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4-07-03T13:27:19.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4期供稿作者:马桂英1 佘淑华2 张新芳1[导读]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生命的危害非常大。
马桂英1 佘淑华2 张新芳1(1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中医科 831100;2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疼痛科 831100)【摘要】通过对我科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68例的护理方法和中医病因病机的介绍提高公众对COPD的认识,避免或减轻其危害,预防和控制COPD的发生和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中医肺胀范畴,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心慌、烦躁等,其病程缠绵难愈,病久则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肢体浮肿,甚至出现喘脱等危重症候。
近年来,我们对COPD辨证施护的重点及规律作了一些探讨。
现报告如下【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279-021 临床资料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住我科治疗的168例COPD的患者,其中男性98例,女性70例,年龄53岁-82岁,平均63岁。
除2例呼吸衰竭及1例气道阻塞窒息转科外,其余165例均好转出院。
2 护理措施2.1 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我们把患者安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室里,保持病室温度在18 ℃-20 ℃,相对湿度在55%-60%,每天进行室内通风一次,避免对流,以免患者受凉,冬季盖好被子保暖,周围环境去除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味,防止刺激呼吸道。
2.2 解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依从性COPD患者由于病程长,反复住院,久病缠身并逐年加重,普遍对治疗缺乏信心,对痰液引流存在恐惧的心理,认为“湿、拍、翻、流”等不能治本而不愿接受治疗。
我们向患者耐心地讲解疾病的病理生理以及排痰的重要性、各项方法的可靠性,使67例患者都解除了紧张的心理,愿意接受与配合。
另外要求患者多吃蔬菜、水果、……2.3 呼吸功能锻炼:通过正确的呼吸练习,增强呼吸机的肌力和耐力:(1)缩唇呼吸: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缓慢呼气4—6秒,每次10—15分钟,每日数次。
(2)腹式呼吸:以吸鼓呼缩的方式,胸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间要双吸气时间长1—2倍,5分钟/次,2—3次/天。
(3)坚持定量步行、登楼梯、骑自行车、游泳、划船、耐寒训练等耐力训练。
2.4 患者尽量减少糖类而适量增加脂肪摄入,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也要适量。
2.5 戒烟及避免烟雾刺激,注意气温变化,做好防寒保暖。
2.6 患者如发生呼吸道感染使病情迅速恶化,尽早送医院治疗。
家庭成员应给予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照顾,并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督促病人根据医嘱服药,定期门诊就诊。
2.7 严密观察病情观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的程度,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呼吸困难伴有低氧血症者,常规给予氧疗,氧流量1-2 L/min,避免吸入高浓度氧气而引起CO2潴留,提倡持续家庭吸氧15 h/d以上。
长期低流量吸氧不但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利于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负荷。
氧疗的有效指标是患者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紫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3 肺胀的病因病机COPD以外感六淫为主要诱发因素,肺、脾、肾虚损,外邪、痰浊、血瘀为本病的内在病机病理变化,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标实以外邪、痰浊、血瘀为主。
黄礼明[7]强调痰、虚、瘀在COPD中的重要性。
虚则生痰,虚则致瘀,痰生瘀成则虚益甚。
三者互为因果,虚实错杂,致使病情逐渐加重。
4 肺胀的现代医学危险因素4.1吸烟因素近些年临床报道显示,吸烟是造成COPD气道阻塞最显著的诱因。
Brown等[3]的调查结果表明,吸烟者慢性咳嗽、咯痰是不吸烟者的4-5倍。
Bang等[4]发现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慢支患病率至少高2倍。
4.2感染因素;理化因素主要是接触污染的烟尘。
刺激性烟雾、粉尘,尤其是空气中的SO2、NO2、O3等的慢性刺激常委COPD的发病原因之一。
4.3气候因素寒冷、气温下降可使呼吸道局部小血管痉挛、缺血、血循环障碍,使呼吸道防预功能降低,有利于病毒、细菌的停留、繁殖。
遗传因素目前比较肯定的是α1 - 抗胰蛋白酶(α1 - AT) 的缺乏[5],这种高风险因子可因吸烟而表达, 即在一级亲属中发生COPD。
4.4其他因素过敏因素、全身或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不良、不良卫生习惯等因素与COPD 的发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避免或减轻危险因素的影响,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5 辩证施护5.1 辩证中医讲究辩证论治,本虚标实、虚实挟杂是慢阻肺证候的基本特点。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以外寒内饮、痰热郁肺和气阳虚弱、痰瘀伏肺为基本中医证候[8]。
