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学名著导读考试

语言学名著导读考试

梅耶历史比较法进行比较工作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从比较中揭示普遍的规律,一种是从比较中找出历史的情况。

梅耶认为比较方法是建立语言史的唯一方法,因此,一种语言只要是孤立的,就没有历史可言。

)历史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是语言符号和它所代表的意义间的联系是任意规定的,即是“约定俗成”的。

“假如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和那些用以表示这意思的声音之间有一种或松或紧的自然联系,就是说,假如语言符号可以开传统,单用它的音值本身可以使人想到它所表达的概念,那末,……任何语言的历史也就都不会有了。

但是事实上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它只有靠传统的力量才能有意义”根据这个基本原理,互相没有联系的几种语言表示同一事物的语音应该是不同的,毫无联系的。

反之,如果这几种语言表达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词的语音存在着整齐的对应关系,那么这几种语言在历史上必定有发生学上的关系。

“只是因为语言符号具有这种完全任意的性质,所以才能有现在所要研究的这种历史比较法”索绪尔1.索绪尔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语言是一种系统或结构,而语言结构即是语言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网络。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概念和音响的联系,不是物质的,而是抽象的。

符号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具有线性特征,符号借助于相互对立关系而起作用。

在语言中,每项因素都由于它同其他因素的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

理论来源:(1)其自身的学术背景;(2)前人的思想:“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17、18世纪的唯理主义语言哲学思想以及普通语言学的开创者洪堡特的语言形式观念,等等,都对他有很大影响。

(3)美国的语言学家惠特尼的语言观。

(4)同时代的其他思想观念也与索绪尔语言思想的形成有一定关系。

如:法国的…现代社会学之父‟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青年语法学派。

一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符号的任意性第二个原则是能指的线条特征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核心法则“二元对立法则”2.语言和言语。

语言是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句法。

也就是使具体语言行为成为可能的总体结构和一般规则;言语是进入实际使用阶段的个人言语行为。

语言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语言机能而采取的必不可少的规约,为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言语则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和运用,是一种个人的实际话语。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是:①语言是一个整体,是由符号表示的规则系统,可用如下公式表达:1+1+1+…=1(集体模型);言语则是说话行为,是说话者对语言的使用和形成的结果,它“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 其公式如下:1+1+1+1……二者的区别如象棋的规则和下棋、交响乐章和演奏。

②语言是社会的,具有社会性,语言的社会性指语言规则不是任何个人主动的、有意识创造的产物,它是后天习得的,约定俗成的。

言语活动的个人部分是言语,社会部分是语言。

③语言是同质的,(相同的语言)言语是异质的。

“语言和言语又是互相依存的,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没有语言,言语就失去了统一的系统,因此不能被人理解,其效果也无法验证;没有言语,语言也不会建立起来”。

“言语活动有个人的一面,又有社会的一面,没有这一面就无从设想另一面。

”3..能指和所指语言可确定的研究对象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所构成的符号系统,而构成语言系统的符号,不是一个囫囵的整体,而是一个由听觉形象和概念(或称“能指”和“所指”)两个成分组成并构成一定内部关系的二元实体。

词与物之间没有固定不变的对应关系,意义只是约定俗成的产物。

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由具有心理性质的语音形象和概念内容两个部分相联结而成的,语音形象即“能指”,概念内容即“所指”,这两个部分是合二为一的。

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自然的或必然的联系,不能由能指推断所指,也不能由所指推断能指,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

所谓“任意”的,指两者的联系不是特定的,而是约定俗成的,是不可讨论的。

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里有不同的音像能指。

如“牛”在法语里是beof,在德语中却是oks,而在英语里是ox。

4..共时态和历时态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符号具有可变性和不变性的特征。

从语言的内部看,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因此能指对所指的选择是自由的;从语言的外部看,也就是从符号和使用它的人类社会的关系看,符号又是受制约的。

这是时间的连续性原则在起作用。

也就是说,时间因素是语言符号具有不变性的一面,也是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一面。

由于时间因素的作用,索绪尔认为必须区分两种事实,即历时事实和共时事实。

因此,他提出了“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

共时语言学研究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

历时语言学研究各项不是同一个集体意识感觉到的相连续的要素间的关系,这些要素与一个代替一个彼此间不构成系统。

5.组合(句段)关系和联想(聚合)关系语言符号系统是一个关系网络,它是由“句段(组合)关系”和“联想(聚合关系”所构成的网络关系。

句段关系就是符号按线性排列所组成的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出符号的线性特征,就是一个单位和同一系列中其它单位之间的关系。

联想关系是一个要素通过心理的联想同其他要素建立起来的关系,它是以符号的任意性为基础的。

通俗的说,联想关系就是“指在结构的某个特殊位置上彼此可以相互替换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句段关系确定语言要素在场的顺序和数目,联想关系是供组合时选择和替换。

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具体告诉我们意义是怎样在这一系统之内自行产生的,语言符号系统为什么又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系统等问题。

