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1
蛤
蚧
蛤蚧—原态
蛤蚧—药材
叫声与命名:
“咯咯” ——雄性 “唧唧” ——雌性 一唱一和
“对蛤蚧”的来历:
一夫一妻,形影相随, 捉一获二,虽死不弃, 因而传统认为以原配 蛤蚧一对入药,效果 最好。
“断尾求生”的特性:
有原生尾与再生尾之分
蛤蚧再生尾
蛤蚧原生尾
【来源】壁虎科动物蛤蚧
Gekko gecko Linnaeus (除去内
“药力在尾,尾 不全者不效”— —《本草求真》
6.两两扎紧,即为成对干蛤蚧或单卖
蛤蚧—原态
蛤蚧—药材
头约占上体1/3 9~18cm
6~11cm
【 性 状 特 整 征 体 】
大 小 及 形 状
——
6~12cm (初生尾与躯干基本等长)
【性状特征】——头部
头略呈扁三角状,双眼 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 口内有细齿,无犬齿 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 相连
脏)的干燥体。
【产销】野生或人工饲养。
国产蛤蚧主产于广西、云 南、广东、福建、台湾等 地;广西省已开始人工养 殖。进口蛤蚧主产泰国、 越南、印度尼西亚。
【采 制】
“毒在眼”—— 野生品一般采用光照、引触、针刺法采集 《雷公炮炙论》 防止易溶于 水的有效成 1.用小锤击蛤蚧头部,使其晕死 分损失
2.用利剪挖掉眼晴(或针刺,将液体挤出) 3.由肛门至颈部剖开,掏出内脏,用布擦干,不可水洗 4.随即用竹片将蛤蚧肢体撑开(先横向,后纵向) (保护好尾部,以免折断) 5.数只排成一行,用微火烘干
有砖红色斑点
——红斑蛤蚧(进口)
尾部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条银灰色环带
【性状特征】——足(趾)部、鳞片、气味
四足均具5趾,趾底面具吸盘,除第一趾外,均具爪 全身密被类圆形有光泽的细鳞 气腥,味微咸
【质量规格】
以体大、尾全(再生尾不低于6cm),不破碎 者为佳。商品按体长和尾是否完整分为五级:
【功能与主治】
补肺益肾,纳气定喘;用于肺肾不足、肾不纳 气之虚喘,为治疗虚喘劳嗽(老慢支咳喘病)的要 药,可研末服、浸酒服、入丸散剂或煎剂。
人 参 蛤 蚧 粥
本节课的要点
要求掌握的内容:
1.
蛤蚧的来源
2.
3.
蛤蚧的真伪鉴别特征
蛤蚧的质量规格
要求熟悉的内容:
1. 2.
蛤蚧的产销 蛤蚧的采制方法
要求了解的内容:
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功效
作业及思考题
何为“吻鳞不切鼻孔”? 蛤蚧正品与伪品区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目前市场上以蛤蚧为主要功效来源组成的 成药有哪些?
1. 2. 3.
横腰执中 一等(特庄) 横腰执中横量8.6cm以上
二等(五庄) 横腰执中横量7.7~8.5cm 三等(十庄) 横腰执中横量7.2~7.6cm 四等(廿庄) 横腰执中横量6.8~7.1cm
五等(卅庄) 横腰执中横量6.0~6.7cm
尾不足6cm者作为下一等级处理。
【真伪鉴别】
整体大小及形状 项 目 头部 形状 有无 眼睑 有无 犬齿 吻鳞与 鼻孔 背部 背部 颜色 足(趾)部、鳞片 足(趾) 部 鳞片
整体 大小
头部 比例 头占 上体 1/3
尾部 比例 尾与 躯干 等长
正品 蛤蚧
——
近三 角形
无
无
不切
灰黑色、足有5趾、密被、 银灰色 有吸盘 类圆形
伪品 蛤蚧
较小
头较 小
尾较 长
近圆 形
有
有
相切
较深
足有4趾、 细小 无吸盘 或无
蛤蚧伪品
壁虎
喜山鬣蜥(西藏蛤蚧)
蛤蚧伪品
红瘰疣螈(土蛤蚧) 蜡皮蜥(红点蛤蚧)
吻 鳞 不 切 鼻 孔
【性状特征】——背部、尾部
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 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灰斑蛤蚧(国产) 有砖红色斑点 ——红斑蛤蚧(进口)
尾部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条银灰色环带
国 产 蛤 蚧
进 口 蛤 蚧
【性状特征】——背部、尾部
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 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灰斑蛤蚧(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