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检索实用教程》教案教学目的: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培养过程,具体内涵包括:了解信息需求及问题所在,制定信息检索策略,掌握信息检索技能,评价信息并根据实际用途,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科学地组织信息、使用信息,将信息融化到现有知识结构中。
随着全球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各类高技术、高层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多出具有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教学内容:共计32学时第一章信息素质教育教学要点·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目标·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本章主要讲述信息素质、信息意识的概念及内涵及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
分析当代信息环境特征及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指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课外练习第一节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目标一、信息素质1、信息素质的概念信息素质(Information Literacy,也称之为“信息文化”、“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简单的定义为:人们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需求,并能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以及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水平。
信息素质就是人们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劳动者必须掌握的终身技能。
2、信息素质的内涵第二节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二、信息意识1、信息意识的定义及内容信息意识是人们对信息捕捉和需求的意识。
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
它具体包括人们对信息的敏锐感受和理解,对信息在工作、学习、科研等各个领域重要性的领悟。
2、为什么要提高信息意识?三、信息环境及信息素质教育1、当代信息环境特征描述(1)信息超载严重(2)信息失衡明显(3)信息污染成灾(4)信息障碍加剧(5)信息犯罪增多2、解决信息环境问题的对策及措施3、信息素质的教育内涵4、我国信息素质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第二节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教育方法1、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彰显图书馆资源优势2、自主创新与信息素质3、教育方法二、信息素质培养途径与教学探索1、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途径2、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建构创新理念第二章信息概论教学要点·信息、信息检索的概念及类型·信息检索技术及策略·信息检索语言和工具本章主要讲述信息与信息资源的基本内容;信息检索的含义及主要类型;信息检索的方法、步骤、途径及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效果评价,信息检索语言和常用工具。
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课外练习第一节信息及信息资源一、信息的概念、特征、类型1、信息概念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与人类发展历史须臾不可离,从结绳记事到人上月球,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人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利用信息。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信息来源于自然界,来源于人类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科研以及社会活动都是信息产生的来源。
2、信息与知识、情报、文献之间的关系3、信息的特征及类型4、信息的作用二、信息资源1、信息源信息源既信息的来源。
信息源可以积累信息,因此信息源和吸收源之间就形成了信息位差,也称信息势。
信息势的存在是信息流和信息交流活动产生的前提。
信息源不等于信息资源,信息源是蕴涵信息的一切事物,信息源可以看作是产生、持有和传递信息的一切物体、人员和机构。
2、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定义与信息的定义一样,目前仍是众说纷纭,无法统一。
其核心是对“信息”、“资源”二词的理解及对二词语法结构的理解,是信息化的资源,还是资源化的信息,还是信息、资源一词仅为同位,可有可无。
(2)信息资源的特征3、信息资源的类型(1)按信息资源的性质划分(2)按信息资源的载体划分(3)按信息资源的表现形态划分(4)按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划分第二节信息检索的含义及类型一、信息检索的含义信息检索通常是指从以任何方式组成的信息集合中,查找特定用户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所需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1、信息标引和存储过程2、信息的需求分析和检索过程二、信息检索的类型由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多种多样,信息检索技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信息检索。
1、根据检索的内容和查找的对象,信息检索可分为:数据信息检索、事实信息检索、文献信息检索。
2、根据检索(组织)方式分:信息检索分手工信息检索和机器(计算机)信息检索。
3、根据检索要求区分:信息检索分为强相关检索和弱相关检索。
4、按照检索的运行性质,信息检索分为定题检索和回溯检索。
5、按照检索的信息形式,信息检索分为文本检索和多媒体检索。
第三节信息检索技术与策略一、信息检索基本技术在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中,虽然各数据库提供给用户的检索界面其检索功能各不相同,但比较通用的有浏览、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等功能。
1、布尔逻辑检索2、截词检索3、词间位置检索4、限定字段检索5、限定范围检索6、加权检索7、精确与模糊检索二、信息检索策略1、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策略就是在分析课题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检索系统、检索途径和检索词,并科学安排各词之间的位置关系、逻辑联系和查找步骤等。
