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2015年广东高考化学题对比

2010-2015年广东高考化学题对比

四年广东省高考化学对比分析及备考策略
从上表对比看出:八个考点四个不变、四个隔年变,相对稳定和比较好把握。

1.每年都出现的考点是:有机物性质(考覆盖面)、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周期表与周期律、典型或变形实验(操作、现象或欲达目的),说明这是命题者认为化学科的核心知识,也是区分度和信度最好的考点。

其中比较好把握的是:有机物性质(考覆盖面)、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题干直接、选项考点变化不大、相对传统,在预计的范围内;
相对好把握的是周期表与周期律,题干形式变化经较大,但选项考点变化不大。

上述两种情形的备考策略是:必须下死功夫,理解本质,反复练习达自动化程度。

不太好把握的是典型或变形实验(操作、现象或欲达目的),因为题干和选项都变化大,复习涉及面广,对应该复习的知识点和选题练习都有一个度的把握,需要有精准的眼光。

备考上比较考教师水平。

2.隔年出现的是:原电池、钢铁的腐蚀、盖斯定律、无机物性质(叙述Ⅰ)与实验(Ⅱ)因果关系。

这几个考点是视二卷设问而定。

如果二卷出现了,选择题中就不出现。

其中原电池、钢铁的腐蚀、盖斯定律的考点形式、选项或填空都可能,但内容范围设问形式都相对传统和可预测,也是反复练习即可‘无机物性质(叙述Ⅰ)与实验(Ⅱ)因果关系,覆盖面大、问题涉及知识多,资料中这种题不多,除对性质的正常复习练习外,还要靠教师自编题目练习,且选择题和填空题都要练。

所以总的复习策略是:缩小范围、对准考点、精选(编)题止目、反复练习。

二、阅读和作答量对比
上表统计是在word只进行的,无法计算图形、图片、有机结构简式、流程图的字数,因此实际字数比上表要多,与其它统计方法的字数可能有出入。

但这里的统计为同一标准,应该有参考价值。

2013年试题总字数比前三年的平均值略少,因此2014年试题总字数应在2700-3100字之间;作答字数2010年最少、2011年最多。

2013年虽然只有608字,但如果加入作图应该在700多字。

所以大家在模拟练习中,出好题后用word工具统计字数应以上表数据为参考标准,图形越多字数应少。

如果试题总字数、作答量字数多了,应作删改;否则你所编的模拟题字数就超量了。

NaOH,H2O
O
CH3C—Cl
有机碱
三、有机题对比
2010年有机题干:30.(16分)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CO2与化合物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如反应①和②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

2011年有机题干:30.(16分)直接生成碳-碳键的反应是实现高效、绿色有机合成的重要途径。

交叉脱氢偶联反应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一类直接生成碳-碳单键的新反应。

例如:
O
H
H
+H CH COOCH3
COOCH3
CH
COOCH3
3
I
反应①:
化合物I可由以下合成路线获得:
II(分子式为C3H8O2)氧化
Ag(NH3)2OH H+I
2012年有机题干:30.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
反应①
CH32一定条件下2
ⅠⅡ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合成:
C4H7Br Δ32CH3C—OCHCH=CH2
2013年有机题干:30.(16
O
O
O
反应①:
CH=CH2
+ CO2
CH CH2COOH
COOH
ⅠⅡ

反应②:+ CO
2
CH CH2
O
CH CH2
O
O
C
O
ⅢⅣ

CH CH2
O
O
H
ⅢⅣ
1.广东有机试题没有采用外省的呈现方式,都采用反应和简单流程呈现物质和须迁移模仿的反应,然后对各物质提问。

2013年题干的物质个数最少,但设问中涉及的物质并不比往年少。

2.题干中涉及的官能团:碳碳双叁键、苯环、卤代烃、醛基、酯基、酮基、醇羟基、酰卤、环醚,几乎覆盖了中学化学涉及的所有典型官能团;渗及反应加成、醇氧化、酯化、消去、脱氢等。

为了让考生模仿迁移,个有时还涉及大学要求的反应。

复习时重点通过典型物质、典型反应,抓住官能团特性,特别是能过多官能团物质具有哪些性质、能发生哪些反应进行知识迁移。

要对资料和外省的有机试题进行改编,使其更接近广东省有机题试题的呈现
年都出现的是写分子式、写典型反应方程、典型官能团性质、同分异构体、模仿(迁移)题干某反应。

教学上比较好把握,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少作与之无关的练习,是一个要争取拿满分或高分的题目。

