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_艰巨性及对策建议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_艰巨性及对策建议


的低碳经济之路。
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而我国经济 发展过分依赖化石能源资源, 碳排放量不断增加、环
境污染日益加重。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 我国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
1 1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共识
2007 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
次科学评估报告发表以后, 尤其是∀ 巴厘路线图#达成
以后, 人类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成为 国际社会的主流话语, 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成为世界经
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并逐渐成为各国各级决策者的共
识。世界各国都积极向低碳经济迈进, 英国、日本、欧
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
展战略, 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和配套措施, 大力进行低 碳技术研发, 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 转变,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 济发展的潮流,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 中国必须发展 低碳经济。 1 2 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2009 年 11 月, 国 务院 常务 会 议提 出 2020 年单 位
GD P 的 CO2 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 至 45% , 并作
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由于工业
化尚未完成,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
在一定的困难,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探寻适合中国国情
收稿日期: 2011- 02- 14 基金项目: 教育部 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10Y JC790327) 作者简介: 刘春玲( 1975 ) , 女, 河南新乡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国民经济学。
99
科技和产业
第 11 卷 第 3 期
151 亿吨 CO 2 排放空间; 到 2050 年我国的 CO 2 排放 需求会高达 550 亿 吨。因 此, 如果 不采 取措 施, 到 2020 年我国将会面临 47 亿吨的 CO2 排放缺口; 到 2050 年我国的 CO2 排放缺口将达到 417 亿吨[ 2] 。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 国家、企业、公众三个层次 共同着力, 才能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3 1 国家层面
3 1 1 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推动社会经济朝
着低碳方向转型,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 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 工作需求出发, 结合国家的∀ 发展规划#、∀ 能源规划#、 ∀ 循环经济规划#和∀ 节能减排规划#, 加快制定低碳经 济∀ 国家方案#和行动路线图, 建立低碳经济统计评价 指标体系, 并将发展低碳经济纳 入我国∀ 十 二五# 规 划, 形成一个具有国家意志的、可操作的发展低碳经 济的总体思路与实施方案。 3 1 2 加快低碳产业的发展
俄罗斯 人均储量
89 3t 44 2t 320 733m3 77 2t
加拿大 人均储量
2 07 t 22 4t 60 253m3 2 88 t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导致我国能源消费快速增
加。2000- 2008 年, 全国能源消费 量的年均增速达
到了 9 43% , 而 同 期 的 能 源 生 产 量 年 均 增 速 为
220 895
247 562
26 667
20 07
234 956
268 413
33 457
20 08
247 010
277 515
30 505
资料来源: 根据 2009 年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整理
1 5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 2000- 2009 年, 我国原油消费量由 2 41 亿吨上
升到 3 88 亿吨, 年均增长 6 78% , 原油净进口量由 5 969万吨上升至 1 99 亿吨, 对外依存度也由 24 8% 飙升到 51 29% , 超过国际公认的 50% 的警戒线[ 4] 。
2003 年的英国能源白皮 书
我们能源的未
来: 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 低碳经济#的概念。低
碳经济概念提出后, 世界各国积极响应, 英国、日本、 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
战略或行动计划。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发展中国家,
本着对本国人民、对全人类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 采
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推行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艰巨性及对策建议
的∀ 高碳#特征明显。我国发展低碳经济, 形势严峻、 任务艰巨。 2 2 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矛盾突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 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 所以中国既处于高能耗 阶段, 也处于高 碳经济时期。为了保证经济 平稳发 展, 民生得到改善, 中国能耗还会增长, 甚至相当长的 一段时期能源消耗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能源、汽 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 发展, 使得中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突显。中国能源 消费 总量 从 2000 年 的 13 86 亿 吨 煤 当量 上 升 至 2008 年的 29 1 亿吨煤 当量。尽管做 了很 大努 力, ∀ 十一五#期间的能源消费增长幅度, 仍明显高于年均 4% 的增长目标。既要实现经济增长, 又要实现节能 减排,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2 3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影响我国节能减排
低碳技术主要指那些有助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 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实 现经济发展的碳中 性的技 术。例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可再生 能源技术以及某些现在未知的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 没有技术创新, 低碳 经济不过是一个∀ 美好幻想#而已。从科研投入来看, 目前中国的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重尚不足 1 5% , 与世界领先国家 3% 的水平差距很大。我国经济发 展水平, 科研投入不足, 科技水平落后, 低碳经济发展 受到制约。此外, 虽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 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 然而 由于涉及知识产权、商业利益等诸多原因, 实际进展 与预期相去甚远。
第 11 卷 第 3 期 2011 年 3 月
科技和产业
Science T echnolog y and Indust ry
V ol 11, N o 3 M ar . , 2011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艰巨性及对策建议
刘春玲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15)
摘要: 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指出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分析我国 发展低 碳经济的艰巨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 展低碳经济面临许多困难; 最后 从国家、企业、公众三个 层面提出 促进我 国低 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能源结构;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 F 06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编号: 1671- 1807( 2011) 03- 0099- 05
2007 年我国 CO2 排放居全球第二, 2008 年中国 和美国的排放总量大体上相当, 2009 年中国 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1]
低碳经济的主要推动者 欧盟倡导的减排目 标为: 到 2050 年 将 大 气 中 温 室 气 体 浓 度 稳 定 在 550ppm。为达到此目标, 2020 年全球 CO 2 排放必须 控制在 400 亿吨, 其中我国所能 获得的最大配 额为 104 亿吨, 占全球的 26% ; 2050 年全球 CO2 排放必须 控制在 310 亿吨, 其中我国所能 获得的最大配 额为 80 6 亿吨, 占全球的 26% 。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 展速度及经济技术水平测算, 到 2020 年我国需要约
20 00
128 743
139 445
10 702
20 01
136 223
142 972
6 749
20 02
142 829
151 789
8 960
20 03
164 011
176 074
12 063
20 04
187 268
204 219
16 951
20 05
205 860
225 781
19 921
20 06
有资料显示, 1908- 2007 年中国的地表平均温 度升高了 1 1 ∃ , 据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 报告!预测, 未来 50~ 80 年中国平均温度可能升高 2~ 3 ∃ ( 全球 平均气温将升高 1 8~ 4 0 ∃ ) 。1986- 2006 年, 中国 连续出现了 21 个全国性暖冬,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 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 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 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 压力增加, 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受到威胁。 1 3 我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
136Βιβλιοθήκη 04 40114 4
27
75 0
5 10
132 6
35
1 4 我国能源缺口持续扩大 中国能源总储量不足, 人均能源占有率较低。我
国能源占有状况与几个能源大国的对比情况见表 2。 在我国现有化石燃料( 石油、煤炭、天然气) 中, 煤炭占 世界总量的 16% , 石油占 1 8% , 天然气占 0 7% , 三 者折合成标准油当量后加起来不足世界化石能源总 储量的 11% 。与占世界人口 21% 的人 口比例相 比 较, 我国大部分能源的人均占有量、消费量均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石油人均占有量只 有世界人均的 11% , 天然气不足 5% , 与发达国家相比就更低了[ 3] 。
现阶段,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 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 发达国家集占领全球价值链的高端, 发展中国家 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 系中处于低端位置, 产品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与发 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国际贸易中, 中国出口的商品 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商品。据英国的廷德尔气候变 化研究中心的研究, 中国 2004 年净出口产品排放的 CO 2 约为 11 亿吨, 约占中国排放总量的 23% 。国际 能源署( IEA ) 则认为, 2004 年 中国出口商品 所带来 的 CO2 排放量为 16 亿吨, 占中国排放总量的 34% 。 2 4 科技水平落后制约低碳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