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普通高中2017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教师版)

最新普通高中2017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教师版)

普通高中 2018 年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 ( 选择题 ) 和第二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试卷共 36 小
题,时量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一卷 选择题
一 (45 分,每小题 3 分 )
1.下列划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菲薄 (f ēi)
漫溯 (shu ò) 酾酒临江 (l ì)
情。
C.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痛惜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思想感
情。
D.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思想感
情。
三 (12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 23~ 26 题。 建筑的情态 ( 节选 )
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
C.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译文 )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9 、 对 “ 后 之 览 者 , 亦 将 有 感 于 斯 文 ” 的 含 义 理 解 最 确 切 的 一 项 是
(
)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15.下面语段中有四处多余的文字必须删去, 对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煤气是煤燃烧时产生①释放的②一种气体,③它包含许多成分,④包括 有毒和无毒成分,其中主要的,⑤占比重很大的成分是一氧化碳。⑥它是煤
燃烧时氧气不足而形成的。⑦人们通常说的煤气中毒,⑧实际上是指一氧化
碳中毒,⑨因为⑩煤气中的其他成分则不会使人中毒。
拟人
比喻
10 .对下列对联所涉及的行业,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①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
②涉鸭头波,传鱼腹筒;盼渭北树,寄江南梅。
③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忧架上药生尘。
A.理发店 邮局 药店 B .理发店 蔬菜店 药店
C.打铁铺 邮局 医院 D .打铁铺 蔬菜店 医院
11 .下列画横线的词语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18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译文 ) 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
地生活。
A.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译文 ) 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B.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译文 ) 原先兴盛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
身体上还有棍棒的
伤痕。
A.然而 便 而且 因为 B .但是 就 并且 因此
C.但是 便 而且 因此 D .然而 就 并且 因为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连云港海滨浴场,是你避暑的好去处,到那里你一定会又惊又喜,乐不
思蜀。
B.张平同学原来成绩一般,如今学习很刻苦,成绩直线上升,真让人刮目
B.《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一个小说集《呐喊》中
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C.《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
惝恍莫测,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
D.曹禺 , 原名万宝。 1933 年曹禺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 完成处女作 《雷雨》。 《雷雨》《日出》《北京人》是他的代表作。
A.①③⑦⑧ B .①④⑤⑨ C. ②④⑦⑧ D. ②③⑤⑨
二 (21 分,每小题 3 分 )
( 一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6~ 20 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
浪形骸之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
C.颈联以“似”“如”两字,写出了诗人因产生错觉无法从孤雁情感中走
出来的情形。
D.尾联中写一群“野鸭”只知互相无聊地呜噪不休的情景,它们根本不懂 得“雁’’的追求。
22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愿孤独而喜欢群居的思想感
情。
B.全诗通过对一只孤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想孤身一人报效祖国的思想感
斗横斜, 会令人憧憬, 感到时光在流逝, 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院—— “海棠春坞” ,院子三面围廊, 一面是粉墙。
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树杆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
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
多与艺术有关。 “来自绮窗前, 寒梅著未开 ?”“去郭轩楹敞, 无村眺望赊。 ”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
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
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 栏杆、 台阶、 屋檐门窗等等,
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刚才李教授的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们受益良多。像李教授这样快要退
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不遗余力,难道我们可以对写作不负责任吗
?我
殷切期望同学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尽快提高写作水平,写出更多更好的
作品。下面请语文组组长续貂,为我们传作文之道,解作文之惑。
A.抛砖引玉 B .不遗余力 C .殷切期望 D .续貂
相看。
C.如果你游黄山,见到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一定会被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所震慑。
D.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很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其
乐融融。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
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 ”

A.农村文化建设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
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B.素质教育并非高深理论,认真生动实践,推进效果如何,不在喊得响不
响,关键是做得扎实有效。
C.观赏型蔬菜是指植株相对较小、形状奇特或株型优雅,有较高观赏价值,
被誉为“植物模特”。
D.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
美在建筑形象, 更美在其空间。 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 情态也在其中。
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
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为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
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丽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生活符号。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
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
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
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时,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临其境,仰望夜空,星
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
亦大矣。”岂不痛哉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一死生为虚 ,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虽世殊事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6 、给下列各句加黑词选择恰当的义项
B.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C.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 苏轼《赤壁赋》 )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 )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盂轲言行的书,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成。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粱惠王》。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
)
A. 原因 B.凭借 C.就着 D.由于
17 、对下列句式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岂不痛哉②死生亦大矣③当其欣于所遇④则与斗卮酒
A.①感叹句②感叹句③宾语前置句④陈述句
B.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①反问句②判断句③陈述句④宾语前置句
D.①感叹句②反问句③介宾结构后置④省略句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个事实: 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 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 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 二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1~ 22 题。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20 、 判 断 下 列 各 句 对 错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本语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是一篇书序。序,古代文体的一 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语段内容突出了书序的特点。
B.本语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人相与”,指人际交往,是个普遍性命题,也包括这 次兰亭之会在内;“俯”“仰”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 很快。 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 由此而引发作者的感慨, 可谓自然之极。
B.辖制 (xi á)
阡陌 (qi ān)
命途多舛 (chu ǎn)
C.酒馔 (zu àn) 坍塌 (t ān)
浅尝辄止 (ch 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