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教学内容地位作用本单元围绕“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

《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丢掉的五言绝句,旨在通本诗的学习让学生积累古诗,体会月亮所传达的思乡之情。

《夜色》描写了“我”由胆小到不再害怕夜晚的变化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体会夜色的美丽,并养成勇敢独立的良好生活习惯。

《端午粽》介绍了粽子的外形,味道和做法,旨在让学生初步接触状物描写类的文章,并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

《彩虹》通过丰富神奇的大胆想象,表现了彩虹的美丽,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单元生字46个,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28个,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带点画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拓展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理解并运用文中相关词语,各积累“ABAC”式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在阅读课文和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4.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正确朗读轻声音节的词语,了解什么叫绕口令,并能熟练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初步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学习兴趣。

7.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

8.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的意境美。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识好字,学好文,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8.静夜思--------- 2课时9.夜色----------- 2课时10.端午粽---------2课时11.彩虹---------- 2课时语文园地四--------3课时共计------11课时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语文年级(册)一年级下册课题 8.静夜思主备人授课教师备课组成员课型新授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 8.静夜思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7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匕”。

过程与方法: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式识字、记字;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背诵下来。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法朗读教学法学法读中感悟,讨论、交流相结合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借助拼音读古诗,画出生字。

导入新课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

2.多媒体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出感情。

(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2、指名学生一句一句读诗文。

注意正音,指导读好“床、光、望、乡”的后鼻音。

3.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诗文读准、读顺。

4、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

5、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6、交流识字方法。

三、感受诗意,再读古诗1、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用心感受古诗的美。

2、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感受诗中之情。

3、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1.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

2.通过读,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范写4、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五、总结归纳《静夜思》这首诗,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

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六、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静夜思》。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导入新课1、会观察夜晚的星空,把看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

2、积累收集有关思念家乡的诗句。

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走进古诗1、那小朋友来看看这副夜景,(播放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凄凉、很伤感的感觉)2、看书中插图,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让你想起了什么?(很美好、很美丽的感觉)二、研读古诗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想想每一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古诗。

3.小组内轮流背诵。

4.全班指名背诵,其他同学帮忙。

5.各种形式背诵课文,并交流背诵方法和感受。

三、情感升华孩子们学会了即使是同样的夜晚,只要景物不同,所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

四、总结归纳:学完这篇古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学科:语文年级(册)一年级下册课题 9.夜色主备人授课教师备课组成员课型新授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 9.夜色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胆、敢”等19个生字。

1.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喜欢朗读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胆、敢”等19个生字。

1.会写“色、外、看”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会背诵课文,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受。

教法点拨教学法学法质疑、解疑、自读、讨论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1、借助音节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本课生字,再读一读组词。

导入新课谈话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

3.你们见到过夜晚的景色吗?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二、认识生字,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找出生字,读一读,认一认。

3、出示词语。

胆子勇敢原来从此睡觉散步4、分段指名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

3、理解(1)我胆子小。

(2)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我还是怕黑。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归纳。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诵诗歌,感受小朋友对夜晚从害怕到不害怕的心理变化,体会了诗歌优美的语言,还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生字,让我们再读一读诗歌,体会夜晚美丽迷人的景色。

五、作业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抄写生字。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学习形近字:处—外住—往象—像乱—刮旦—胆偏—篇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读生字卡片。

2.进行组词比赛。

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分组开火车读课文。

2、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3、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4、抽读本课生字卡片。

5、开火车进行扩词。

6、反馈识字情况,交流识记方法。

7、出示词语花篮(1)指名读,齐读。

(2)你还喜欢课文里的哪些词语,说一说,再抄到“花篮”中。

(3)比一比谁积累的词语多。

二、认识偏旁,书写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名认读。

2、分类识记,指导书写。

(1)独体字:再(2)左右结构:晚外集体备课课时教案学段:小学 学科:语文 年级(册)一 年级下册 课题 10.端午粽 主备人授课教师(3)上下结构:笑 爸 色 看 3、学生书空。

4、教师板演示范。

5、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书写展示、评议。

四、总结归纳:学完这篇课文,你还会害怕黑夜吗?为什么? 五、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 设计夜色害怕——不害怕从前胆子很小——现在喜欢夜晚教学 反思备课组成员课型新授课时 2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10.端午粽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认识“立”“米”“矢”等偏旁。

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认读13个生字,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认识“立”“米”“矢”等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

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自读自悟,质疑、解疑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第一课时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归纳: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五、作业1、书写生字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我会写生字笔顺。

真:分:豆:第二课时导入新课1、认读词语2、开火车读课文。

二次备课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

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四、课外拓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