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写作》复习大纲整合版第一章主题1.掌握“主题”的含义及作用含义:主题指文章、作品所要传达的最基本的观点、思想、情感、形象、或要强调的主要内容作用:主题是文章的精华;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是文章的统帅2.熟练掌握主题的要求,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主题的要求是:主题要正确、深刻、集中3.熟悉在写作实践中提炼、限制、深化主题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简单应用题)例如:阅读下列材料,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立意,并简要地概括出三个主题句。
国外有两家鞋厂,各派一个推销员到太平洋上某个岛屿去推销本厂的产品。
上岛以后,两人各自发回一份电报。
一位的电文是:“此岛上的人都不穿鞋子,明天我就回去。
”另一位的电文是:“太好了!这个岛上的人都还没有穿上鞋子,我打算长住此岛。
”论点举例:A.推销之前应先做好市场调查,不要盲目行动B.要有知难而上,从零开始的创业精神C.对同一现象,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D.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E.要勇于向新事物挑战F.要善于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看问题G.不要一棵树上吊死,此路不通走彼路H.不要违背客观规律与事实,一味蛮干I.不要把自己的观念、习俗、文化等强加于人,既然岛上的居民没有穿鞋的习惯就不要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传统与习俗。
4.了解“主题先行”与“意在笔先”的区别主题先行:先有主题,再根据主题需要寻找支持材料,再动笔写作。
意在笔先:先通过接触现实、材料,在此基础上产生主题,再动笔写作。
5.了解应用写作主题生成的两大特点第一个特点:产生过程的特殊性——从时间看:常有“主题先行”的;从动机看,常常是被动的、奉命的;从意图看,常带有明确的实用性、针对性第二个特点:提炼过程的特殊性——写作者个人并不一定能完全左右主题的最后确定;主题的形成、提炼过程要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如上级意志);主题的确定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多人共同确定)1、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传播。
2、主题源于德国的theme,原为音乐术语。
3、主题是写作者在说明问题、阐述道理、表现生活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感受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现出来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思想。
(上课笔记为:文章、作品所要表达的最基本的观点、思想、情感、形象或要强调的主要内容)4、主题的基本要求:正确、深刻、集中5、限制主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深化主题:挖掘其思想和理论深度6、立意方法:通过因果思维立意(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通过相似思维立意(他相似、自相似)1、主题的含义:指文章、作品所要传达的最基本的观点、思想、情感、形象、或要强调的主要内容。
】2、主题的要求:正确、深刻、集中。
(新颖?)】3定现象后面隐藏的意义,从而确定主题。
提炼主题的结果:主题句的形成②限制主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限制——缩小——确立主题③深化主题:挖掘思想理论深度挖掘事物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挖掘现实指导作用4作大忌。
“意在笔先”——主题形成于动笔写作之前。
这是任何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5、应用类文书主题生成的特点:A、产生过程的特殊性:从时间看:常有“主题先行”的;从动机看,常常是被动的、奉命的;从意图看,常带有明确的实用性、针对性。
B、提炼过程的特殊性:写作者个人并不一定能完全左右主题的最后确定;主题的形成、提炼过程要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如上级意志;主题的确定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多人共同确定。
第二章、材料1.熟悉材料的含义及其构成,并能区分材料与题材、素材等概念的区别含义:材料的含义有广狭之分。
广义:指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来的大量生活事实和生活现象,以及从各类媒介(书籍、报纸、杂志、电子媒介等)得来的理论、知识。
是写作准备阶段为文章写作所准备的砖石。
故亦称“原始材料”。
狭义: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写进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理论。
是砌在大厦上的砖石。
构成:事实材料:具体的人事物现象等;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
理论材料:名人名著的名言、论断;民间的谚语、俗语;定理、规律、公式区别:“材料”用于指任何文章的写作材料;题材、素材只用于指文艺性写作中使用的材料。
题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指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或一个方面。
如按横向区分的有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军事题材;按纵向分有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等等狭义: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艺术加工甚至于变形后写进作品中的材料。
素材:指作者为了艺术创作而搜集来的各类原始形态的生活现象,是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材料。
2.熟练掌握应用写作的材料与文学写作的材料的四个不同特点[1]对“真实性”的要求不同:应用写作要求“生活的真实”;艺术创作要求“艺术的真实”[2]在文章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应用写作的重点在主题,材料相对处于从属地位;艺术创作的重点在于材料,主题倒可以隐藏不露。
[3]选材范围的不同:应用写作材料选择的限制较多,有些材料不宜使用;艺术创作材料选择的禁忌较少,选材范围较宽。
[4]材料的特点的不同:应用写作的材料侧重于理性、概括、抽象;艺术创作的材料侧重于感性、具体、形象。
