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课件


谢谢,适当呈现实验视频, 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锂、铯分别与水的反应作对比)
2.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实验,诱思创新。 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 假设→讨论→思考→给出事实→实验探究→得出结 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 3.若能在课堂上抽出一点时间进行相关练习,巩固对新 原理的理解及应用,对后续学习更有利。
3.卤素之间的置换反应实验告诉我们同主族元 素的递变性不仅可以通过和同一种物质反应的剧 烈程度对比得出,也可以通过这种置换反应得出。
让学生掌握以下判断依据: 元素的金属性强弱比较(教材P7注释) 元素的金属性比较可以从两个方面比较: 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水(或酸)反 应置换出氢气; ②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教材P9注释)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 酸性越强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化合, 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
3、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1)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应用工具性知识:如氧化 还原、离子反应等,同化与顺应新知识。 (2)联系旧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的概念 原子的构成 等(初三);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高一必修一)
四、教学环节设计
环节 一 填写课本P5内容,并指出碱金属原子结构的 异同点 环节二 通过实验钾和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钾和钠与水的 原 反应,对比钾和钠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理 环节三 完成教材第6页的“科学探究”,借助例证,通 的 过实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得出 碱金属从锂到 获 铯,随着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半径增大,失电子越来越 得 易,与氧气、水反应越来越剧烈。
2.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掌握基本的化学 思维方法 初步建立起微观物质研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并学会从微观结构探查物质性质的宏观表现, 体会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对立统一的联系。形 成从微观结构推断宏观性质的理念,形成从事 物内在本质来探测外在表现的思想,并让学生 形成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总结、抽象出规律, 并从规律中预测新知(也就是理论指导实践) 的能力。
——广州市化学教研网2013学年第二学期预备周学习资料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中学化学课型研究》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化学科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任务来设计教学目标)
1、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碱金属和 卤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 原理具体是什么? 2、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IA和V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及非金属性进行假设 实验、比较、归纳、检验假设等,概括出同一主族内 原理为什么是这样? 元 素性质的相似和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能微观解释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递变规律与元 素性质递变规律的相关性。 5、结合元素周期表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 形成并理解原理体系, 并理解原理体系。能描述和解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位 运用原理体系能干什么? 置——结构——性质”间的关系,并能以此预测未知道 可以怎样干?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相似和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 系。
化学原理课的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 ) 教学案例
一、教学任务分析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三、教学建议 四、教学环节设计
五、 教学反思
一、教学任务分析
原理课
• 原理: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 显性教学任务:
– 知道原理是什么(如果—那么,原因—结果) – 知道原理为什么是这样的 – 运用原理去办事(解释、预测或控制变量之间的相 互作用) – 辨明新原理与有关原理的关系,形成原理系统
三、教学建议
李育光老师对第一章教学建议
以原理课模型组织教学 ,渗透学科学习方法
1、注重化学思维、化学研究方法的渗透,以 原理课模型组织教学 可渗透的化学思维、化学研究方法有: ①归纳与演绎:碱金属元素的性质归纳,卤素 的性质演绎;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归纳,元素 的非金属性演绎;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归纳。
②三重表征:实验 --原子结构--符号 ③ 对比:卤素性质与碱金属元素 性质的对比 ④“位置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的化 学思维
演绎
归纳
四、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五:利用已学碱金属的研究方法,并根据卤 族元素的原子结构预测卤族元素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利用已有的科学事实,证明卤族元素结构和性质 的 关系。
原理的迁移和转化阶段
学与问
学与问的设计意图分析 1、 学生通过碱金属元素的学习,已经学会了探究 方法,所以这里以学与问的方式引出卤族元素的结构 与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规律的学习,目的有类推迁 移方法的渗透 2.对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没有再安排实验,而 是通过直接给出实验事实,让学生用归纳的方法得 出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告诉 我们规律不一定非得通过实验探究,也可通过分析 已经存在的科学事实归纳得出。
环节四 的关系 ,得出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 逐渐增强的规律。
阶 老师向学生讲清楚物质的还原性与元素的金属性 段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设计意图分析
填写P5碱金属结构表格 钠钾与水的对比实验探 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对比 归纳
(结构)理论探究
(性质)实验探究
对比实验探究
(规律) 归纳
由钠钾对比实验结合其 他大量实验得出碱金属 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