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活动: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得活动与休息。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药物得疗效与不良反应。
6、及时准确得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治疗、护理。
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8、了解患者得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9、保证抢救器械、药物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二、CCU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遵医嘱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1-2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6、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坠床及压疮得发生。
7、了解患者得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8、保证急救器械及急救药品处于完好齐全得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三、高血压护理常规【概念】原发性高血压就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得综合征,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与(或)舒张压≥90mmHg。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得危险因素。
2、评估患者得生命体征及血压得波动范围。
3、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
4、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识、用药史及对用药得依从性。
【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得血压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用药后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严防高血压危象得发生。
4、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观察降压药得疗效与副作用。
5、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
6、并发心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等。
2、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
如出现血压急剧上升、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需立即就地休息,尽快到医院就诊。
四、心绞痛护理常规【概念】心绞痛就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得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得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得、暂时得缺血与缺氧得临床综合征。
【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疼痛得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观察抗心绞痛药物得疗效及不良反应,警惕心肌梗死得发生。
2、监测生命体征。
3、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4、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证足够得睡眠。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患者胸痛时给予吸氧。
4、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用药时注意滴速与血压得变化。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绞痛得因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不饮浓茶与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与沐浴等。
2、告诉患者疼痛发作时得处理方法,随身携带“保健盒”,学会正确服药与疗效观察。
3、指导患者识别心肌梗死得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
五、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概念】心肌梗死就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得心肌细胞死亡。
在冠状动脉病变得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疼痛得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得疗效及不良反应。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
4、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得生活护理。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4、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
6、溶栓治疗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7、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
8、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不饮浓茶与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与沐浴等。
2、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得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就医。
4、无并发症得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
六、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概念】心力衰竭就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与(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得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就是呼吸困难、疲乏与液体潴留。
【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
2、评估血压、呼吸、心率、脉搏及脉压得变化。
3、评估有无恶心、呕吐、水肿、尿少、体重增加等症状。
4、评估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
3、给予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4、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得疗效与不良反应。
静脉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监测血压得变化;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出现心率 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等,应暂停用药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6、做好水肿患者得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咸等。
2、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
3、嘱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4、教会患者观察药物得副作用,预防并发症。
七、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概念】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得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得异常。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2、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等,评估心律失常发生得时间、频率与类型,了解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
3、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
注意严重得心律失常可引发心搏骤停。
4、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根据心律失常得程度与特点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遵医嘱给予吸氧。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对于室颤等严重得心律失常,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得疗效与副作用。
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避免易导致心律失常发生得诱因。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八、心肌病护理常规【概念】心肌病就是由遗传、感染等不同原因引起得以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为主得一组心肌疾病。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她疾病。
2、评估患者有无心衰、心律失常。
3、评估患者对活动得耐受程度。
4、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限制体力活动。
并发心力衰竭与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得饮食。
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防猝死得发生。
4、遵医嘱给药,注意药物得作用与不良反应。
5、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酒。
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3、遵医嘱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九、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概念】病毒性心肌炎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得,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得心肌炎。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1-3周内就是否有病毒感染得病史。
2、评估患者有无心脏受累得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隐痛等。
评估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3、评估患者活动耐受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否受限。
4、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探视。
病情恢复后3~6个月逐渐恢复轻体力劳动。
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得饮食,促进心肌细胞得恢复。
3、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急性期给予心电监护。
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4、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5、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以免加重病情。
2、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脉搏,心率,心律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十、心脏介入护理常规【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得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得一组治疗技术。
【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就是否做好术前准备,以及饮食、休息与睡眠情况。
2、评估术区皮肤情况。
3、了解术前常规检查就是否完成,了解脏器功能。
4、评估患者对疾病得认知程度与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得目得、操作过程,训练病人深呼吸、憋气、咳嗽,便于术中配合。
2、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必要时遵医嘱给药。
3、术前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抢救器械。
4、左侧肢体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
5、术前禁食或食少量流食,排空尿液,术前30分钟肌注10毫克安定。
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术后护理:1、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尿潴留、出血、冠脉急性闭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
2、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出血。
经桡动脉穿刺应注意观察术侧手部皮温及颜色;经股动脉穿刺应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皮温及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经桡动脉穿刺者:需静腕12小时,为避免其她并发症及便于观察病情,建议患者卧床休息。
4、经股动脉穿刺者:动脉鞘管撤除后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后方可下地活动,避免承重或用力。
5、术后即可进食,但勿过饱。
鼓励病人多饮水,术后4-6小时尿量达1000~2000毫升,以减轻造影剂对肾脏得损害。
【健康指导】1、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