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艺路线的拟定()


2)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3)零件的生产类型 选择的加工方法的选择,应与生产类型相适应。 大批大最量生产应采用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如 加工孔、内键槽等可以采用拉削的方法;当批量 不大时,则采用一般的钻、铰、镗、插等方法。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 加工方法的选择
1)加工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
2)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材料45,轴颈尺寸精度IT6、Ra 0.32,表面淬火


IT5 Ra 0.008~0.32μm
金 刚 石 车
IT5~6 精 车 Ra 0.02~1.25μm IT7~8 Ra1.2 5~5μm 粗 车 半 精 车 IT10~11 Ra 2.5~12.5μm 粗 磨 精 磨 滚 压
超 精 加 工 IT5 Ra 0.01~0.32μm
一个精度范围而不是一个 值。
δ δL
图5.7 加工误差与加工成本的关系
102
101
加工误差(μm)
100
一般加工
10-1
(4)加工精度与年 代的关系
如图所示,各种加工方 法的经济精度随年代增长 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提高。
10-2
精密加工
10-3
超精密加工 1920 1960 2000
图5.8 加工精度与年代的关系
A
B CL
在B点右侧,即使加工误差放大许 多,成本下降却很少,这说明对 于一种加工方法,成本的下降也 是有极限的,即有最低成本(图 中CL)。
δ
δL
图5.7 加工误差与加工成本的关系
C
A
B CL
只有在曲线的AB段,加工成本随着 加工误差的减少而上升的比率相对 稳定。可见,只有当加工误差等于 曲线AB段对应的误差值时,采用相 应的加工方法加工才是经济的,该 误差值所对应的精度即为该加工方 法的经济精度。 因此,加工经济精度是指
5.3.2
1)粗加工阶段
加工阶段的划分
2.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主要去除各加工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加工出 精基准。 2)半精加工阶段 减少粗加工阶段留下的误差,使加工面达到一 定的精度,为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完成一些精度要 求不高的表面的加工。
5.3.2
3)精加工阶段
5.3
工艺路线的拟定
在正确选择定位基准后,就要拟定各 表面的工艺路线。工艺路线的拟定主 要解决的问题是: 选择加工方法 确定加工顺序 划分加工工序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选择加工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保证零件的加工 质量,又要使加工成本最低。为此,必须熟悉各 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A
B CL
图中δ为加工误差,C表示加 工成本。由图中曲线可知, 两者关系的总趋势是加工成 本随着加工误差的下降而上 升,但在不同的误差范围内 成本上升的比率不同。
δ δL
图5.7 加工误差与加工成本的关系
C
A点左侧曲线,加工误差减少一点,加 工成本会上升很多;加工误差减少到一 定程度,投入的成本再多,加工误差的 下降也微乎其微,这说明某种加工方法 加工精度的提高是有极限的(图中δL)。
3)零件的生产类型
4)本厂现有技术水平、生产条件等
技术人员应对本单位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加工范围、精度 水平以及工人的技术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应尽量利用本厂 资源。
换页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P182~187
3. 典型表面的加工路线
(要求熟悉,会选用)
如某轴材料45,轴颈尺寸精度IT6、Ra 0.32, 表面淬火,试确定其加工路线。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5)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
表5.5,5.6,5.7为典型表面的各种加工方法所能达 到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表5.8为常用机床加工 的形位精度,可供选择时参考。 实际应用时可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 《机械工艺师手册》等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 加工方法的选择
1)加工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
2)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要求
零件的材料和热处理是影响加工方法选择最重要的因素。 如有色金属精加工,因材料过软容易堵塞砂轮而不宜采用 磨削,而一般淬火钢只能采用磨削。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 加工方法的选择
1)加工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P177
1. 加工经济精度
(2)加工经济精度的定义
在正常的加工条件下(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 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所 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加工精度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与加工成本之间有如图 5-7所示关系。
C
砂 带 磨 IT5 Ra 0.01~0.16μm
IT6~7 Ra 0.16~1.25μm
IT12~13 Ra 10~80μm
精 密 磨 削 IT5 Ra 0.008~0.08μm
IT8~9 Ra 1.25~10μm
IT6~7 Ra 0.16~1.25μm


Ra 0.008~1.25μm
精磨—粗磨—半精车—粗车
2. 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应在分析研究零件图的基础上进行。 一般先选择零件上精度要求最高的表面的加工方法, 即该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再往前推。选择时主要 考虑以下问题:
5.3.1
加工方法的选择
2. 加工方法的选择
1)加工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选择与之相符合的加工经济精度对应的加 工方法。满足要求的加工方法可能会有多种,再结合其他 条件,最后确定一种。
加工路线为: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5.3.2
加工阶段的划分
1.怎样划分加工阶段
为了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性,通 常在安排工艺路线时,将其划分成几个阶段。
一般精度零件,可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 工三个阶段。 对精度要求高和特别高的零件,还需安排精密加工 (含光整加工)和超精密加工阶段。
1. 加工经济精度
(1)加工经济精度的概达到的经济精度,都有 一定的范围。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仔细刃磨刀具,调整机床,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精心操作,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但同时耗时多,效率低,会使加工 成本较获得同样精度的其他加工方法高。 由此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某种加工方法,用于加工何种等级的零件才经 济合理?这就是加工经济精度的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