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 总则 (3)2 地下机动车库 (4)2.1 基本原则 (4)2.2平面规定 (4)2.3 竖向规定 (7)2.4 人防设置规定 (7)2.5 分项规定 (7)3 地下非机动车库 (9)3.1 基本原则 (9)3.2 平面规定 (9)3.3 竖向规定 (9)3.4 分项规定 (10)本导则用词说明 (11)1.总则1.1 为方便各级管理人员对公司项目的控制,统一公司对住宅地下机动车库与地下非机动车库控制标准,特制定《住宅地下车库建筑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本《导则》根据公司产品线分级体系编制而成,适用于启航、乐居、圆梦、尊享系列产品线的地下机动车库与地下非机动车库。
1.3 本《导则》包括文字说明和附图两大部分,具体使用时需两部分结合使用。
1.4 本《导则》针对建筑专业,其他专业要求详见设计研发中心相关专业技术设计导则。
1.5 各项目公司应严格按本《导则》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遇见特殊情况或出现更好的技术措施时,请及时提报总部设计研发中心,以供修订时参考。
1.6 公司项目的地下车库设计除应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各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1.7 本《导则》由总部设计研发中心负责管理和条文的解释。
1.8 本《导则》中的尺寸单位除特别注明外,一律以毫米为单位。
本《导则》中涉及到的材料及部品部件如未见详细描述应按《标准化材料部品细则》执行。
2.地下机动车库2.1 基本原则2.1.1 在启航乐居项目中,小区停车位不应超规划要求配置,并尽可能考虑地面多停车,提高地面停车率,减少地下停车位的数量。
2.1.2 对于分期建设的地下机动车库,应在规划阶段进行统筹规划,在分期开发过程中控制车库的开发量,避免出现前期配置不足,后期弥补困难的现象。
2.1.3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满足规范和住宅地下室不计容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地下车库出地面高度,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减少或不采用抗拔桩,节省地下工程量,并根据绿化种植、综合管线埋设要求,控制覆土厚度。
2.1.4 在地下车库规划前期,应严格控制地库规模和数量,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集中布局,降低单个车位所占面积。
2.1.5 车库应重视对防盗、防洪、防火、防滑、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细节考虑。
2.1.6 圆梦、尊享产品线原则上不在小区内部设置地面停车,仅在小区出入口附近布置少量临时访客停车位。
项目所在地停车配置标准有明确地面停车要求时按地方标准或规定执行。
2.2 平面规定2.2.1 平面布局2.2.1.1 机动车库平面布局应尽量在规整的区域内停车,必须要舍弃局部停车效率过于低下的区域,在重要的、销售前景好的区域可多布车辆,相对次要的地方少布车辆。
2.2.1.2 车库平面布置时的车行流线、人行流线的组织应尽量平直通畅、避免交叉,同时便于机动车停放。
2.2.1.3 地下车库顶板应尽可能避开消防通道和消防登高面,使重叠面积比例降低至最小,以减轻消防荷载节省结构成本。
消防荷载应按覆土厚度折减。
2.2.1.4平面布局规整,避免出现拐角、死角等无效空间。
充分利用地下机动车库的角部空间,布置机房及竖向交通口。
2.2.1.5 地下机动车库下坡道后转弯处的柱网设置应满足机动车转弯半径和车道宽度的要求。
同时避免在转弯处设置设备用房、楼梯等遮挡行车视线的实体空间。
2.2.1.6 地下机动车库与主体建筑地下室相连时,若主体建筑地下室无使用功能,应用普通墙体将地下室封闭起来形成结构空腔,使得机动车库空间完整的同时减少非必要设备投入。
2.2.1.7 每层车库适中部位应结合集水井设置保洁取水点一处。
2.2.2 机动车出入口2.2.2.1 机动车出入口坡道底部设置刷卡道闸时,道闸应设置在长度不小于6M的停车道上,避免住户车辆在陡坡道上刷卡。
2.2.2.2 机动车出入口全坡道的净高度均不应小于2.4M,应重点注意出入口坡道中段处,梁底面至坡道的垂直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2.2.2.3 在出入地面的坡道上端应做挡水反坡,反坡高度应高于出入口处道路地面,且不应小于150,以保证道路积水不倒灌入地下机动车库。
2.2.2.4 在出入地面的坡道端应设置与坡道同宽的截流水沟和耐轮压的金属沟盖及闭合的挡水槛。
2.2.2.5 地下机动车库机动车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车库内停车位数量来确定。
具体设置原则见表1。
表1:地下机动车库机动车出入口设置分类2.2.2.6 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不宜设置于住宅南侧,不应正对单元出入口或住宅客厅,地下汽车库出入口对业主产生明显视线、噪音干扰时,应采用在出入口车道上方布置阶梯式绿化、透明顶棚或绿化花架的方式减少对住户影响。
2.2.3 停车方式2.2.3.1 汽车库内停车方式应采用最经济的通道两面垂直式后退停车,严格控制单面停车和平行式停车的数量,不宜采用斜列式停车方式。
2.2.3.2 垂直式后退停车时,机动车位标准大小为:长5300×宽2400;平行停车时,机动车位标准大小为:长6000×宽2400,当地有标准的按当地规范执行。
