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地质学考试重点

综合地质学考试重点

结合地质学结课提纲式复习考试重点(2016版)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识别:一般是依据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来识别主要造岩矿物。

肉眼识别: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线的反射,吸收及折射的效果,它包括:1矿物的颜色2矿物的条痕3矿物的透明度4矿物的光泽断口: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呈各种凹凸不平的断面,这样的断面叫断口。

如石英的贝壳状断口。

主要造岩矿物如石英、长石类、铁镁矿物、云母类、碳酸盐类矿物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于闪长岩,辉长岩等岩石中•一般呈暗绿色至黑色,条痕无色或白色•玻璃光泽,半或不透明•长柱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56°•硬度(5-6)•主要化学成分有:Ca、Na、Mg、Fe、Al、Si、O•比重:3.1~3.3辉石:为超基性岩和基性岩的主要矿物。

•常呈墨绿色。

•短柱状,•普通辉石二组完全解理,解理夹角为93°•硬度大于小刀•化学成分为XY[Si2O6]。

•其中Y=Mg,Fe2+,Mn,Al,Fe3+;X=Ca,Mg, Mg,Fe2+,Mn,Na,Al;•比重:3.1~3.6石英:无色透明,米黄色、烟灰色、黑色、蔷薇红色•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贝壳状断口,•硬度:7•结晶程度较好的石英称作水晶•比重:2.65方解石:常见于各种碳酸盐岩中。

•结晶好的方解石呈无色,透明至半透明,透明的方解石称作冰洲石•玻璃光泽;•三组菱形完全解理,有双折射现象。

•硬度介于小刀与指甲之间。

•加稀盐酸强烈起泡。

石榴子石:•石榴子石的颜色各种各样,受成分的影响较大•玻璃光泽,断口油脂光泽•粒状,晶形为菱形十二面体,无解理•硬度大于小刀(6.5-7.5),性脆•为铁、镁、锰的铝硅酸盐等。

•透明而色彩鲜艳的为红宝石•比重3.5~4.2岩石的概念:自然(由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由其他岩石碎屑所组成的集合体。

根据岩石的成因一般把岩石划分成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在地表或近的条件下,由母岩风化剥蚀的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岩石,以及由化学作用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又可分为两类: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若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形成的岩石叫侵入岩;若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喷出岩。

变质岩:是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以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再造形成的岩石。

岩石的结构、构造结构:一般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或碎屑个体本身的特征。

岩石构造:是指由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整体排列方式或分布均匀程度,以及固结的紧密程度等所显示的岩石总体外貌特征。

沉积岩的分类(按沉积物的来源分类):外源沉积岩类、内源沉积岩类沉积岩矿物成分成因:1、陆源碎屑矿物;2、自生矿物;3、次生矿物。

砾岩类1)按砾石大小的分类:巨、粗、中、细2)按砾石成分的分类:单成分砾岩:石英质砾岩,碳酸岩质角砾岩复成分砾岩:3)按成因的分类:滨海砾岩、冲积扇砾岩、河流砾岩、冰川角砾岩、岩溶角砾岩、盐溶角砾岩。

砂岩类:粒度为2—0.063毫米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砂岩。

砂岩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岩石,约占沉积岩总量的1/3,仅次于泥质岩而居第二位。

砂岩的碎屑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种。

泥岩类:泥质岩亦称粘土岩,它是由小于0.004 mm的陆源碎屑和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

绝大多数的泥质岩是由母岩化学分解后产生的粘土矿物经机械沉积而成,只有极少数泥质岩是凝灰岩在成岩过程中蚀变而成的。

除主要成分粘土矿物外,常有陆源碎屑矿物和自生矿物,如褐铁矿、石英、方解石、黄铁矿等。

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的差别:☐水平层理产于细碎屑岩和微晶灰岩之中,细层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或断续,细层的厚度常只有几毫米。

形成于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

☐平行层理产于砂岩之中,外貌与水平层理极相似,形成于较强的水动力条件。

鲕粒(豆粒):鲕粒和豆粒都是内部具有规则的同心层状结构的圆球或椭球状颗粒,颗粒的核心为陆源碎屑、骨屑或内碎屑。

颗粒粒经小于2 mm的为鲕粒;大于2 mm为豆粒。

粒序层里:层里构造分为:层面构造分为:火山碎屑岩定义:是指由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经堆积、胶结、压紧或熔结而形成的岩石。

火山碎屑岩的成分包括两部分,即火山碎屑物和胶结物,胶结物可以是部分火山灰分解形成的物质,也可以是部分熔岩或沉积物。

粒度分类:内源碎屑岩主要成分生物骨架结构:碳酸盐岩是以钙、镁碳酸盐矿物为主组成的沉积岩。

主要有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岩浆岩岩浆岩结构是指岩石的组成部分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岩浆岩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几何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

主要有: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条带构造、气孔和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枕状构造等岩浆岩按化学成分的分类:根据SiO2的含量可分为: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3%)中性岩(53—66%)酸性岩(>66%)根据K2O+Na2O的的含量进一步分为两大系列: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K2O+Na2O 的含量)按产状、结构构造分类:产状指岩浆岩体的大小、形状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和深度。

