过冷易致腹泻影响吸收。

(4)对于尚能进食者,喂水时不宜过急,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片刻,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5)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d,每次120-200ml,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流质应煮沸消毒冷却后再喂。

(6)恢复期患者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避免辛辣食物。

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

(7)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热量摄入,忌食纯糖。

[休息活动指导]将脑出血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

急性期又分成三期,即:早期、非稳定期和相对稳定期,根据各期病情特点进行休息活动指导。

1、急性期(1)早期:一般发病1-3天内,绝对卧床休息。

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如:手关节轻微背屈,手中放一卷好的手帕,肘关节微屈,上肢稍高于肩关节水平、避免关节内收。

下肢将足跟垫起,使足背与小腿成90度角,防止足下垂。

膝关节下,放置软垫,预防膝关节伸展性挛缩。

小腿微屈,以免下肢外旋,于外侧放置枕头或软物。

可进行适量、短时间被动运动。

从简单的屈伸运动开始,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从小到大,用力适宜,每日2次。

(2)非稳定期:一般发病3-9天,此期脑水肿逐渐消退,绝对卧床休息。

神志清醒者可以进行肢体的主动运动,根据病人肌力情况做肌肉收缩、关节屈伸、日常生活技巧动作,每日2次以上,每次5-10min,但仍以被动活动为主。

(3)相对稳定期:发病后约10-21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但瘫痪肢体进行较大量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被动活动先使关节屈伸,再做肌肉按摩活动,时间逐渐延长,每次15-30min,活动量由小变大。

2、恢复期:3-4周后血肿基本吸收,头疼头晕症状消失,肌力达到二级以上,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坐位练习坐位的平衡站立站立的平衡步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不断的训练。

3、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在训练中除注意病人躯体耐受情况外,还要注意了解病人思想情况。

主动活动时,不要急于求成,即使病人有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以使病人能够不间断的积极的进行训练。

[用药指导]1、常用药物作用及副作用(1)脱水剂:20%甘露醇: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

副作用:①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②寒战、发热。

③血栓性静脉炎。

④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

⑤高渗引起口渴。

⑥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临床上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

主要见于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时。

(2)利尿药:呋塞米注射液通过利尿作用使机体脱水,从而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

同时,还可抑制Na+进入正常和损伤的脑组织与脑脊液,降低脑脊液的形成速率,减轻脑水肿。

副作用:①水和电解质紊乱。

②大剂量静注过快时,可出现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

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配伍应用,更易引起听力减退。

糖尿病患者应用后可使血糖升高,能增强降压药的作用(3)降血压药:依那普利(怡那林):作用:本品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