2.2013年有机题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是:题干给的物质少,问题(1)和(2)的第一空对现成物质进行常规提问,问题(5)为迁移模仿;问题(2)的第二空、问题(3)(4)都是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对题干物质变化提问,如写发生指定反应的方程,写指定反应的指定结构生成物、指定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前几年试题有这方面的影子,但2013年量最大。

这种设计优点是题干简洁,但对考生的文字理解能力要求更高。

需要教师在复习改编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才能适应。

1.2013年的原理题数据曲线简洁,作答点最多(没有画图,放在了实验题)、简答字数也最多(2个。

2.四年都是由核心物质作主线、提问为拚盘式,都有数据曲线的分析。

3.提问主要集中在条件对反应速率或平衡的影响、说明原因、平衡常数或速率计算、反应热判断或盖斯定律等。

电化学、比例判断、是否画曲线等都题目素材而定。

所复习和练习范围比较好把握,可以通过精选和改编题目、反复练习,也是一个争取拿高分的题目。

原材料制备
1.2013年的框图是四年中最复杂的(涉及物质12种、操作7个),物质最少是去年4种。

如果2014年仍为框图流程可能涉及的物质和操作会比今年少。

计算的重点放在原理题的速率平衡计算,今年回避速率平衡计算,改为以物质的量浓度为中心的物质含量和需要溶液体积的计算。

2.流程载体基本上都是难溶无机盐和合金交叉出现。

下一年出现难溶无机盐作载体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因素材选取和实验题选点对此题素材也有影响。

3.2013年作答点数最多,但由于没有简答,所以书写量并不大;涉及化学反应不复杂,只第(2)问判断固体B难度大一些。

4.四年的试题的提问集中在物质判断、写化学方程或离子方程、速率或平衡移动简答、平衡常数或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此题是得分率一直很低的题目。

原因是:(1)载体物质变化大,模拟练习很难抓住对应考点,只能下“栏河网”。

(2)提问灵活多变,基本上都是性质、原理、实验和计算的熔合。

具体原因是:流程图涉及物质和操作多,可以是判断物质或颜色、可以是写方程(涉及反应、中间加入物、生成物、操作步骤、反应方程或离子方程、反应物或生成物颜色、操作名称、操作目的、反应原理解释、氧化还原、平衡速率、溶液中离子浓度、电化学、不同类的化学计算等),不能每一个都提问。

所以命题都是根据原理题、实验题没有涉及的知识点,回避各地模拟题设问点,有选择性地设问。

(3)设问跳跃性大,考生答题时思维转换要求高。

此题的复习更考验教师的水平,有可能出现复习时花了很多时间、掌握比较好的考点没有出现,没有注意的恰恰出现了。

因此更需要教师认真分析近四年广东理综化学题,还得参考前几年X科时的高考题,认真体会考查的方式和目的,以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1.2010年没有画图,2011与-2012两年都在原理题中画曲线,2013年原理题没有画曲线,改在实验题补画盐桥电池,同时把无机的简答改在了实验题(描述单烧杯原电池负极现象;对比单烧杯原沁池与盐桥电池:a.判断谁更有效;b.解释原因),其实也属于化学反应原理。

也是难拿高分的一个题目。

2.2013年原理题开始转向为实验、无机、原理三者熔合的趋势。

再出现2012年以有要物作载体的可能
性不大(不好选点)。

3.从2011年起,彻底抛弃了假设、结论是否成立没用多年的套路,选择高考题、模拟题没有出现过的知识小点大做文章。

无论怎样也会有。

4. 展望明年,操作、现象、物质(或粒子)判断的设问将与化学反应原理、简答现象或原因、写离子方程、计算选点熔合。

总的说来,选择题、有机题和原理题的范围、知识点和设问形式相对稳定,比较好把握,在复习在要作为重点,争取拿满分或高分;无机和实验题范围要拓广一些,重点放在四年高考和模拟题没有出现过的载体。

但考点仍然是近几年高考中的一些,只是设问形式有变化。

由于四年高考题的形式和考点基本稳定,所以建议第一轮复习要大胆放弃复习资料中一些出现可能性不大的考点,对准表中所列的考点练习,压缩第一轮复习时间(争取在第一期末结束),多一些专题复习和模拟练习。

加强规范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