可分:深成岩>3 km;浅成岩0.5-3 km;喷出岩。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根据SiO2的含量可分为: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3%);中性岩(53—66%);酸性岩(>66%)根据K2O+Na2O的的含量进一步分为两大系列: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K2O+Na2O 的含量)超基性岩的典型代表:橄榄岩辉长岩是基性深成岩的代表玄武岩为基性岩代表辉绿岩基性浅成岩代表正长岩是中性深成岩代表安山岩、闪长石、闪长玢岩为中性岩代表正长斑岩是中性浅成岩代表。

花岗岩是酸性岩代表火山岩安山岩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斑晶灰白色流纹岩隐晶质,花岗岩全晶质辉长岩与玄武岩对比安山岩与闪长岩对比变质岩变质岩的基本类型: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岩石圈内大部分岩石在温度较高(700-200℃)静岩压力较大(上百到上千MPa之间)局部定向压力(即构造应力)较大地内流体的作用下,仍保持固态使物质成分或结构、构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另一种岩类,叫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压力或流体作用的影响,使原岩在基本上为固态条件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

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正变质岩——由岩浆岩变质形成的;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形成的。

变质作用的方式:重结晶变、质结晶与变质反应、交代作用、变质分异、变形变质作用的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温度、流体;2)动力变质作用:差异应力;3)区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差异应力、流体、时间;4)混合岩化作用:温度变质岩,其矿物组成可根据成因划分为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

稳定矿物:又称为新生矿物。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原岩经变质结晶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

它可以是原岩中已有的、经变质后仍然存在的矿物,如大理岩中的方解石;也可以是原岩中不存在、经变质作用后新产生的矿物,如硅灰石大理岩中硅灰石。

不稳定矿物:又称为残余矿物。

是指在一定的变质条件下,由于反应不彻底而保存下来的原岩矿物,如云英岩中的钾长石残余就是不稳定矿物。

斑晶:岩浆岩中结晶较粗大的变斑晶:变质岩中在温度、压力、差异应力等作用下所形成的粒径较大的晶体残斑:变质岩中动力变质中的韧性变形、晶屑、岩屑旋转运动而残留下来的。

构造:1 变余构造2 变成构造:1)斑点状构造2)板状构造3)千枚状构造4)片状构造5)片麻状构造6)条带状构造7 )眼球状构造8)块状构造变质岩的类型: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热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主要岩石类型1 板岩:板状构造绢云母、绿泥石2 千枚岩千枚状构造,细粒鳞片变晶结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钠长石等3 片岩片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绿泥片岩、角闪片岩4 片麻岩长石+石英>50%,如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二长片麻岩5 石英岩、大理岩、麻粒岩、榴辉岩等地层单位及地质时代面状构造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倾伏向、倾伏角或者侧伏向、侧伏角目前主要采用方式角的表示方法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表示方式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和成岩作用过程产生的非构造变动的构造特征称为沉积的原生构造。

层理及识别:层理是沉积岩最常见的一种原生构造。

它是通过岩石成分、结构和颜色在剖面的突变或渐变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成层构造。

结构是指岩石物质成分、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及相互关系利用原生构造确定岩层面向:(1)斜层理、(2 )递变层理、(3)生物标志层面原生构造(顶、底)(1)波痕、(2)泥裂、(3)雨、冰雹痕、(4)底面印模、(5)冲刷面、(6)帐篷构造软沉积变形:软沉积变形是指沉积物尚未充分固结成岩时发生的变形。

(一)负荷引起的软沉积变形(二)滑塌作用和滑移作用(三)空隙压力效应和水体扰动作用褶皱褶皱:背斜和向斜褶皱要素:1 核/ 翼2 拐点3 翼间角4 转折端5 枢纽6 轴迹7 脊线和槽线8 轴面9 褶皱轴褶皱剖面形态描述:A 转折端形态B 紧闭度C 对称性D 协调性褶皱的位态描述:枢纽和轴面褶皱的形态分类:定性形态分类和(平形褶皱和相似褶皱)定量分类方案。

褶皱成因类型的不同划分方法(纵弯、横弯、剪切、柔流)▪根据层面对褶皱变形发挥的控制作用:主动褶皱作用和被动褶皱作用▪根据褶皱变形期间的物质运动方式区分:流动褶皱和滑动褶皱作用▪根据应力作用方向与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纵弯褶皱作用和横弯褶皱作用▪劈理与线理透入性构造是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它反映这一地质体作为一个整体已均匀的发生了变形非透入性构造则是以一种不连续面分散于地质体中,变形只集中在不连续面本身及附近。

并把均匀连续体分为若干部分,也叫分划性构造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是相对的,与观察尺度相关劈理:沿着次生的密集平行排列的潜在分裂面将岩石分割成无数薄板或薄片的面状构造。

线理:是变形岩石中发育的小尺度的透入性线状构造。

⏹大型线理:(一)石香肠构造(二)窗棱构造(三)杆状构造(四)铅笔构造(五)压力影构造⏹节理:沿着破裂面未发生明显位移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剪节理和张节理断层概述断层要素断层面:是一具将岩块或岩层断开成两部分并产生滑动的面断盘:相对于断层面表述用空间方位表述沿断层面位移的岩块断层线:断层与地形表面的交线是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层位移⏹断层滑距:总滑距,走向滑距、倾向滑距⏹断距:⏹在垂直于被错断岩层走向剖面上:水平地层断距⏹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铅垂距离保持不变断层的运动学分类正断层:断层上盘相对下盘下降的断层平移断层:是两盘顺断层走向相对移动的断层,巨大者称为走滑断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