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论文

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论文

非处方药与家庭用药(论文)题目抗感冒药物的综述学院(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国佼学号 170112010016 年级 2010 指导教师徐雪莲2011 年 12 月 14 日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大多数是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或理化因子刺激所致。

感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痒或疼痛、咳嗽、全身不适、低热、倦怠等,较严重的可表现为发冷、发热、全身酸痛、并伴有食欲不振、头痛、乏力等症状。

感冒药多数为非处方药(OTC),应用广泛。

目前市场上感冒药品种繁多,并且每种感冒药对于缓解感冒的症状似乎都有一定的作用。

但对于感冒药而言,其组成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药物:一、解热镇痛类药物A 、分类:(一)、传统的解热镇痛药1、全能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芬酸钠、布洛芬2、无明显抗炎作用的解热镇痛药:3、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4、解热作用弱,抗炎、抗风湿作用强的解热镇痛药:3、保泰松、羟基保泰松(二)、新型解热镇痛药1、萘丁美酮(瑞力芬)2、吡罗昔康(莫比可)3、尼美舒利(瑞芝利、美舒宁、怡美力)4、塞来昔布(西乐葆)5、非普拉宗6、乐松B 、解热镇痛药所治疗疾病的病因与病症解热镇痛药可用于退热和缓解头痛及全身酸痛多数以解热镇痛为主。

目前感冒药中使用的主要是对乙酰氨基酚、阿斯匹林、布洛芬、贝诺酯等,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而产生解热镇痛作用;布洛芬等则是有效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C、几种典型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a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体内过程吸收迅速,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小肠上部,经过肝脏代谢,剂量大于1g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碱化尿液可以加速排泄。

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主要对于感冒发热、头痛牙痛等慢性钝痛。

2、抗炎抗风湿3.、防止血栓形成,小剂量时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2、凝血障碍:一般时延长出血时间;长期使用时对抗维生素E凝血障碍3.过敏反应:一般时引起阿司匹林哮喘4、水杨酸反应5、瑞夷(氏)综合征b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抗炎抗风湿作用很弱,主要应用于感冒发热、慢性钝痛。

不良反应:治疗剂量时少,大剂量时肝肾损害。

c 、布洛芬(异丁苯丙酸)具有吸收快,完全的作用特点,其中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强,应用于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较轻,偶见视弱。

D 、特殊人群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慢性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的感冒药;消化性溃疡患者,应慎用含有解热镇痛成分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酸对胃肠道的刺激相对较小,消化性溃肠的患者可以选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血友病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禁用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感冒药。

二、抗过敏药物A 、分类(一)、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非那根)、盐酸苯海拉明、盐酸美克洛嗪(敏可静)、氯苯那敏(扑尔敏)、奥洛他定、盐酸西替利嗪(敏达)、美喹他嗪、阿伐斯汀、左卡巴斯汀、咪唑斯汀等。

(二)、抗5-羟色胺药盐酸赛庚啶(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氢化可的松、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B 、抗过敏药物所治疗疾病的病因与病症(1)、抗组织胺药。

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最适用于1型过敏反应。

常用的有苯海拉明、赛庚啶、息斯敏等。

这类药物均为H1受体阻滞剂,因其与组织胺有相似的化学结构,故能与之竞争拮抗组织胺受体,对皮肤粘膜过敏反应的治疗效果较好,对昆虫咬伤的皮肤瘙痒和水肿有良效;对血清病的寻麻疹也有效,但对有关节痛和高热者无效;对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差。

(2)、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

这类药物主要有色甘酸钠(咽泰)、色羟丙钠、酮替芬(甲哌噻庚酮)等。

主要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过敏性皮炎等。

(3)钙剂。

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

常用于治疗尊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血清病。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

(4)免疫抑制剂。

主要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对各型过敏反应均有效,但主要用于治疗顽固性外源性性过敏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器官移植等。

这类药物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以及环磷酰胺、硫脞嘌呤等。

C 、几种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a 、氯苯那敏(扑尔敏)【功效主治】:本药主要用于皮肤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和急、慢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昆虫蛰咬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药理作用】:本药为第一代抗组胺药。

有较强的竞争性阻断变态反应靶细胞上组胺H1受体的作用。

故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

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胆碱作用。

但比其他类型的传统抗组胺药为轻,故服药后的困倦感,口干,便秘,痰液变稠等反应较轻。

在新一代抗组胺药问世之前是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抗组胺药。

【不良反应】:1.本药的不良反应与其他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似但较轻。

有个别病人用氯苯那敏后不出现困倦感,反有失眠,烦躁等中枢兴奋症状,对于婴幼儿,孕妇及授乳妇亦应慎用。

2.对于幽门梗阻,前列腺增生肥大,有膀胱颈部梗阻的病人,闭角性青光眼,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血压患者宜慎用本药。

3.对于慢性变态反应病患者亦不宜长期单独使用本药。

以防止产生耐药性。

4.对于老年病人在使用本药时较易出现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低血压病人亦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宜加慎用。

