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急性附睾炎
【英文名】acute epididymitis
【缩写】
【别名】
【ICD号】N45
【概述】
急性附睾炎为附睾的非特异性感染,是阴囊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多由于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沿输精管逆行感染所致,血行感染少见。
致病菌以大肠埃希杆菌和葡萄球菌为多见,常见于中青年,尿道狭窄、尿道内器械使用不当、膀胱及前列腺术后留置导管等,常会引起附睾炎的发生。
其次为淋巴途径,血行感染最为少见。
【流行病学】
由于附睾炎仅有极少数病人住院治疗,因此不能统计确切的发病率。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生。
小儿期的发病率在各年龄期很少波动,但在青春期前略有增多。
在青春期的男性有阴囊肿胀及疼痛时,1/3病例为附睾炎,1/3为睾丸扭转,另1/3为睾丸附睾附件扭转所致。
急性附睾炎在各种年龄的男子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
约占总发病人群的70%,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低。
【病因】
尽管阴囊外伤或无菌尿从尿道经输精管反流偶可引起附睾炎症,但是绝大多数病人主要是由病原体感染所致。
国外有研究认为,35岁以前的附睾睾丸炎多在性交后感染沙眼衣原体和(或)淋球菌等病原体导致,而35岁以上的附睾睾丸炎则多由非性传播的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引起的尿道感染所致。
但是同性恋的男性也可在肛交后发生肠道杆菌导致的附睾睾丸炎。
一般认为病原体进入尿路导致尿道炎、膀胱炎或前列腺炎,由此穿过淋巴系统或经输精管直接侵入附睾及睾丸。
另外,扁桃体炎、牙齿感染或全身感染时致病菌进入血流也可导致附睾炎的发生。
如果近期行器械操作如尿道扩张术,或曾留置尿管,则革兰阴性肠道杆菌感染是更常见的原因。
幼儿附睾炎反复发作提示尿路可能存在解剖异常,从而使尿液进入精囊所致。
随着检测手段
的不断进步,约80%的附睾炎可以找到病因,但仍有20%的附睾炎病例病因不明,有人认为过敏及免疫因素在其中发挥一定作用。
【发病机制】
附睾炎早期是一种蜂窝织炎,一般在输精管开始再延伸至附睾尾部。
在急性期,附睾肿胀高低不平。
感染一般从附睾尾延至附睾头。
此时如切开附睾可见小脓肿,鞘膜分泌液可呈脓状。
精索变厚,睾丸的肿胀是继发于被动充血,极少数病例睾丸同时发生炎症。
早期组织学见水肿及中性白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以后即出现脓肿。
感染在后期可完全消失而无损害,但附睾管周围的纤维化可使管腔阻塞。
如为双侧附睾炎,可发生男性不育症。
【临床表现】
患侧附睾局限性疼痛,可向腹股沟及腰部放射,伴全身不适、寒战、发热。
【并发症】
如治疗及时,病损可完全消失而无损害,但附睾功能仍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炎症可发展形成脓肿,导致附睾组织的严重损害。
此外,附睾炎可继发纤维化,导致附睾管道的狭窄或闭塞。
双侧附睾损害常可导致男子不育症或男子生育力低下。
在睾丸被累及的情况下,还可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
附睾脓肿可延伸并破坏睾丸(附睾睾丸炎)。
急性附睾炎可演变为慢性附睾炎。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增多,核左移,尿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其他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可见附睾弥漫均匀性增大,也可局限性增大,其内部回声不均匀,光点增粗,可将附睾与睾丸肿胀及炎症范围显示出来。
【诊断】
根据病史及检查,急性附睾炎诊断不困难。
【鉴别诊断】
1.睾丸扭转 常见于青春期前儿童,30岁以上少见,普雷恩征阳性,而急
性附睾炎普雷恩征阴性。
放射性核素扫描显示扭转侧血液灌注降低,彩超见睾
丸内血流减少或消失。
2.睾丸肿瘤 为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沉重感明显,正常睾丸形态消
失,附睾常不易扪及,透光试验阴性。
B超及CT有助诊断。
血AFP或HCG常增高。
3.结核性附睾炎 一般很少有疼痛及发热,触诊附睾与睾丸界限清,肿块
质硬,病灶常与阴囊壁粘连或有脓肿、窦道形成,输精管可有串珠样改变,前
列腺及精囊亦有结核病灶。
【治疗】
1.内科治疗 由于附睾炎的病因是细菌性而不是尿液逆流,所以应采用药
物治疗。
急性附睾炎的致病菌常由肠道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多见于中老
年男性。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按细菌培养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来决定。
如对甲
氧苄啶(复方新诺明)敏感,应每天口服2次共4周,特别是伴有细菌性前列腺
炎者更为有用。
若局部红肿明显,血白细胞增多,体温上升,应静脉滴入抗生素,至体温正常,改口服抗生素。
均应对这些病人的泌尿生殖道进行检查。
其
他一般支持疗法:在急性附睾炎期间应卧床休息。
阴囊用人工托,可以减轻疼痛。
如附睾疼痛较重,可用1%利多卡因20m l由睾丸上端处精索行局部注射,
减轻不适,亦可用口服止痛及退热药。
在早期可将冰袋放在附睾处,防止肿
胀。
晚期可用热敷,加速炎症消失,减轻病人不适。
有时应用吲哚美辛(消炎痛)亦可减轻症状。
急性期间避免性生活、体力活动,二者均可加重感染症状。
急
性期用中药如意金黄散用香油(也有用醋,对皮肤刺激大)调匀,敷于阴囊上,
盖以纱布,消炎镇痛效果好,若同时予以热敷,效果更好。
2.外科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附睾炎经药物治疗后自行消失,但有3%~9%病
例在急性期1个月发生脓肿。
有1组病人610例急性附睾炎,有19例由于化脓性附睾睾丸炎而做附睾睾丸切除术。
少数急性附睾炎(1%)发展为睾丸梗死而行
睾丸切除。
有人主张对不能控制的急性附睾睾丸炎进行手术探查。
如没有累及
睾丸可仅作附睾切除。
【预后】
急性附睾炎及时诊断并得到适当治疗后。
一般均可恢复而不发生并发症。
症状完全消失约需2周,4周或更长时间才能使附睾恢复正常大小和质地。
双侧急性附睾炎可导致患者生育力下降或不育,不过临床上少见。
【预防】
急性附睾炎的预防应将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予以彻底治疗,必要时为了防止反复发作,可行同侧输精管结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