2、检索途径信息检索与信息存贮是互逆的过程,存贮在检索工具和系统中的数据,有些著录项或标引字段是可以提供检索的,这些著录项或标引字段就是检索的入口。
3、检索效果的评价检索效果是指检索结果的有效程度,反映了检索系统的检索性能和检索能力。
评价检索效果常用的指标有收录范围、查全率、查准率、响应时间和输出形式等,其中,查全率和查准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指标。
查全率(Recall Ratio)是指检索出的相关文献与系统中的相关文献总量之比,又称“命中率”。
可表示为:查全率R=检索出相关文献量÷系统中的相关文献总量×100%=a÷(a+c)×100%查准率(Precision Ratioj是指检索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索出的文献总量之比,又称“相关率”。
可表示为:查准率P=检索出相关文献量÷检索出的文献总量×100%=a÷(a+b)×100%第四节信息检索语言和工具一、信息检索语言1、信息检索语言的概念2、信息检索语言的作用信息检索语言的作用表现在两个层次上,见下图3、信息检索语言的种类4、信息检索语言的构成及其要求二、检索工具1、检索工具的定义与类型2、手工检索工具手工检索工具是传统的检索工具,主要是各种类型的工具书。
3、机械检索工具机械检索工具是手工检索工具向计算机检索系统过渡的中间检索工具。
4、数据库5、计算机检索系统第三章图书、期刊信息检索教学要点·图书信息的检索工具·期刊论文的检索途径及全文资料的利用通过图书的检索工具的介绍,了解和掌握图书信息的检索方法,并能够利用电子图书数据库检索出专业学习参考书;期刊论文的检索要求掌握基本的检索途径,能够在检索过程中控制检索结果,并能够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全文资料的合理利用。
时间安排:4课时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课外练习第一节图书信息检索一、概述1、图书的概念“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它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图书是有区别的,今之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将文字、符号或图形记载于某种载体上并有一定形式的著作物,它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行使宣告、著述、保存与传播知识的职能。
图书是对人类生活、精神面貌、风俗习惯、经济形态、科学文化的重要记录,对人类文明历史与智慧的记录与传承是其最根本的功能,依赖图书的繁衍与传播,人们获得最经济、最简便、最系统的知识,个人学习得以增长,人类经验得以接受、人类谋求的文明之进步与社会福祉得以梦想成真,因此人类在以非凡能力与勇气改造着自然的同时也创造着自己自身发展的图书。
2、图书的检索二、中文图书及其检索1、联机馆藏目录检索系统2、电子图书检索3、网上图书检索三、外文图书及其检索1、联机馆藏目录检索系统2、电子图书检索3、网上图书检索第二节期刊文献及其检索一、概述1、印刷型期刊期刊又称杂志,一般是指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有固定名称的连续出版物(一般有固定的名称、统一的出版形式和一定的出版规律)。
以纸张为载体,它们有连续的卷、期或年、月顺序号。
其特点是出版周期短,反映新成果及时,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等,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中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
2、电子期刊电子期刊是以数字形式出版发行,存贮在光、磁等介质上,并可通过计算机设备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的连续出版物。
电子期刊包括以光盘、磁盘为载体的电子期刊和网上电子期刊。
其特点是传递速度快,内容丰富,使用方便,交互性强,功能强大。
3、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刊载某学科学术论文较多的、论文被引用较多的、受读者重视的、能反映该学科当前研究状态的、最为活跃的那些期刊。
4、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质量的测评指标二、国内期刊论文及其检索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3、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4、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三、国外期刊论文及其检索1、Elsevier Science(SDOS)期刊全文数据库2、Springer LINK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3、Kluw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实验1第四章特种文献信息检索教学要点·专利信息的检索·标准信息的检索·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和科技报告的检索通过对专利、标准、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和科技报告基础知识的介绍,了解特种文献的体系和相应文件号的构成,掌握特种文献的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使特种文献在传递科技信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时间安排:4课时教学方法:课堂授课+课外练习第一节专利信息及其检索一、专利基础知识1、专利的基本概念专利权是一种产权或财产权。
这种产权的所有者可以使用和处理其财产,别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制造、使用和销售该项发明创造,否则就侵犯专利权,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专利权的特点(1)专有性(2)地域性(3)时间性3、专利的类型从被保护的发明创造的实质内容来看,专利的种类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3种。
4、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必须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也称专利“三性”5、专利制度专利制度就是依据专利法,以授予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方式来保护、鼓励发明创造,促进发明创造的推广应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法律制度。
专利制度的核心是专利法。
6、专利文献及其分类(1)专利文献广义的专利文献是各国专利局及国际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出版物的总称。
作为公开出版物的专利文献主要有: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索引等。
狭义的专利文献仅指专利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