5.本药如与镇静药,催眠药或安定药同用,或同时饮用酒类均可加深中枢抑制作用,故在用药期间均应停用。

【注意事项】:1.本药虽属抗组胺药物,广泛用于变态反应病的治疗,但亦有少数病人对本药产生药物变态反应者,在服药后可出现皮疹皮痒,胃肠道变态反应等,甚至有因服用本药而出现血象改变者。

故应用本药期间不应放松对药物过敏的警惕。

2.本药不宜与哌替啶,阿托品等药合用,亦不宜与氨茶碱作混合注射。

3.本品可增强金刚烷胺、抗胆碱药、氟哌啶醇、吩噻嗪类药的作用。

4.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机械操作者及参赛前的运动员不宜服用本药。

5.肝功能不良者亦不宜长期使用本药。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等慎用。

b 、阿司咪唑(息斯敏)【功效主治】: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有关的症状,如喷嚏、流涕、鼻痒、鼻塞以及眼部痒及烧灼感。

口服药物后,鼻和眼部症状及体征得以迅速缓解。

亦适用于缓解慢性荨麻疹、瘙痒性皮肤病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的症状及体征。

【药理作用】:本品可选择性地阻滞组胺H1受体,具有抗组胺作用。

作用强而持久,无中枢镇静及抗毒蕈碱样作用。

吸收较快,最长时间约为1-2小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7%,大部分经肝脏代谢。

代谢产物去甲阿斯咪唑仍具有抗组胺药理活性。

本品及其代谢产物均经尿排出,但原形药物较少。

【不良反应】:(1)偶有嗜睡、眩晕、口干、血管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光敏感、瘙痒、皮疹及过敏症样反应。

(2)个别可惊厥、良性感觉异常、肌痛、关节痛、水肿、转氨酶升高和肝炎等发生。

(3)长期服用可增进食欲和增加体重.【注意事项】:(1)宜于饭前1-2小时服用,以利充分吸收。

(2)肝功能障碍患者不宜应用。

(3)患先天性Q-T综合征者不宜应用。

(4)不宜与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和特非那定等合用。

(5)低血钾者禁用。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7)成人和儿童不应超过上述推荐剂量。

(8)本品的正常代谢因联用具有肝酶抑制作用的药物如胺碘酮、红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依曲霉素、酮康唑、甲硝唑等而受阻,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9)剂量超过0.2g时,会引起心律失常,应及时洗胃、心电图监测等。

(注:以上关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具体说明源自“医学全在线”):三、镇咳与平喘的药物A 、分类(一)、镇咳药物1、中枢镇咳药:可待因、右美沙芬(右甲吗南)、喷托维林(咳必清)2、中枢-外周双重作用的镇咳药:苯丙哌林3、外周镇咳药:苯佐那酯(退嗽露)4、祛痰镇咳药:羧甲司坦、盐酸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5、镇咳中成药(二)、平喘药肾上腺素、麻黄碱、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克伦特罗、特布他林、茶碱、倍氯米松、氟尼缩松、色甘酸钠、奈多罗米B 、镇咳平喘药物所治疗疾病的病因和病症一、镇咳类药物镇咳类药物主要用于无痰性干咳,该类药物或对延脑中枢具有抑制作用,或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及效应器中的某一环节而起到镇咳作用。

二、平喘类药物平喘类药物主要用于祛痰治疗,可提高咳嗽对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效率。

其作用机制包括:(1)增加分泌物的排出量;(2)降低分泌物粘稠度;(3)增强纤毛的清除功能。

这几种机制可互相作用,促进痰液排出。

C 、镇咳平喘类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1、镇咳类药物(1) 、可待因:是一种依赖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脑咳嗽中枢,止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亦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是伴有胸痛的干咳。

药理作用:能直接抑制延脑的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为40%-70%,在体内主要分布于肺、肝、肾及胰脏等实质性器官。

可透过血脑屏障,但脑组织内的浓度相对较低,能透过胎盘,可少量由乳汁分泌。

口服用药后30-45分钟起效,1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维持约4小时。

肌肉或皮下注射后10-30分钟生效,最大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

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为吗啡和去甲可待因,然后大部分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形式从尿排出,5%-15%以原形排出。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②眩晕、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小儿可引起惊厥。

(2)、福尔可定:中枢性镇咳药,作用与可待因相似, 可致依赖性,但成瘾性较弱。

口服每次5~10 mg。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偶有恶心、嗜睡等。

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兴奋、不安、共济失调等。

(3)、右美沙芬:非依赖性镇咳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镇咳药。

通过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起镇咳作用,作用与可待因相似, 但无镇痛和催眠作用。

治疗剂量对呼吸中枢无抑制作用, 亦无成瘾性。

多种非处方性复方镇咳药物均含有本品。

本品起效时间为15-30min,用药后3h血药浓度达峰值,镇咳作用时间可维持3~6h。

其副作用少而轻微。

可能出现的不良作用包括口干、便秘、胃肠道不适、头晕和皮疹等。

2.平喘类药物(1)、异丙去甲肾上腺素(喘息定,治喘灵):主要用于心脏急症,治疗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和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药理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可出现心律失常。

使外周血管扩张,血液易进入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

对冠状动脉也有舒张作用,对肾和肠系膜动脉的舒张作用则较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