5.2 饮食调护5.2.1 营养需求 COPD 患者由于呼吸肌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导致能量消耗增多,机体处于负氮平衡,时间久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宜控制,呼吸肌易疲劳及至衰竭。
有1/2~1/3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减少。
研究显示,COPD患者的体重是生存期的唯一相关因素[10]。
因此,营养补充是重要手段。
5.2.2 辩证施食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既有“对症下药”,就有“辩证施食”。
如:风寒袭肺者,食疗当散寒、宣肺平喘。
如生姜杏仁饮。
而对于风热犯肺者高热者则要多饮温水,食疗当疏风清热、宣肺平喘。
如丝瓜花蜜饮,芦根或荸荠煎汤代饮。
痰浊阻肺者,宜食赤小豆、薏苡仁、山药等健脾利湿化痰。
服药期间忌糯米甜食,过咸食物。
肺虚作喘者,可进食百合、薏苡仁等健脾润肺之品。
肾虚作喘者,当补益肺肾、定喘。
如蜜饯双仁。
也可多用补肾之品,如核桃、黑芝麻、木耳等。
5.3 情志护理 COPD对患者及其家属均会产生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心理障碍。
呼吸困难的日渐加重和自理能力的减退导致自尊心的丧失、焦虑、易怒和抑郁,而抑郁又可加重呼吸困难。
有报告认为,在COPD 中伴焦虑情绪障碍者高达59.1%[11]。
所以首先使患者认识到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让患者可以自觉地调和情志。
减轻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症状,可使病人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五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情志治疗方法。
6 健康教育要延缓COPD的发生和发展,首要的是积极防治诱因,劝告患者积极戒烟。
其次要慎起居。
研究发现COPD有明显月份集中及小时集中趋势,在每年10月份至来年3月易发病在每天时至翌日零时病情加重[12]。
为此,要指导COPD患者注意气候变化,寒温调适为主。
7 讨论7.1 提高护士辩证施护的能力当临床上广泛运用中医辩证对COPD患者进行施治的时候,辩证施护来辅助医生的施治,加强中医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理念的认识及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辩证施护的能力,针对一些COPD典型证型的中医护理进行归纳和总结。
7.2 加强整体护理观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高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医的整体护理,提倡以人为本,以预防为主,从身到心的调护,三因制宜,而不是单纯的集中在某个病症上,这和由袁剑英博士引进的整体护理模式是相通的。
所以提高护理人员中医整体观念针对不同症候,进行全面的评估,适时地进行全身心的疾病护理和情志调护、指导为关键。
7.3 分期落实健康宣教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生命的危害非常大。
住院阶段的治护往往针对急性期发作,急性期就整个病程而言是短的,更长的一个稳定期往往是出院后的居家阶段。
稳定期需要患者通过自我调护来延缓疾病的发展。
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是否可以始终以生存质量(生活起居、身体机能、心理状态、治疗和用药情况) 指标作为考察和治疗的对象, 适时地加强恢复期中医养生保健,推动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的建立。
在患者出院后的稳定期阶段,适时开展电话回访和社区探访,对患者存在的身心情况和健康问题进行一个延续性从旁指导和宣教,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8 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难以治愈,所以控制疾病的发展,提早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在慢性病治疗上有其长远的优势。
中医护理通过一个整体、辨证的护理,因人因时因地的做出相应的护理,对提高COPD患者的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1]陈淑红.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营养管理.国外医学护理手册, 2000; 19:404-406[2]张玉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与分析[J].中华血液流变学杂志,2000;10(4):239-240[3]Brown GA et al.Thorax,1991;46:1124.Bang KM et al.Am J Public Health,1990;80:1495[5]何军强.中医对COPD 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固本治疗.陕西中医学报,2005;5:12~13[6]江翠红,丁爱国.从病理生理学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固本治疗[J].中医杂志,1999;40(12):753[7]黄礼明.试论痰、瘀、虚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辨治中的重要性[J].贵阳中医学院院报,2000;22(1):5~7[8]洪广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辨证施治.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22(7):454-459[9]陈璐.中医冬病夏治社区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312-314[10]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1]金雪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其心理护理的疗效观察.浙江临床医学,2005;7:217[12]于秀芬.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时间与护理.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5):64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