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技术第一章绪论一、验光起点1、病史2、初级检查3、眼健康检查4、静态检影5、角膜曲率测量6、旧眼镜度数测量。
二、验光的验证1、初次球镜的验证检影验光→雾视→最高度数的正球镜(或最低度数负球镜)使被检眼得到最好矫正视力(MPMVA)→双色试验。
(第一次MPMVA)2、散光轴向和散光度验证交叉园柱镜验证散光轴→验证散光量(注意:球柱等价原则)。
3、第二次球镜验证在散光全矫的基础上,进行再次雾视→去雾视→第二次双色试验。
(第二次MPMVA)4、双眼平衡双眼同时雾视→通过棱镜(R3△底上L3△底下)使双眼所视目标分离,进行MPMVA(清晰眼加+0.25DS)使双眼调节相等情况下得到两眼的最好矫正视力。
三、终结阶段(处方阶段)1、试镜2、处方※视力记录:⑴小数法(1.0为正常视力);⑵分数法(6/6为正常视力);⑶英制分数法(20/20为正常视力);⑷5分法(5.0为正常视力)。
第二章检影验光一、原理眼的远点工作距离镜(人为近视)常用工作距离(0.66米)。
二、光影判断眼底反光和影动:宽度现象、断裂现象和满月现象顺动→中和:比较好判断逆动→中和:比较难判断(可添加负镜片转化为顺动影光)影光三要素:⑴速度:远离远点影动慢→接近远点影动快→中和点影不动⑵亮度:远离远点亮度暗(屈光不正高)→靠近远点亮度亮(屈光不正低)⑶宽度:远离光点光带窄→接近光点光带宽→中和光点充满整个瞳孔。
三、检影验光步骤(在半暗室下进行)1、令患者左眼始终注视大视标(0.05),检查右眼。
2、360°转动检影镜,初步判断有无散光:破裂现象、宽度现象、剪动现象、影动方向、影动速度、亮度。
(光带与散光轴相重合时,影光带会变得又细又亮)3、若仅有球面屈光不正:根据影光三要素求得中和点→去除工作镜(人为近视)→实际度数。
四、综合验光仪检影的负柱镜检影法综合验光仪上只有负柱镜,当在某子午线方向产生顺动影,可先加上正球镜中和,然后在正交子午线方向上产生逆动影,可用负柱镜中和。
第三章其他客观验光法一、电脑验光(略)二、摄影验光⑴中心摄影验光(摄影光源位于镜头中心)①正交摄影验光:被检者在注视照相机的一瞬间按下快门完成检查。
②各方同性摄影验光⑵偏心摄影验光(摄影光源偏于中心一侧)角膜、眼底反光可同时记录。
三、角膜曲率计测量⑴视度调整:黑“+”清晰。
⑵前后左右移动桶体直到看到三环像(亮)。
⑶调节手柄使黑“+”字正好落在右下环当中。
⑷调节水平度数轮(左轮)使亮“+”靠得很近,调节垂直度数轮(右轮)使“-”靠得很近。
⑸旋转曲率计桶体使亮“-”在垂直方向位置,使亮“+”在水平线位置。
⑹调节水平度数轮(左轮)使亮“+”重合,调节垂直度数轮(右轮)使“-”重合。
⑺记录读数。
第四章主觉验光§⒈主觉验光的原理一、雾视技术雾视技术是通过在被检眼前加上一定度数的正镜片,故意使被检眼的调节处于放松状态,以达到用最高度数的正镜片或最低度数负镜片使被检眼获得最好的矫正视力的方法。
例如,初验屈光状态为-3.50D矫正视力为1.0,此时尚无法确定该被检眼是否达到了MPMVA。
需按下列步骤验证:首先在被检眼前加上+1.00D镜片进行雾视,重新检查视力,仍为1.0;再加+1.00D进行雾视,检查视力为0.5(被检眼已经不能自身调节)。
此后依此减少+0.25D,直至-2.00D时视力又逐渐提高到1.0,因此达到MPMVA。
眼球本身不存在负性调节能力,所以没有办法克服雾视,任何调节的增加只能增加被检眼的雾视水平,使视力更差。
这种给被检眼加一定过量的正镜片,使其焦点移到其视网膜前,使其调节放松的技术,称为雾视技术。