3.了解搜集材料的方法,逐步积累写作材料4.熟练掌握选择材料的三个基本原则,并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中三个原则是:真实、典型、新颖5.掌握准确认识材料的性质与价值的方法,正确选择材料6.了解写作中运用材料的技巧,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中1、广义的材料指大量的直接源于生活中的事实和现象,以及来源于书本的一些理论和知识。
(书中重点讨论这个)狭义的指经作者选择而写进文章中的那部分现象和事理。
2、素材是指作者以各种方式搜集来的各种原始形态的生活现象,是散乱而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材料。
题材是对原生态的生活素材进行了加工和改造,并用之于文章的材料。
3、广义的题材是指文学作品所反映和描绘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或一个方面。
狭义的是指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所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阐述的事理。
(书中重点讨论这个)4、材料的作用:材料是形成主题的基础;材料是表现主题的手段;材料可充实文章的内容。
5、材料的搜集方法:观察和感受,调查和采访,阅读和查找,上网检索6、整理材料:鉴别真伪,分辨优劣;分门别类,科学管理7、材料选择的原则:真实,典型,新颖1、①材料的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指从现实生活中搜集来的大量生活事实和生活现象,以及从各类媒介(书籍、报纸、杂志、电子媒介等)得来的理论、知识。
是写作准备阶段为文章写作所准备的砖石。
故亦称“原始材料”。
狭义: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写进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理论。
是砌在大厦上的砖石。
②材料的构成:1、事实材料具体的人事物现象等概括的事实统计数字2、理论材料名人名著的名言、论断民间的谚语、俗语定理、规律、公式③(能区分)材料与题材、素材的区别:题材、素材是材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仅用于指文学、艺术创作中搜集、运用的材料。
素材:指作者搜集来的各类原始形态的生活现象,是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材料。
题材:含义有广狭之分广义:指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或一个方面。
如按横向区分的有工业题材、农村题材、军事题材;按纵向分有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科幻题材等等狭义: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艺术加工甚至于变形后写进作品中的材料。
2、)应用写作的材料与文学写作的材料的四个不同特点:对“真实性”的要求不同在文章中所处地位的不同选材范围的不同情感性和实录性不同(材料的特点不同:应用性文章的材料较为理性、概括、抽象;文艺性作品较为感性化、具体、形象)3、)搜集材料的方法:获得直接的、感性的材料的方法:观察和感受;调查和采访获得间接的、理性的材料的方法:阅读和查找;上网检索4、选择材料的三个基本原则:真实、典型、新颖。
】5、)准确认识材料的性质与价值的方法、正确选择材料:A.分析研究,把握材料的价值认识材料的本质与价值分清材料的本质意义和旁属意义辨明材料的原有意义和引申意义B.比较选择,决定材料的取舍理论材料与事实材料结合具体材料与概括材料结合文字材料与数字材料结合历史材料与现实材料结合6、)运用材料的技巧:注意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注意结合主题对材料展开进一步分析注意同类的材料使用时的灵活处理注意消除、转化材料的旁属意义注意材料可靠性存疑时的技术处理第三章、结构1.了解结构一词的含义及作用作用:结构是文章的骨骼2.了解应用类文章与文学类文章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应用性的文章的结构特征:程式化、定型化一类是结构约定俗成,相沿成习,较为固定;另一类有较大的灵活性,但仍然要遵循一定的写法。
文学类的文章的结构特征:大多以人物的思想感情或中心事件来结构全篇。
灵活多变,最忌千篇一律、千人一腔。
3.掌握写作中锻炼思路的四种方法(包括开拓思路、组织思路的方法)开拓思路的方法:拓展法、挖掘法组织思路的方法:梳理法、控制法4.运用锻炼思路的知识有效地拓展、组织写作思路(作文题,综合应用)5.了解思路组织的要求,并能将有关知识熟练运用于写作和阅读实践。
(选择题)6.掌握文章思路组织的几种常见模式,并能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填空题)1、结构,源于建筑学的一个术语2、宏观的结构是指文章的总体构思和框架,包括各个部分、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文章总的顺序;微观的结构是指文章的层次、段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具体安排和布置3、文章结构的内容:A、层次,也叫逻辑段,意义段,部分;B、段落,自然段,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单位,段落分为规范段(单义段)和不规范段【兼义段(过渡段)和不完整段】C、开头,是文章的重要框架层次,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开门见山,曲径通幽)D、结尾E、过渡(承上启下,意义转折,设置悬念)F、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文中照应)4、结构安排的原则: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灵活多变5、思路是指文章中若隐若现、前后贯通的脉络6、锻炼思路的主要方法:A、拓展法: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按照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顺序),横向思维(将不同事物加以对比),发散思维(由一个中心点向四周辐射的开放性思维方式,即对一个问题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B、挖掘法C、控制法,收束思维线索,使之集中、突出主题D、梳理法,以拟写提纲的形式将思路理清和定型1、)结构的含义:结构指文章的组织形式和内部构造实际上,这个词兼有名词、动词两种意思。
从写作学角度看,结构更多地用于动词意义,其名词意义应该是文章学的术语。
动词意义:文章思路的组织,即总体设计——构思名词意义:指文章的框架2、)应用类文章与文学类文章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整体上看,应用性文章的结构特点是程式化、定型化。
文学作品结构灵活多样,最忌千篇一律、千人一腔。
3、锻炼思路的四种方法:开拓思路的方法有:拓展法;挖掘法组织思路的方法有:控制法;梳理法(拓展法是围绕主题运用联想、想象、分析等各种方法拓展思路的思维方法;挖掘法是针对特定对象(事例、现象等)进行思索、挖掘其深层意蕴的思维方法;控制法是收束思维线索,适当取舍,使之集中于主题的突出上的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