6《马氏文通》的贡献和局限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宣告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诞生,意义重大:(1)建立了汉语第一个词类系统和句子成分系统,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正式诞生。

(2)发现了汉语的一些特点及许多文言文的结构规律。

在建构语法框架时,充分注意汉语的特点。

如:发现了汉语特有的虚词——助词这一字类;发现“介字”与西方介词的区别等。

(3)从大量的语言事实中总结语法规律,开创务实的学风。

(4)吸收了我国语文学几乎所有的研究成果,是传统语文的集大成者。

《马氏文通》作为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在没有现成语法体系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它的缺点在所难免。

表现在:注重语言的共性,但忽视了语法的民族个性,以拉丁语法来描绘汉语语法,所以常常拿汉语来比附拉丁语,甚至不顾汉语特点,强以拉丁语法来套用;对语言的历时变化认识不足;以意义为根据进行语法分析。

7.1863年,斯莱歇尔在《达尔文理论和语言学》一文中,提出了“语言是天然的有机体”这一著名论断。

他认为语言科学是人的自然历史的一部分,它的研究方法大体上也与自然科学一样,主要的一个任务是描写从一个语言派生出来的各个语言的分类,并且根据自然体系给这些分了类的语言加以排列。

他根据这种设想来研究语言的发展,勾画语言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语言就像物种的系族那样繁衍、生长,因而提出了有名的谱系树理论,想用达尔文描写生物进化的方法来描述语言的进化。

萨丕尔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论述单个词语能表达一个概念,但词语按语法串联起来后所能表达的意义概括性的高低,取决于思维中焦点的抽象性。

“语言只有外在形式是不变的;它的内在意义,它的心灵价值或强度,随着注意或心灵选择的方向而自由变化,不消说还随着心灵的一般发展而自由变化。

”“思维先只是潜伏在语言的分类法中和形式中,而最终才可以从语言中看出思维。

”(即思维是抽象概括语言而来的)“语言最多也只有在符号表现的最高、最概括的水平上才能作为思维的外表。

”当语言具有高度概括性时,才产生了思维。

语言的成长要充分依赖思维的发展。

洪堡特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论述洪堡特认为“语言和智力特性是从不可企及的心灵深处相互协调一同产生出来的”“语言与精神力量一道生长起来,受到一些原因的限制,同时,语言构成了激励精神力量的生动原则。

语言和精神力量并非先后发生,相互隔绝,相反,二者完全是智能的同一不可分割的活动。

”他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

从起源上说,语言和思维是同时发生的。

二者的发生,发展是人类心智生长过程的两个相关的方面,这种发生上的同源性决定了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

语言是处在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人在很大程度上必须通过语言的世界才能认识自然的世界,而由于语言的不同,各个民族认识到的自然世界就有所不同。

所以,语言作为认知手段制约着人的认识活动。

语言的差异即世界观的差异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强调的是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语言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立自主的力量,它制约,引导者人的感知和认识,强调语言有异于,独立于心灵的一面,同时他也强调语言本性的另一面,即语言隶属于,依赖于心灵。

洪堡特关于语言结构类型的论述洪堡特根据词形有无变化和变化的复杂程度,将世界语言划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三个类型。

洪堡特对语言和民族持什么样的态度洪堡特认为各种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语言是民族的最大的特征。

“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人类的语言应该是统一的,语言是一种民族现象,各民族的语言在结构形式,意义内涵上有所不同,一定的民族语言与一定的民族性和文化特征相维系,人类的语言与民族语言是一般与个别或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语言应该包含两种相互联系的涵义,一是指Die Sprache(单数),即人类语言;二是指Die Sprachen(复数),即具体的,个别的语言,民族语言。

韩礼德的理论韩礼德认为,语言环境的区别主要有三方面,当时发生着的事情,谁是参加者。

语言所起的作用。

这三种变量就决定选择意义的区别和选择形式的范围,即“语域”。

描写与语言环境有关的因素时,必须考虑这三种变量。

于是,韩礼德区分了“谈话范围”(包括整个语言事件的背景)“谈话方式(交际渠道,如口语,笔语,打电话等)和”谈话人的关系“。

语域和方言不同,语域是按语言的使用而区分的变体,方言是按使用者而区分的变体。

朱德熙的汉语语法研究任何句法结构都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观察:第一是把它当作一个复杂的组合来看它的内部构造,第二是把它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它的语法功能。

一般语法著作对于句法结构往往同时用两套不同的办法来分类,用一套办法分出来的结果是主谓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等等,用另一套办法分出来的结果是名词性结构、动词性结构、副词性结构等等。

第一种分类的依据是内部构造,第二种分类的依据是语法功能。

乔姆斯基10 X 阶标理论早在1970年,乔姆斯基就提出了该理论,他把中心语引入到层次分析中,有效地把层次分析法与中心词分析法结合起来。

11.1957年乔姆斯基出版的《句法结构》一书提出了三大规则: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

12.“格理论”中的“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要名词处在一定的句法关系,不论有没有形态上的变化,就都有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