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


临床表现
先天性皮肤缺损是出生时皮肤或皮下组织区
域性缺如,表现为出生时即有界限清楚的皮 肤缺损,基底粗糙,呈红色肉芽,部分表现 为一个大的厚壁大疱,其顶部很快脱落而出 现皮肤缺损,且缺损区表皮再长出后仍无附 属器。
诊断
该病常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即患儿出生
时即有界限清楚的皮肤缺损,基底鲜红色。 组织病理常提示:表皮及真皮均有缺失,皮 下组织中脂肪可部分或全部缺失。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获得性大疱性 表皮松解症 可 由药物、感染、 卟啉病,淀粉 样变等引起, 常伴有相关疾 病的其他表现。
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
组以皮肤上出现水疱、大疱为 特点的常染色体遗传学皮肤 病。。
皮肤非常脆弱,因日常的轻微
摩擦而反复发生水疱,大疱内 容澄清。
尼氏征:Nikolsky征的中文简称,又称棘层细胞松解现象检查法,是皮肤科常用 的体格检查方法之一,用于检查水疱和大疱的位置在表皮内还是在表皮下。

临床上尼氏征阳性的皮肤病有: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
综合征、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等。
尼氏征阴性的皮肤病有:
类天疱疮、 疱疹样皮炎、大疱性多形红斑等。
尼氏征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
(1)牵扯患者破损的水疱壁,尼氏征阳性者可将角质层剥离相当长的一段距
离,甚至包括看来是正常的皮肤。 (2)推压两个水疱中间的外观正常的皮肤时,尼氏征阳性者角质层很容易被 擦掉,而露出糜烂面。 (3)推压患者从未发生过皮疹的完全健康的皮肤时,尼氏征阳性者很多部位 的角质层也可被剥离。 (4)以手指加压在水疱上,尼氏征阳性者可见到水疱内容物随表皮隆起而向 周围扩散。 (5)在口腔内,用舌添及粘膜,可使外观正常的粘膜表层脱落或撕去。
治疗
(1)应加强对未成熟儿的监护,配合改善各器官功能及进行液体疗法,进行
积极治疗,无并发症和无严重的创面感染者,一般愈后都比较好; (2)创面的处理,早期应用低刺激性药物或使用新型敷料,减小创面的刺激。 换药要轻,减少创面的出血; (3)营养支持,新生儿生长发育较快,细胞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氨基酸,除 进食母乳外可静脉输液多种氨基酸。
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疮
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初起为散在的水疱,1~2天后 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 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 半月形积脓现象,为本型脓疱 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弛, 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 黄色脓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 生新的水疱,排列呈环状,称 为环状脓疱疮。瘙痒明显,一 般无全身症状。
本例患儿为足月顺产,未使用产钳,遂可排除产伤。全
身未见水疱或大疱,且并无家族史及尼氏征阴性,诊断 不考虑患儿为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或局灶性真皮发育不全 综合征。 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TBSA 10%)
主要治疗措施:
1:告病重,置入新生儿暖箱,箱温30℃,持续吸氧1升/
分,创面清创后以康复宝敷料覆盖,混合喂养,置于单 人间病房,行床边保护性隔离 2:新生儿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三次 3:银离子敷料清创换药。
合并症
由于该病可同时伴随多种合并症,如大疱性
表皮松解症、先天性截肢、唇腭裂、多囊肾 等,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因此一旦发现患 儿有皮肤损害时,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及 相关的影像学检查,以防漏诊。如条件允许, 应该进行家系调查和基因检测。
先天性束带综合症(先天性截肢)
鉴别
1.产钳引起的外伤 2.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4.局灶性真皮发育不全综合征 5.新生儿脓疱疮
专科情况:创面分布于左下肢、右下肢,面积共约10%,
表皮撕脱,基底暗红,渗出较多,肿胀轻度,触痛存在, 局部皮肤张力适中。 遗传病史:患儿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 类似疾病,无其他疾病遗传史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02*10/L,血红蛋白177g/L,血小 板40.6/L,总蛋白53.2g/L,白蛋白39.5g/L,总胆红素 80.2mmol/L,直接胆红素14.7mmol/L,间接胆红素 65.5mmol/L,血钾7.2mmol/L,报危急值(考虑为标本溶 血)
病例
周宝宝,女,出生后1天,于2016-2-11日02:52入院,
患儿出生时发现双下肢皮肤缺损,面积10%深Ⅱ°-Ⅲ°, 在当地医院未做处理,遂转至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T:37.4℃,P: 180次/分,R: 30次/分,患 儿系第1胎第1产,剖腹产,出生时体重2.05Kg,足月新 生儿貌,神志嗜睡,皮肤巩膜无黄染
易患因素
易患因素包括胎儿皮肤与羊膜粘连、宫腔狭窄、
母亲营养不良、药物、宫内病毒感染等。 国外学者对一个五代家系研究后发现该病可能与 BMS1基因突变有相关性,指出病因可能与遗传有关。 该病60%发生于头部,25%位于四肢,12%可涉及躯 干,常对称分布,有时呈多处发病。可伴有其他发育 异常,也可伴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但较少见。
葡萄球菌局灶性真皮发育不良为中胚叶与外胚叶结构广泛发育障碍,产生广泛进行性
皮肤和骨骼缺陷的综合征。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其遗传形式类似色素失禁症。多见于女性。 临床表现为皮肤、骨骼、齿、毛、甲等异常。 根据带状排列皮肤异色病表现及“脂肪疝”形成,骨骼畸形,X线有特征性 骨改变,可诊断。
新生儿先天性皮肤缺损
概况
先天性皮肤缺损又称先天性皮肤发育不良,
是一种新生儿时期较罕见疾病。1767年由国 外学者首次报道。因该病多为散发病例,西 班牙研究者认为目前该病发病率约为2.8/万。 国内外文献多为病例报道。
病因
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子宫腔狭小、胎
儿皮肤与羊膜黏连、胎盘血管栓塞、宫内感 染或孕早期服药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有关, 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遗传方式仍未确 定。
多于生后不久发病。
常有家族史,无传染性,皮损
好发于易受摩擦部位,如手足 及关节伸侧皮肤。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简称SSSS)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葡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 该型金葡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 诊断要点:1.好发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偶见于成人。2.发病突然、 急骤。初为口周充血,24~48小时累及全身,为弥漫水肿性红斑,有压痛。 在红斑基础上可出现松弛性大疱。皮肤很快发生松弛剥脱。留下亮红的裸露 区,如烫伤。尼氏征阳性,表皮稍用力摩擦即大片剥脱。除唇炎、口腔炎及 结膜炎外无明显粘膜损害。3.可伴有发热、厌食、呕吐等全身症状,有时合 并败血症和蜂窝织炎,死亡率较高。


开始损害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往往先由面部,特别是口周或颈部开始,局部皮 肤潮红,迅速向周围扩展,在两、三天内全身皮肤都可发红,在红斑基底上出现大 小不等的水疱。并能互相融合成更大水疱。触痛明显,疱壁薄、松弛易破,尼氏征 阳性,表皮极易剥脱,露出鲜红色湿润面,颇似烫伤样。疱液为浆液性,也可混浊 似脓疱病,疱液细菌培养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
治疗
目前国内外对先天性皮肤缺损多采取保守治
疗,并且创面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愈合效果, 尤其是Bang等认为新生儿再生能力强,即使 缺损面积较大仍可考虑保守治疗,必要时再 手术植皮。
植皮手术
况芳,张志,李孝建,等.新生儿先天性皮肤 缺损一例[J /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013, 8(3):323-3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