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32366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32366
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和 辅导,促进学生有效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的综合体验课程。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
• 1、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中介
• 2、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化剂; • 是心理辅导的催化剂; • 是建立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粘合剂。
间作为自己的活动空间。⑤师生关系的开放:活动过程是师生 互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方灌输给另一方的问题。 • (6)训练的系统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活动的内容、形式、 水平会逐步加深和提高。 • (7)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中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自 主性和创造性。
3、课程的主要形式
• 角色活动 • 表演活动。 • 游戏活动 • 体育活动
• ②从课程目标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 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课程;
• ③从课程内容看,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预设内容,同时也 关照学生即时此地的身心发展需求;
• ④从教学方式看,注重预设与生成相结合,高度尊重学生的体 验与领悟;
• ⑤从师生关系看,共同参与、体验、分享、支持。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有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涵义及其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案设计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 涵义及其特征
• 课程及其分类 •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地位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与形式
(一)课程及其分类
的心理感受及心理体验VS认知过程。
2、心理健康教贴近、激发和调动 学生的活动兴趣。
• (2)启发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自觉和不自觉地得 到启发。
• (3)社会性。让学生感受生活、了解社会,通过 体验来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情感。
• (4)形式的活动性。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在情 感上会有愉悦的体验,参与自主意识将增高,使活 动变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
• 想象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想像的新颖性、主动性、生动性、 丰富性和现实性。
• 思维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 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
• 注意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注意的广阔性、稳定性、分配性、 紧张性和主动性。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目标
• (2)掌握学习策略 •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学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的依据 • (二)从心理素质结构层面考虑的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 (三)从教育效应层面考虑的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目标 • (四)从年龄层面考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确定的依据
• 1、课程目标应该是学习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 学习者是课程目标指向的终极对象,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个体。 • 学习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是一种经历。 • 许多研究显示,热爱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校生活的程
(二)从心理素质结构层面考虑 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认知目标:P48 • (1)开发自我智能 • 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注意
力等方面的良好品质。
• 观察力主要指要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理解性、 复杂性、精确性和敏锐性。
• 记忆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 准备性。
• 含义:课程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 程和安排。
• 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课程分为: • (1)知识课程。是指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的学术知识的课程。 • (2)情意课程。是指发展非认知领域的能力
的课程。 • (3)体验(综合)课程。是借助知识课程与
情意课程的统一,即认知与情意的统一,旨在 实现整体人格的课程。
度却是递减的。什么?究竟是什么夺去了学习者与生俱来的学 习热情和兴趣?这是我们应该深入关注的问题。 • 2、课程目标应该是兼顾了社会规范与个人需要的。 •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 3、课程目标的制定还来自学科发展的需要。 • 进行课程目标制定时,课程专家与学科专家的建议深入融合, 才可能使课程目标的制定更有操作性、更为科学化。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什么? • 从教育的价值取向看,不是塑造课。 • 从课程目标看,不是心理学知识课。 • 从课程内容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
。 • 从教学方式看,不是灌输课。 • 从师生关系看,不是教师独裁。
2、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①从教育价值看,是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 个体全面健康成长的课程;
可供选择的活动形式
• ☆团体讨论 • ☆故事接龙 • ☆抢答赛 • ☆哑剧 • ☆游戏 • ☆赠送礼物 • ☆韵律活动 • ☆自由联想 • ☆信件会串 • ☆走迷宫
☆脑力激荡术 ☆辩论赛 ☆角色扮演 ☆AB剧 ☆优点轰炸 ☆行为训练 ☆镜中人 ☆放松体操 ☆自画像 ☆制作卡片
☆ 涂色 ☆家庭树 ☆填字找字 ☆句子完成 ☆意义连线 ☆密码翻译 ☆想象画 ☆走跳棋 ☆时空隧道 ☆制订计划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征与形式
•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一般学科课程的区别 • (1)内容不同:直接经验VS学科知识 • (2)形式不同: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
等方式VS讲授 • (3)师生关系不同:平等、合作VS教师权威、主体 • (4)评价的方法不同:以心理测验、问卷调查等综合
评价VS考试做客观定量评价 • (5)心理机制不同:对学生情绪的唤醒,注重学生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
• (5)结构的开放性。 • ①活动目标的开放:重在发展和预防,是多元的、开放的。 • ②活动内容的开放:是学生最关心的自身心理问题与之相关的
社会问题。 • ③活动时间的开放:不拘泥于一般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 • ④活动空间的开放:可选择教室、校园、公园、野外等社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