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砖瓦厂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PPT课件

砖瓦厂相关事故案例分析 PPT课件

在培训交流时有异议请当场提出。
目录
一、铲车伤人 二、皮带输送事故 三、搅拌机事故 四、破碎机事故 五、窑炉中毒 六、酒后上岗 七、其他事故危害
一、铲车伤人
1.1 2013年,某搅拌站发生过铲车撞人致死事故
可能的直接原因: 1.人员进入铲车运行区域未知会驾驶员; 2.作业环境照明或视线欠佳,驾驶员未看到行人。
原因分析:
1、操作时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2、作业时未“上锁挂牌”;
3、违章操作; 4、管理不到位,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规程的培训不
重视或缺失。
五、窑炉事故
2014年3月14日凌晨1:10左右,青州市金牛恒基钙业有 限公司年产20万吨节能环保石灰窑生产线发生一起一 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 损失300余万元。
可能的根本原因:
1.虽然铲车驾驶员是肇事者,但过错更大的在于死者本 身。其上料仓作业既未告知驾驶员,也未未采取任何方 式进行隔离,这是一起典型的“上锁挂牌”工作不到位 造成的后果。 2.进一步深挖,若该厂管理人员在这方面未作任何预防 (培训、配置相关设施等)则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到位。 3.再严苛一点,即时有培训、有配置,但未监督检查执 行情况,也有管理问题。 4.更严苛一点,监督检查了未纠正还是有管理问题
积料处 无事故源图,本图片为类似秤体图片
该种皮带很像轻轨站安全 皮带,转速极慢(远低于 我们所有皮带,夹点也少, 其风险远远小于搅拌站的 输送皮带。但仍然成为为 “伤人利器”:
2011年12月26日,某厂机 修工维修完该皮带后运行 后,发现尾轮与皮带夹缝 中有积料,考虑到其可能 造成皮带跑偏,用戴着手 套的手清理积料,导致其 手被拉断。
2、油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预防措施: 1. 保持油罐完好,并通风良好以免造成油气在局部富集; 2. 防止暴晒 3. 禁火(动火作业/抽烟等)
3、氧气乙炔作业可能发生爆炸/火灾事故
更详细的要 求请见操作 规程
预防措施: 1. 搬运时禁止滚动、撞击,如图所示,使用专门的小车转运 2. 配备齐全的安全附件:安全阀、压力表、回火阀等 3. 两气瓶至少摆放相聚5米以上 4. 气瓶存放点15米范围内禁止明火,禁止堆放易燃物、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
事故发生直接原因 梁吉星酒后上岗,操作不当,不慎与页岩料一起滑落 入供土箱里。
事故发生间接原因
1、砖厂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 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在危险部位安装安全 防护设施和设置醒目的警告标志,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 ,供土箱入料口没有安装护栏网,这是事故发生的间 接原因。
输送设备防护罩示例
防护罩应设计合理,确保对轴承进行加油和调 整作业时无需卸下防护罩
在垂直张紧装置上应设置防护罩,防止人员受 到撞击
大多数张紧轮都沿人行道设置。应在张紧轮上 设置防护罩
输送带操作基本要求
旋转部位
1.禁止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运转的皮带; 2.清理这些地方的残渣必须停机,断电,上
锁挂牌;
原因分析: 1. 辅助工及操作工均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停机、拉闸断电、上锁挂牌 2. 搅拌机联锁开关未起到应有的作用(电气设备存在不可靠性) 3. 公司管理存在缺陷,未日常工作对员工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
搅拌机料斗内人员坠落事故
事故经过:东阳某砂石厂一 铲车上料工,为观察箕斗内 砂石情况,从铲车出来爬到 箕斗 壁上,脚底打滑不幸落入箕 斗中,瞬间被砂石覆盖,其 双脚从箕斗下方挂出,幸好 皮带输送工及时发现,关掉 皮带 喊人来及时把伤者救出,送 医
夹 点
输送设备防护罩示例
防护罩应能防止人员与头轮及其它连接部件 发生接触。头轮两侧的人行道应设计得当。
防护罩应确保人的手指都无法通过
防护罩应能防止人员与尾轮及其它夹点发生接 触;防护罩应设计合理,确保进行清料、加油 和纠偏作业时无需卸下防护罩
头部张紧轮通常设置在输送设备下侧、头轮后 部的位置,应对其设置防护罩; 根据风险分析和地方法规的要求确定是否需要 在回程托辊和上托辊上设置防护罩
2015年2月11日下午14时,陈氏页岩砖厂工人梁吉星酒 后上岗,2时40分许,梁吉星在厂区生产线前端供料 口用钢钎扒土实施疏通泥土作业时,因酒后上岗,不 慎跟页岩料一起滑落到供土箱内,被输送带卷入轴承 下绞碾压致创伤性休克死亡。
事故后果
当事人梁吉星死亡;
陈氏页岩砖厂与死者家属就死亡赔偿问题进行协商, 最终议定由陈氏页岩砖厂一次性偿付死者家属25万元 (其中丧葬补助金、工亡补助金等各类款项共23万元 人民币,及之前垫付的2万元人民币)。
2.安全管理混乱。该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 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有效落实,执行不力;未按照标准为职工 配发劳动防护用品;未对职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职工安 全意识淡薄,对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认识不到位;职工应急救援常识 缺失,不能有效实施自救与互救。
六、酒后上岗致死
事故经过
人员在下料 仓作业, 被物料冲到 4米下地面

