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测量机械运动一、测量的初步知识1、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理量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72m;新铅笔的长度是1.8dm;教室的长度是850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075mm;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2、长度的测量(1)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三看”、“五会”。
“三看”: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五会”:会选:先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会放: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放正。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与尺面。
会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数据的记录是真实值+估计值+单位。
(2)特殊测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①用积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②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③用替代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④用滚轮法测量较长的路程。
3、时间的测量停表的读数:小表盘的读数(读出整分)+大表盘的读数(秒)= 分秒4、误差(1)误差的理解: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搞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侧脸供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机械运动1、利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解释生活的物理情景。
(1)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相对所选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
(3)判断方法: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利用频闪照相判断物体的运动特点。
(1)频闪照片有两个隐藏信息:①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②两个相邻的像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
(2)方法归纳:根据物体像间隔的个数可以求出物体运动的时间,间隔个数越多说明运动时间就越长。
间隔越大说明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
3、理解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并用其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可以获取的信息:①该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它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②该图像的总左边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③可以通过图像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④可以通过图像得到该物体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⑤如果是两条图线在同一个图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⑥如果某段时间内图线是水平的,就说明这段时间内物体是静止的。
另外,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它是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由图线可以直接得到物体的速度,同一物体的s-t图像和v-t图像形状不同。
4、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速度公式:v=s/t 变形可得:s=vt t=s/v(2)测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重点难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三、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四、特殊运动题型中的隐藏条件※易错点一、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一、估测1、2.4m=__________km=__________mm=____________nm;1m/s=__________km/h。
2、火车的速度是72km/h,合_________m/s;自行车的速度是5m/s,合_________km/h,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________。
3、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大约是24.58cm,则他测得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A、24cm和0.58cmB、24.5cm和8cmC、24.5cm和0.8cmD、24.5cm和0.08cm4、长度为1.75×105μm的物体可能是[ ]A、一个人的身高B、一支铅笔的长C、一座楼房的高D、一页纸的厚度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oC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6、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二、误差1、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大约是24.58cm,则他测得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别是[ ]A、24cm和0.58cmB、24.5cm和8cmC、24.5cm和0.8cmD、24.5cm和0.08cm2、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B.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C.测量值没有误差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三、运动的相对性1、歌曲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的,“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2、出租车奔驰在街道上,车内有乘客和司机,相对于车来说,司机和乘客都是________的;相对于路边站立的小孩来说,司机和乘客都是________的;相对于司机来说,乘客是_______的,车是_________的。
3、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4、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5、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6、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7、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人行道上也向东行走,如以汽车为参照物,这个人的运动状态是()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处于静止D.不能确定9、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月球绕着地球转动B。
鱼在水里游动C。
学生在操场上跳绳D。
太阳光射到地球上10、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
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
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地面为参照物C。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D。
坐在行驶的车上的人,相对于车站是静止的1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星光闪闪C.海水奔腾D.春风拂面1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13、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14、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四、频闪1、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1/1000秒的不同位置。
根据底片可以判断球运动时间长,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第1题图第2题图2、“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
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 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cm/s。
3、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五、s-t图像和v-t图像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2、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图3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4、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如图中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5、(2012玉林)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经过5s,甲乙两车相距 m。
六、测量和计算1、如图是直尺和直角三角板配合测圆柱体直径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木块的长度,三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37 cm,5.36 cm,5.36 cm,则木块的长度应记作()A、5.36 cmB、5.363 cmC、5.3633 cmD、5.36333 cm3、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A、9∶4B、4∶9C、1∶1D、3∶2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 、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小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6、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7、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30s的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A 0.5m/sB 1.5m/sC 2m/sD 3m/s8、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A、正在起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9、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经过一座100m的涵洞,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总共需要()A 60sB 40sC 50sD 80s10、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30s,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时间()A、50sB、10sC、12sD、20s11、如图6停表的读数是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