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成语
二、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作为一种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 也不是一层不变的,要注意其感情色彩,以便 正确运用。如‚明目张胆‛古代形容不畏权势, 敢作敢为,有胆略,有气概,含褒义,到现代, 指人公开干坏事,成了贬义词;又如‚为了救 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领导,积极 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 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是存心已久,费尽 心思,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是贬义词,用在 这 里感情色彩不当,这一类的成语还有明哲保 身、好为人师等。
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不能丢 弃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 晶,而要将中国传统的文化继承发 扬下去。
谢谢欣赏
五、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有些成语意思大致相同,但在程度 轻重,意义侧重方面有所不同。如‚惨 无人道‛与‚惨绝人寰‛都指极残酷, 极狠毒,但后者指世上没有过的惨事, 手段之残酷,情形之凄惨到了极点,程 度比前者重;如‚信口开河‛与‚信口 雌黄‛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后 者有‚歪曲事实‛随意掩盖真相,进行 诽谤污蔑之意,语义比前者重。
三、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
在成语中有一些成语有运用的对象,如 ‚炙手可热‛只能用于权势,‚美仑美奂‛只 形容建筑,‘罄竹难书’只形容罪恶,‚不瘟 不火‛只形容戏剧表演,‚匪夷所思‛只形容 言谈举止,运用时要十分注意,否则就会出错, 如‚这副画炙手可热。‛又如‚他把这理论批 驳得遍体鳞伤。‛‚遍体鳞伤‛只能用于人, 这里应用‚体无完肤‛。这一类的成语还有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巧夺天工‛、 ‚青梅竹马‛等。
成语大都来自古代文献,其语体风格至今仍保 留着书面语庄重、典雅的特色。在构成上大都 保留着古语词、历史词语和古代语法结构。这 与惯用语、歇后语通俗、平易的风格不同。
成语运用六注意
二、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三、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 四、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五、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 定句中
不自遍句上记“《寓出策“成 以《”用的 破史言于 狐语 三论,为故项釜记。《楚假大 隅语例四事羽沉 如燕策虎都 成 反 如字。本舟廉“策》威有 述“成至纪”颇完》,”一 语 则 不而举语于》出蔺璧,“出定 的 复》一的截,于相归都鹬于的 出 也“反更取都《如赵是蚌《出 ”举三为古是史列”古相战处 处 一”普书历 传出代争国。 隅取 的史 》于的” 如 文 , , 〃 〃 〃 〃 , ,
成语的来源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 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 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 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 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 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 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 力‛、‚驴唇不对马嘴‛,这是常说的习用语; ‚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这是 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 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的特征
1.意义整体性
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义 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 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 整体意义。
2.结构凝固性
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 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 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
3.风格典雅性
六、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 或否定句中
一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 定句中,如‚不容臵疑‛只用于肯 定句,例‚这个观点不容臵 疑。‛‚望其项背‛只用于否定句, 例‚他的雄厚实力令他人难以望其 项背。‛ ‚同日而语‛也只用于否 定句,例:‚你和他不可同日而 语。‛
传承 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几大文明古国唯有伟 大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饱经历史沧桑而绵延几千年。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 承与践行,它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 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注重实践、崇尚创新的文 化;是兼收并蓄、不断融合的文化;是强本节用、 注重和谐的文化;是含蓄内敛、勤于自省的文化。 成语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继承和发扬必须 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 的身份标志,成语文化是一我们国家和民族历史 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
四、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如‚我们学校有许多莘莘学子。‛‚莘 莘‛含有众多的意思,与‚许多‛重复;如 ‚他有难言之隐的苦衷。‛ ‚难言之隐‛中 ‚隐‛就是 苦衷的意思,‚苦衷‛与‚隐‛ 重复;如‚玩具店里挂满了各种形形色色的 玩具,像轮船、飞机、坦克等。‛ ‚形形色 色‛指各种各样种类很多,与句子‚各种‛ 重复;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忍俊不禁‛等。
中国传统文化 —成语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 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 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 头故事,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 面意义之中, 其形式以四字格居 多,也有一些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对,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特有语言 形式 —成语。
成语知识知多少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 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 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 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成语蕴涵着 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如‚自强不 息‛、‚厚德载物‛等,堪称是对中华 民族精神某个方面内容的经典概括,对 后世影响持久而深刻。 那么,作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对 前辈留下的财富知道多少,又该如何继 承这宝贵的遗产呢?
一、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切忌望文生义
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形成的,所以 要弄清成语的来源,不能望文生义,例如 ‚文不加点 ‛如果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就 错了,它的意思是文章写成不用涂改,形 容写文章写得很快; ‚火中取栗‛比喻冒 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当而一无所得; ‚万人空巷‛指人都聚集在一起,致使街 巷都空了。这一类的成语还有:屡试不爽、 七月流火、明日黄花、三人成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