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大本科培养规划方案哲学.docx

北大本科培养规划方案哲学.docx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一、院系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于 1912 年, 1914 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

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 10000 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 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

1982 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

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 人(教授 37 人、副教授 20 人、讲师 2 人,助理教授1 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 4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现有8 个博士点、 8 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 4 个全国重点学科, 2007 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2 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 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 人,在读双学位118 人,在校硕士生162 人,博士生247 人。

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 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毕业学生有 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针,哲学系、宗教学系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哲学基本理论和中外哲学的历史、现状,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能引领时代的哲学高级人才,以及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确立“专业优先、多元发展”的人才培养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哲学人才。

作为中国建系最早、影响最大的哲学系,哲学系的本科教学,既继承北大哲学系自身的学术传统,又吸纳海内外同行的新思想,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积极构建世界一流的哲学人才培养软环境,形成了“跨学科培养”的哲学教育模式,致力于中国哲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综合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引领未来哲学。

新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进行基础训练,主要课程包括:哲学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导论等。

近些年来,哲学系大胆创新,在这几门主干基础课中全面推广“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模式,形成了训练扎实、少而精的课程体系。

第四学期分专业方向选课,两系共有以下三个专业方向:哲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宗教学专业。

二.专业及专业方向:1)哲学专业;2)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3)宗教学专业。

1.准予毕业的总学分为130学分,其中1)必修课:81 学分;2)选修课:40 学分;3)学年论文: 3 学分;4)毕业论文: 5 学分;5)实践实习: 1 学分2.专业代码: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英文名称学制授予学位010101哲学Philosophy 4 年哲学学士010101哲学(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Philosophy 4 年哲学学士010103k宗教学Religious Studies 4 年哲学学士三、双学位、辅修哲学系设有哲学专业的双学位和辅修。

四、教学行政管理人员职务姓名办公电话系主任王博主管教学副系主任吴飞教务员杨宇五、师资力量(姓名前打* 者为博士生导师)1.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室主任:仰海峰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丰子义男教授硕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与课程教学现代化理论曾志男副教授博士辩证唯物主义课程教学席大民男副教授硕士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课程教学杨学功男教授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存在课程教学论、全球化徐春女教授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与课程教学现代化理论、人学、环境哲学聂锦芳男教授博士马克思文献学、元哲学、当代中课程教学国哲学仰海峰男教授博士西方马克思主义课程教学om男人文讲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哲学课程教学Rockmore席教授2.中国哲学教研室。

室主任:郑开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张学智男教授博士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近现代哲学课程教学王博男教授博士中国哲学史、道家、早期经学课程教学杨立华男教授博士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课程教学郑开男教授博士早期思想史、道家哲学、道教心性学课程教学陈鼓应男人文讲博士中国哲学课程教学席教授张广保男教授博士中国经学史、中国道教史课程教学王中江男教授博士先秦哲学道家哲学儒家哲学近现代哲课程教学学干春松男教授博士儒家思想与典籍、近现代思想与人物、中课程教学国政治哲学孟庆楠男副教授博士中国哲学史、早期儒家哲学、早期经学课程教学王鑫男助理教博士中国哲学史、日本哲学史课程教学授3.外国哲学教研室。

室主任:韩水法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Rainer男人文讲博士古希腊哲学、德国哲学课程教学Schafer席教授赵敦华男教授博士西方哲学、基督教哲学、中西比较哲课程教学学尚新建男教授博士古希腊哲学、近代大陆理性主义、现课程教学代西方哲学韩水法男教授博士德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政治哲学课程教学韩林合男教授博士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老庄哲学、课程教学心灵哲学吴增定男教授博士近代政治思想、德国哲学课程教学先刚男教授博士德国哲学课程教学叶闯男教授博士语言哲学、知识论、科学哲学课程教学李超杰男副教授博士现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解释学课程教学刘哲男副教授博士欧陆近代哲学、心灵哲学、主体性理课程教学论吴天岳男副教授博士中世纪哲学,古希腊哲学课程教学4.逻辑学教研室。

室主任:周北海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刘壮男教授硕士符号逻辑课程教学虎周北男教授博士符号逻辑课程教学海陈波男教授博士现代逻辑、分析哲学课程教学邢滔滔男副教授博士逻辑学、数学哲学课程教学王彦晶男副教授博士数理逻辑课程教学5.伦理学教研室。

室主任:李猛副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何怀男教授博士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中西课程教学宏伦理思想史陈少男教授博士中国伦理学史、应用伦理学课程教学峰李猛男副教授博士形而上学、伦理学、古希腊哲学课程教学6.美学教研室。

室主任:朱良志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叶朗男教授大学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课程教学朱良男教授硕士中国美学、中国艺术课程教学志章启男教授博士西方美学史、解释学、魏晋思课程教学群想和艺术王锦民男副教授大学中国美学史课程教学宁晓萌女讲师博士西方美学、现象学、法国哲学课程教学7.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室主任:吴国盛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任元彪男副教授硕士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课程教学孙永平男副教授硕士科学哲学、科学思想史、分析课程教学哲学周程男教授博士日本科技史与科技政策、中国课程教学近现代科学与社会王骏男副教授博士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与公共课程教学政策吴国男教授博士自然哲学、科学思想史、科学课程教学盛哲学、技术哲学刘华男教授博士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课程教学杰科学传播苏贤贵男副教授博士科学社会学、科学与宗教、环课程教学境伦理学朱效民男副教授博士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科技课程教学政策宗教学系1.佛教与道教教研室。

室主任:姚卫群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姚卫群男教授博士佛教与东方哲学课程教学王宗昱男教授硕士道教、中国民间宗教课程教学周学农男副教授博士中国佛教史、近现代佛教课程教学李四龙男副教授博士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比课程教学较宗教学王颂男副教授博士中国佛教史、日本佛教课程教学程乐松男副教授博士魏晋道教史、道教经典、宗课程教学教学研究方法2.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

室主任:张志刚教授姓名性别职称学历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担任本科生课程任务张志男教授硕士宗教学理论、宗教哲学、基督教课程教学刚神哲学及思想史吴玉萍女讲师硕士基督教史、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课程教学徐凤男教授博士东正教、俄罗斯哲学课程教学林沙宗平男副教授博士伊斯兰教、阿拉伯哲学课程教学孙尚男教授博士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课程教学扬徐龙男教授博士基督教、宗教心理学课程教学飞吴飞男教授博士基督教、宗教人类学、比较哲学课程教学六、教学设备与设施1.实验室及设备人文信息实验室包括主机房、教师工作间和电子阅览室三个部分,为师生提供计算机与网络服务。

实验室主任:孙永平副教授(兼)。

2.图书资料图书期刊电子资源学位论文种册种册电子图书数据库册中文21113467822088725约 6300181578英文12097166471153285约 4005120总计33210634293231201013005 种30 个1578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一、哲学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 年,学制 4 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培养具有丰富的哲学史知识和较高的哲学思维能力的理论人才以及具有广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原典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 130 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81学分(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全系必修课、专业必修课)2.选修课程40学分(包括:文科大类平台课、全校通选课、专业选修课)3.学年论文3学分4.毕业论文5学分5.实践实习 1 学分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5 学分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3835061大学英语(一)42秋季03835062大学英语(二)22全年03835063大学英语(三)22全年03835064大学英语(四)02全年0403166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全年040316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下 )22全年040317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4全年04831433文科计算机基础33秋季军事理论22全年——体育系列课程——4全年注1:哲学系学生可免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共修 8 学分;留学生与哲学系学生要求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