二、红绿双色试验红绿视标→先看绿、后看红(不眼的剌激调节)→红视标更清晰(增加-0.25D)→绿视标更清晰(增加+0.25D)→直至两者同样清晰。
三、交叉园柱镜综合验光仪有±0.25D(验证散光)和±0.50D(调节功能Fcc检测)。
1、判断有无散光;2、验证散光轴;3、验证散光度。
四、散光表法用普通视力表无法对散光进行定性和定量。
除了Jcc(交叉园柱镜)外还散光表。
散光轴确定⑴30规则⑵轴对称原则。
五、双眼平衡技术双眼平衡的基本条件:被测双眼无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眼视功能的基础上,验光试片的屈光值的低度误差是干扰双眼视觉均衡的主要因素或唯一因素。
双眼同时视的情况下→雾视(双眼同时加+1.00D)→右眼加3△底上,左眼加3△底下→进入两眼的视标分离→清晰眼加+0.25D→直至两眼的视标同样清晰。
§2、插片法一、单纯球面屈光不正(略)二、散光1、交叉园柱镜2、散光表。
§3、综合验光仪一、结构(略)二、投影式视力表(略)三、验光程序1、开启电源。
2、与人体皮肤接触部位的的消毒。
3、患者坐高的调整。
4、瞳距测量。
5、瞳距、水平和顶点距离的调整。
6、打开投影。
7、首次MPMVA:雾视→MPMVA→双色试验。
8、Jcc定散光轴、精调轴向。
9、Jcc定散光度(注意等效球柱转换)。
10、再次MPMVA,包括雾视、去雾视。
11、再次红绿测试。
12、右眼结束。
右眼“OC位”,左眼“O位”。
13、左眼检查同上。
14、双眼同时放开,加+0.75D雾视。
15、加棱镜(3△底上,左眼加3△底下)。
16、让被检者比较上下两行视标的清晰度,并进行精细调整球镜度。
17、双眼同时去雾视。
18、双眼红绿测试。
19、试镜、处方。
20、关闭电源,所有转轮归零。
四、单眼主觉验光步骤(一)准备:(略)。
(二)初步MPMVA1、初步的MPMVA技术⑴首检右眼,遮左眼。
⑵加上+0.75D-+1.00D雾视,通常使视力下降到0.3-0.5。
⑶对照Eggr's表,比较雾视后的的视力,预测被检者可能的最后球镜度,一般每减少+0.25D可提高一行视力。
⑷每减+0.25D 或增-0.25D,查一次视力,鼓励被检者尽力读出更小一行的视标。
如果仅使被检者看清楚一些而没有提高一行视力,则不给增加这-0.25D,认为达到初次的MPMVA。
2、初步双色试验⑴投影视力表上有红绿背景的视标。
⑵让被检者看0.8视标或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⑶先看绿色上视标,后看红色上视标,再看绿色上视标,比较哪一颜色更清晰。
⑷如果红色上视标清晰或同样清晰,可增-0.25D,如果绿色上视标清晰则减-0.25D。
⑸重复上述⑶⑷两个步骤,直至一个-0.25D使绿色上视标变清楚为止。
※注意事项⑴由于散光还没有验证,视力可能还不能达到1.0。
⑵若右眼球镜矫正视力≥1.0,而且验光起始点没有散光可以认为右眼主觉验光已完成。
⑶如果起点验光没有散光,在上述步骤结束后,被检者的矫正视力低于1.0,仍应进行Jcc或散光表检查,以寻找漏查的散光。
⑷如果起点验光和Jcc检查都没有散光,而被检眼视力仍不能达到1.0,应考虑是否存在病理情况或弱视。
(三)交叉柱镜验证散光1、散光轴的验证⑴选最好矫正视力的上一行视标,比如视力0.8,则选0.6视标。
⑵交叉柱镜的中间轴与矫正柱镜的轴相重合。
⑶交叉柱镜正反转,比较哪面清楚,若两面同样清楚,则矫正柱镜轴正确。
⑷若两面不一样清楚,则将矫正柱镜的负轴向清晰位置时的交叉柱镜负轴方向转动10°(追红点)。