2.2.3.3 在地下停车位数量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可以适当采用停车位更多的尽端停车方式,而不考虑循环车道,减少车位的损失。
2.2.4 行车通道2.2.4.1 地下机动车库通道宜双向环通行驶,减少单向行驶或长距离尽端行驶。
2.2.4.2 机动车行车主要通道净宽宜满足如下要求:尊享和圆梦系列6200-7000,乐居和启航系列5600-6400,次要通道净宽应按5600设置。
2.2.5 车库柱网地下机动车库平面柱网布置以小型车停车位(长5300×宽2400)沿通道两面垂直停车来考虑,柱网布置宜参考公司产品线分类规定如表2:表2:地下机动车库柱网分类注:纯小柱网的选用须经过结合具体地库方案的经济性比较后采用。
优点是层高可以降低200~300。
在地质情况复杂、水位较高、基坑维护条件差的项目中,可以节省开挖量和基坑支护费用。
尊享系列宜专项研究提高标准。
2.2.6 单车面积2.2.6.1 住宅地下车库单车面积应在方案设计报规划阶段就加以控制.2.2.6.2 单车面积控制要求宜满足:乐居和启航系列:29-30m2,圆梦系列:31-32m2(单车面积为净车库面积与车位数的比值,净车库面积包括全部的机房、停车位、行车通道及坡道、车库疏散楼梯间,不包括人防口部、住宅地下室),最小车位尺寸增加地区、尊享系列宜专项研究提高标准。
2.2.7 设备用房2.2.7.1设备用房面积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小,并根据设备的平面布置来确定房间的大小及尺寸;2.2.7.2 设备用房设置应尽量减少侵占停车位空间,设置位置排序如下:地下空间中的停车不可利用空间>远离住宅地下室的边角位置>行车道两侧的正常停车位置;2.2.7.3 地库与住宅脱开仅通过通道连接时,应单独设置设备管廊,设备管廊以隔墙与人行通道隔开,设备管廊需满足设备管线的空间要求。
2.2.7.4 地下机动车库设备用房应根据表3设置,未说明之处参见设备专业相关导则。
表3:地下车库设备用房选用表2.3 竖向规定2.3.1 竖向布局2.3.1.1 地下车库的竖向布局应综合考虑小区品质、小区规模、地质条件、用地现状竖向标高、人防要求等各项因素,选择最经济适用的竖向布置方式。
2.3.1.2 地下车库应根据实际项目情况做单双层车库布局的比较分析。
2.3.2 层高要求2.3.2.1 地下机动车库层高应综合考虑车位、结构、设备管线所占空间,应排列紧凑,避免空间的浪费。
2.3.2.2 地下汽车库覆土厚度应满足绿化面积计算、景观设计及管线敷设要求,覆土最小厚度不宜小于1.2m。
2.3.2.3 车库净高在车道处不宜小于2.4M(尊享级不少于2.5M),局部过管线位置不低于2.2m;(此处净高指楼地面表面至顶棚或其他设备管线底面的距离,)。
具体参见表4:表4:地下汽车库高度分类(建筑层高)2.4 人防设置规定2.4.1 人防地下室应首选在非机动车库内。
2.4.2 人防地下室应选择停车位不可销售的区域内,如商业停车区。
2.4.3 人防地下室应选择位置较差、布局异形、停车利用率低的区域。
2.4.4 人防地下室应选择双层地下机动车库的地下二层。
2.4.5 人防设计需首先明确地方人防设置标准后进行测算2.4.6 人防地下室疏散出入口应避开楼栋主要出入口和景观主要节点2.5 分项规定2.5.1 坡道2.5.1.1 地下汽车库坡道出入口净高度(如有设备管线,净高指地面建筑完成面至设备管线底)不小于2.4m,设计时应重点注意梁的高度。
2.5.2 人行疏散出入口2.5.2.1 地下机动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应尽量利用住宅已有楼梯间或非机动车坡道设置人行疏散出入口,严格控制独立出地面的人行疏散楼梯的数量。
2.5.2.2 独立出地面的人行疏散出入口建筑应距离低多层民用建筑不小于10M,距离高层民用建筑不小于13M,无法满足时,应确保相邻一侧的外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
2.5.2.3 车库人行疏散楼梯设置不宜影响组团景观,出地面优先考虑侧向下沉式庭院(宜结合机动车坡道侧边设置)。
2.5.3 集水井、排水沟2.5.3.1 地下机动车库内应设排水沟,排水沟应尽可能贯通,但不应穿越车道。
每条排水沟不少于2个集水井,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地库集水井数量。
坡道出入口处应设挡水沟及集水井。
2.5.3.2 地下机动车库设置浅明沟排水,排水沟应尽可能贯通,每条排水沟应连通集水井,集水井应避开主要行人空间及较为重要的空间;集水井不应跨停车位布置,当设置在车位上时,不应设置于车辆静止停放时车轮可碾压的位置2.5.4 采光井、通风井2.5.4.1 进风井送风口底边距地面250。
排风井应设于下风向,排风口不应朝向邻近建筑物和公共活动场所,排风井宜采用设置景观遮挡。
2.5.4.2 排风井或送风井与疏散楼梯应尽可能的并置,以减小车库顶板构筑物数量,提升景观形象。
2.5.4.3 采光井、通风井应优先设置在地库侧边,减小对中心景观的影响。
2.5.5 车轮挡、防撞、防水及车道示意线2.5.5.1 机动车库的停车位的楼地面上应设车轮挡。
2.5.5.2 当停车位背靠背时,两车挡中心线线距宜为2200。
当停车位靠墙边时,车挡中心线距墙净尺寸宜为1300。
2.5.5.3 车轮挡宜采用短式硬塑车挡,长500,宽165,由专业厂家生产的成品;车轮挡不得阻碍地面排水。
2.5.5.4 机动车库柱子和墙的阳角及凸出构件等部位需设防撞措施。
防撞板为高强弹力橡胶制品,表面应按交通管理部门要求绘出黑黄颜色,防撞板底边距地300,高600。
2.5.5.6 机动车库内应在每层出入口的显著部位设置标明楼层和行驶方向的标志,宜在楼地面上用彩色线条标明行驶方向和用100~150宽线条标明停车位及车位号,在各层柱间及通车道尽端应设置安全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