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东晋十六国解析

12东晋十六国解析


3.北方大分裂和 北魏统一北方
(384年~439年)
淝水战后,前秦逐 渐瓦解。原来在苻坚控 制下的各族上层分子纷 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在半个多世纪里,北方 再度陷于分裂和混乱之 中。自384年到439年, 各族上层分子先后建立 了十三个政权。 淝水战后形势图
前秦亡后
北方分裂
前秦亡后,北方重新出现分裂。公元384年,羌族姚苌建立后秦,鲜卑族慕容垂 建立后燕。后秦于永和二年(417年)被东晋刘裕所灭。慕容垂发动对北魏的进攻, 遭到惨败。北魏把后燕分割成两部,垂弟慕容德在青州建南燕,南燕在410年被东晋 所灭。公元385年,鲜卑乞伏氏在陇西建立西秦,氐族吕光在凉州建立后凉。在这个 地区,后来又有公元397年由鲜卑秃发氏建立的南凉、公元400年由汉人李暠建立的 西凉和公元401年由匈奴沮渠氏建立的北凉。公元407年,匈奴族赫连氏在朔方建立 夏国。公元409年,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在辽西建立北燕。此外,十六国时期还有西燕、 翟魏、蜀及仇池等较小的政权。
各族所建政权 的性质
建立政权的诸少数族 原先处于不同的历史发 展阶段。不论诸族原先 的发展阶段怎样有差异, 由于他们置身于一个成 熟了的封建社会中,在 封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 政权,因此基本上都是 封建政权。
各族政权纷争下的北方
十六国主要是由“五胡”建
十六国政权名称
匈奴三:汉—前赵、 夏、 北凉 鲜卑五:前燕、 后燕、 南燕 、 南凉、 西秦 羯一:后赵 氐三(包括賨):前 秦、 后凉、 成汉 羌一:后秦 汉三:前凉 、 西凉 、 北燕
王猛
淝水之战
前秦建元十九年 (383年),苻坚不听群 臣劝谏,大举进攻东晋, 结果大败于淝水。淝水 战败后,前秦立刻陷入 土崩瓦解,次年灭于后 秦。
淝水之战评价
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当时,综合各个方面的 情况看,时机和条件显然还不成熟。淝水战后,南方由于战争的胜利, 避免了一场大的混乱和破坏,经济文化得以继续发展,同时确定了南北 长期对峙的局面。
立的,但也有部分汉族政权。 十六国历史始于304年,终于 439年。起始与西晋相叠,后 期与北魏相叠。 十六国是一个习惯性称呼, 指此期立国较长的十六个割据 政权。另有几个政权年代较短, 不在其列。拓跋鲜卑建立的代 -北魏亦未计入。 除立国川蜀的成(汉)外, 其余十五国均在北方。
十六国简表
十六国大势
胡汉结合
后赵尤为突出。如 石勒以汉人张宾为 “ 谋主”。“ 机不虚 发,算无遗策。”采用 汉法进行统治。如用九 品中正制、租调制、办 学校,用经书考学生等。 石勒之所以这样做是因 为统治区内绝大多数是 汉人。二赵中石勒强, 329年灭前赵。
《晋书·刘元海载记》
梁犊起义
石勒333年死,政权落到其 侄石虎(季龙)手中,石虎是个 非常残暴的异族君主,他调40万 人大修宫殿,大肆压榨。石虎残 暴,激起反抗,349年爆发梁犊 起义。一直打到邺城附近。后被 镇压。石虎死后,诸子争位,相 互残杀。其养子冉闵夺权,他是 汉人,搞民族报复,大杀羯人达 二十万,甚至高鼻多胡者也被杀。 350年称帝,改国号为魏。352年 被鲜卑人慕容俊所灭。北方出现 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建于十六国时的麦积山佛窟(甘 肃天水)
2、前赵和后赵时期(317~353年)
前后赵是刘渊建立的汉政权分裂而成。刘渊310年死,其子及族子 刘聪、刘曜灭西晋,318年刘聪死,曜夺权,建都长安,主要势力在关 中地区。改国号为赵。后原部下羯人石勒反赵,在东部地区建立了后赵, 都襄国(今邢台)。几个政权皆为少数民族建立,其统治的共同特点是, 都与汉族地主相结合,以他们为帮手,并采用汉法进行统治。
各族政权纷争下的北方
从304年巴氐李雄和匈奴刘 渊分别建立政权开始 , 到 439 年 魏灭北凉止,一百三十六年间, 在中国北部和四川先后建立了 习惯上称之为十六国(其实不 止十六国)的各族割据政权。 其中除四个汉族政权(西凉、 北燕、前凉、冉魏),建立这 些政权的统治者为匈奴、羯、 鲜卑、氐、羌五族,史称“五 胡”。
前秦东晋形势图
苻坚与王猛
苻坚在汉人王猛的帮助下改革内 政。政治上,重用王猛和太原薛赞等 参掌机要,下令“复魏晋士籍”,维 护士族地主特权,争取汉族地主的支 持。对其他各族上层分子也采取宠络 政策。 在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常派 官吏巡行郡国,劝课农桑。针对关中 少雨易旱的情况,下令在关中推广汉 代的区种法。后来又征发三万人,兴 修水利。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又注意 发展交通事业。 在思想上,苻坚禁止老庄玄学和 图谶神学,广立学校,提倡儒学。
总的看来,这一时期 中国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但是不同区域、不 同时期,情况也不尽相同。 经过流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成 汉政权地处西南,李雄统治 的三十年内(304~334 年)“事少役稀,百姓富实”, 益州成为全国最安定的地区。 在北方,前凉统治的河西走 廊和前燕统治下的辽河流域, 都比较安定。
第三节
一 二 三
十六国和东晋
十六国的兴替 东晋的社会矛盾 江南经济的开发
重点思考
五胡
石勒459 王猛 淝水之战(463——464)
坞壁474 十六国的统治特点471 胡汉分治 汉族士大夫作用
一 十六国的兴替
1.各族政权纷争下的北方 2.前赵和后赵时期 3.前秦统一北方和淝水之锦
3、前秦统一北方和淝水之战
(353年~383年)
前秦是氐族苻氏所建。后赵亡时,苻洪聚众10多万,其子苻健进占 长安,于352年称帝,建国号秦,史称前秦。苻健侄苻坚继位后,在汉 族士人王猛的辅助下,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出现了大 乱以来最为繁荣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前秦统一了北方,并派兵进攻西 域。
前赵后赵形势图
汉化程度颇深的少数 族首领
刘渊: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 《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 《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 《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 之言,孙吴《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 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 余篇。……弱冠游于京师,名士莫不交结。 慕容儁:雅好文籍,自初即位至末年, 讲论不倦。览政之暇,唯与侍臣错综义理, 凡所著述四十余篇。 苻坚:博学多才艺。……亲临太学考 学生经义优劣,品而第之。问难《五经》, 博士多不能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