⑸交叉柱镜再进行正反转,比较哪面清楚,若矫正柱镜作反向转动,则转动5°(进10退5)。
⑹终止轴向验证的指标为:两个面同样清楚或同样模糊。
2、散光度的验证⑴令交叉柱镜的轴与矫正柱镜的负轴相重合。
⑵交叉柱镜进行正反转,比较哪面清楚,若两面同样清楚,则散光度正确。
⑶若两面不一样清楚,当矫正柱镜的负轴与交叉柱镜的红点相重合时比较清楚,则柱镜度增加-0.25D;当矫正柱镜的负轴与交叉柱镜的白点相重合时比较清楚,则柱镜度减少-0.25D(同号加,异号减)。
⑷重复上述试验,直至交叉柱镜正反转两面同样清楚为止。
※注意等效球柱镜的转换。
(四)球镜的再次验证(第二次MPMVA)1、重新雾视(视力降至0.3-0.5)。
2、去雾视(减少+0.25D,可提高视力一行)。
3、每次减少+0.25D,鼓励被检者尽力读更小视标。
4、若减少+0.25D,仅使患者看得清楚点时,不应增减度数。
5、双色试验。
6、第二次MPMVA完成。
注:终点指标1、双色试验终点红色上视标清楚或两侧同样清楚时,增加-0.25D,直至最后的一个-0.25D 使绿色上视标变清楚。
2、小而黑的终点第二次MPMVA的最近一个-0.25D,问被检者增加-0.25D的变化,视标字母变清楚了?还是变小而黑了?若变清楚了接受该镜片,若变小而黑了不接受该镜片,终止检查。
3、最好视力的终点如果被检者的主觉视力达到了1.5,第二次MPMVA的第二步能很好地预测最后的处方,可以终止。
(五)双眼平衡检查1、开放双眼,每眼加+0.75DS雾视,测量双眼视力,然后逐渐增加+0.25DS,直至双眼视力≤0.8。
2、选择一行独立视标,刚高于上述步骤一行的视标。
3、右眼加3△底上棱镜,左眼加3△底下棱镜。
4、比较上面一行或下面一行视标哪一行清楚。
5、在清楚一行视标的哪一眼加+0.25DS ,直至两行视标同样清楚或同样模糊为止。
6、如果不能平衡,决定哪一眼是优势眼,让优势眼保持较好视力。
去掉棱镜使两眼融合。
7、双眼MPMVA(去雾视),每减少+0.25D,测量双眼视力鼓励患者尽力读更小的视标。
注:停止MPMVA检查的标准⑴当减少+0.25D,视力不能提高,仅看清楚一点,不给减+0.25D,如果视力达到1.0,即到达终点。
⑵小而黑的终点:双眼同减+0.25D,是;视标变清楚了?还是仅仅变小而黑?如果变小而黑,不接受该镜片,达到终点。
8、双色试验⑴让患者看0.8或最好视力高一行视标。
⑵先看绿后看红再看绿。
⑶红清楚双眼同加-0.25D,绿清楚双眼同减-0.25D。
⑷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一个-0.25D,就变成绿色视标清楚为止。
五、试镜技术(略)第五章老视验配§1 老视和调节一、机制(略)二、调节与年龄最小调节幅度=(15.0-0.25×年龄)D平均调节幅度=(18.5-0.30×年龄)D最大调节幅度=(25.0-0.40×年龄)D三、一半‘调节幅度’经验理论视近时所需调节大于调节幅度一半时会出现老视,只有在调节一半以下时才会感到舒适并能持久阅读。
四、调节幅度的测量(AMP)1、推进法(略)注视近距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2、负镜片法(略)注视近距最佳视力的上一行视标。
注:⑴推进法和负镜片法测量结果存在差异,负镜片法比推进法结果大约少2.00D;⑵推进法受患者反应快慢影响较大;⑶双眼测量值差别应在1.00D之内。
§2老视的验光在远视力矫正前提下进行。
老视验光有经验法、Fcc法、调节滞后法(前后焦线在视网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