料 流
搅拌机

事故后果: 万幸,人员
只是受到轻微 伤害。若没有 被冲下,可能 被埋死
可能发生坠落事故
预防措施:
给员工提供 安全的敲罐平 台
四、破碎机事故
例1. 2009年5月20日早上9:00原煤系统设备检修,在 检修破碎机前须将破碎机内物料清理彻底,破碎机岗 位司机李某对破碎机严格执行停电挂牌后,未戴安全 帽直接将上半身伸入破碎机内,用铁锨清理积煤。此 时赵某将上道工序手选皮带开启,手选皮带上大块煤 直接落入破碎机内,将李某头部砸一大口,缝了8针, 并伴有轻微脑震荡。
说明
1.重点在于事故原因分析,具体时间、地点、伤情 等不影响原因分析的信息不赘述
2.分析对象包含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生产工艺流程排 序分析。
3.不是所有的事故分析会附纠正(预防)措施,原 因分析非常明了时不作赘述。
4.后期会有专门的岗位操作规程培训。 5.请各位安全员组织人员学习,内容较多,不强求
一次性学完。应该反复学习。 6.由于编者水平和经验有限,加上安全事故多变性,
可能的根本原因: 管理问题 1.未明确要求:“行人不能擅自进入铲车作业区域” 且无安全标识牌; 2.即使有要求,也未对人员进行交底; 3.即使交底了,也未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1.2 铲车上料埋人
2014年某搅拌站发生类似事故并致人死亡,下为推测经过
视线被挡
骨料仓堵料,工人上仓清堵,铲车继续照旧上料
直接原因: 铲车上料时未看到在料仓作业的工人
2、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一氧化碳气体集聚,除渣作业人员未对作业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 测,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进入4号窑炉内出灰口处清理炉渣,是导 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违章指挥、应急救援不当。该公司未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未按 规定对进入有限空间除渣作业办理作业票证,未安排人员实施监控, 未对有限空间有毒气体进行检测,落实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不到位, 违章指挥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盲 目组织救援,施救人员不明现场情况,未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盲目 施救,导致事故伤亡扩大。
1 、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2014年3月13日24:00左右,监控操作员闫惠英,通过监控发 现员作4号窑炉内窑底炉渣已满,用对讲机通知除渣工田百武 去清理。接到指令田百武并去清理炉渣。大约10分钟后,闫惠 英通过监控看不到田百武,向现场生产技术负责人唐曾祥汇报, 唐曾祥考虑到可能发生事故了,就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张孔水、 王有禄、李广勤等人前往救援。张孔水、王有禄两人先后进入 窑炉内,此时田百武已经中毒晕倒,在救援过程中张孔水、王 有禄、唐曾祥、李广勤相继中毒。后续赶到现场的工人高建原、 生产经理尚永法、实际控制人常佰华等人携氧气袋等防护设备 将中毒人员抢救出现场,并拔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 将田百武、张孔水、王有禄、唐曾祥、李广勤送往潍坊益都中 心医院抢救,田百武于14日凌晨3:00左右,张孔水、王有禄 于14日上午9:00左右经抢救无效死亡,唐曾祥、李广勤病情 稳定,无生命危险。
2、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现场生产安全管理 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梁吉星酒后上岗作业,导致 发生事故。
3、砖厂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
主要整改措施
一要加强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 ,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完善各项 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受害者使用的铁铲
受害者被挤压点
石灰石积料
事发时受害者工作 的位置’
例2、死亡事故
一工人因不明原因进入皮带隧道,在距隧道入口约30米处 被皮带尾轮卷入,被救出15分钟后当场死亡。事发当时尾 轮处没有安装防护网,工厂的生产运营也在进行中。
防护网当时未安装
皮带机尾轮
将皮带切开后,受 害者被从此处救出
例3、皮带伤人
保铲车驾驶员 能看到标识牌
安全标识示例
更好的料仓设计安装方式
料仓围栏较高,不存在溢料的问题 料仓低于铲车作业面,不需要挡板,铲车操作也极为方便
二、输送带卷入伤人事故
皮带机作为生产性企业通用设备,伤人事故非常常见。 而在全部皮带伤人事故中由于违章引发的事故占到80%以 上。
例1、死亡事故
一名工人在皮带机处于运转状态时进行清料作业,他被夹 在滚筒端部与支架之间,因全身骨折和内出血在现场死亡。
皮带拉绳开关
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1、正常情况下请勿拉动拉绳或急停开关,否则将会导致相 关生产系统全线停车或堵塞!那将是另一种事故。
2、问题处理完毕后必须即时复位并通知操作人员
紧急停车开关
Page 20
三、搅拌机伤人事故
辅助工进入搅拌机内清理搅 拌机时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未对搅拌机进行”上锁挂牌 “导致设备误启动。因反应及 时,才避免了一起死亡事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