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石家庄重点高中高三诊断性大联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7年12月2日,西安市莲湖区西二环向南方向,开远门桥下桥口处,现场有38辆车受损,因洒水车洒水导致路面结冰,发生多车连续追尾事故,两人轻伤。
也就是说这场事故是有一台洒水车“一丝不苟”的按点作业的“严谨作风”引发的
【立意提示】1.一辆在严寒中仍然坚持作业的洒水车,就像一个生动的喻体,形象地反映出些城市管理者的僵化思维,也醒目地标注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
城市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工作,必须因时制宜、因事制宜,符合特定的外部条件和需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心中牢记效果二字,城市管理者就会随时而动、随事而变,对工作进行适当的安排和变通。
可从“思想僵化、教条主义”要不得;“要懂得变通" “精细化管理”等角度立意 2.让制度与规则多一些温情。
相关范文
洒水结冰致30多车追尾洒水车不要太潇洒了
百家号17-12-03
12月2日早上7点45份左右,西安市莲湖区西二环向南方向,开远门桥下桥口处,因路面结冰,发生多车连续追尾事故,现场有38辆车受损,两人轻伤。
中午12:17分,西安市市政设施管理局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洒水的是城管。
从常识来说,不管是谁洒水,都要看天气。
在气象学上,气温的测定通常距地表1.5米左右,而地表温度往往与气温相差2℃-3℃左右,也就是说,在气温达到0℃之前,地表温度就已经降至冰点。
根据西安的天气预报,12月1日,气温-1℃~8℃,12月2日,气温-1℃~10℃。
难道工作人员就不看天气预报?
从制度方面来说,11月8日,西安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卫处,也曾下发了《关于做好冬季市容环卫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对冬季低温天气洒水车作业情况有明确规定,要求气温在3℃以下,禁止冲洗作业。
难道工作人员不知道制度要求?
从法律规定来说,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在公共道路上倾倒、遗撒妨碍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零下温度的寒冷环境中洒水会导致路面结冰,造成行人滑倒受伤和车辆受损,其主观上存在过错,对行人受伤或者财产损失的后果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即使工作人员不知道这样的法律责任,难道就应该这样做?其实,这并非个例。
责任单位而言,要不断加强服务,洒水作业应充分考虑到民众感受,真正把改进洒水技术、合理安排洒水时间等以人为本的细节落到实处。
要真正做到洒向人间都是爱,而不能洒向人间成祸害。
对于西安洒水结冰致30多车追尾以及非机动车骑行者和行人造成的损失,权利人有权索赔。
虽然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但生活常识是不用举证的。
因此,受害人可通过证人或监控举证洒水车洒水时温度在零下、发生的交通事故是因路面结冰打滑造成的即可。
虽然目前我国目前还没有因此将相关管理部门告上法庭的事例,但我们乐见有市民站出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以此倒逼相关公共管理服务部门加强管理、优化服务,让人们出行更安全。
避免“洒水结冰引发车祸”悲剧,关键在用心
中国安全生产网作者:邢承木 2017-11-24 11:27:39
11月20日早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西路中原大桥被市政部门洒过水后,冻结成冰。
17辆车行经此处,发生连环相撞,万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11月20日《大河报》)
近年来,关于洒水车的争议和投诉不断发生。
因洒水结冰导致市民摔伤、交通事故频发的报道,屡见报端。
不说其他地方,仅仅在郑州市,
就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了。
据了解,近的在今年1月份,远的在2014年,郑州都发生过洒水车洒水导致路面结冰引发骑车市民摔倒或交通事故的事情。
今冬,此问题再次上演,说明当地有关部门并没有真正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在安全上没有用心,没有上心。
没有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
惟有想在前、做到位,才能防患于未然。
小小洒水车,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和服务能力。
路面洒水作业看似简单,也存在着不少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
要坚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科学合理地制定洒水作业方案,把安全放在首位。
冬季缺乏降水,天干物燥,路面洒水本是件好事,但遇到严寒天气的时候,洒水可能会给群众出行和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个应该想到,也必须想到。
抓安全重在用心,贵在落实。
水在0℃会结冰,这是常识。
室外温度在零度以下时不实施洒水作业,相关市政部门也早有规定,关键是安全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
设定了人性化的洒水除尘制度,还需要认真的落实。
郑州市洒水结冰引发交通事故,再次给城市管理部门敲响警钟。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运行安全越来越重要,市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治理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深入细致排查城市风险点、危险源,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的发生。
要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就拿环卫洒水作业来说,要根据各个岗位的性质、特点和具体工作内容,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强化管理考核和严格奖惩等方式,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工作体系,人人多用心、多“未雨绸缪”,做到“心中有数”,自然能把“好事”办得更好,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洒水结冰引发42起车祸,道歉就完事?
文/王扬扬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月14日上午6点到上午8点半之间,安徽阜阳城区共接到了42起交通事故,而突然频发多起交通事故的原因令人大跌眼镜。
原来,当日凌晨4点多,当地环卫部门的洒水车在最低气温达到-5℃的严寒天气条件下仍然进行路面洒水清洁工作,导致阜阳城区多条道路结冰,进而导致多起交通事故的发生。
事件发生后,当地环卫部门向广大市民致歉,并表示会加强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42起交通事故,导致了多少车辆受损,司机受伤,又有多少路段因此陷入混乱瘫痪,这样严重的影响,环卫部门却只是一个道歉,加上一句“加强管理”就算是做出回应。
试问,交通事故造成的司机们的损失谁来负责,因此加大的交通治理压力谁来负责?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近几年,类似零下寒冬天洒水车上路工作导致路面结冰,最终引发多起交通事故的事件已在多地发生。
只是,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部门的回应往往八九不离十,道歉,承诺会加强管理,或严格落实、改善相关规范。
但是,问题已经发生了,“谁为事故买单”这个问题,却被他们不约而同地忽略了。
据报道,阜阳市相关部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阜城冬季白天洒水和夜间冲洗作业的通知》,其中要求室外温度在零度以下时,一般不实施夜间冲洗和白天洒水作业。
而很多发生事故的地方,也早已出台类似的规范或通知,强调室外温度在X℃以下时,洒水车不实施作业。
既然早有明文规定出台,环卫部门没有落实好,导致了交通事故,难道不应该为事故承担责任,不应该被追究失责吗?
除了环卫部门需要承担责任,做出赔偿或者惩罚失责人员外。
更重要的在于,我们需要反思,规范早就有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严重的事故出现,只是失误,还是规范没能得到落实?显然,就这件事而言,并不是偶然的失误,那原因便是规范没能得到落实了。
一个无法落实的规范,实质上形同虚设。
因此,如何让规范更好地落实,才是有关部门最重要的任务。
据洒水结冰这类事件的相关报道,不难发现其中有几个共同点:一是洒水车司机均表示洒水车上没有准确的温度计,无法知道是否需要停止洒水工作;二是洒水车司机没有收到任何暂时停止洒水的通知;三是市民们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结冰路滑的警告;四是规范中缺乏相应的问责机制。
由此,笔者认为,要想让冬季洒水作业的规范能够顺利准确地落实,避免事故的发生,至少需要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首先,气象部门与环卫部门应做好配合,在预计第二天可能导致洒水结冰天气条件的时候,及时发布通知,禁止洒水车上路工作;二是,如果上一环节出现失误,应及时采取措施,发布预警提醒市民小心结冰路滑,做好车辆防滑工作,并在容易结冰导致事故的路段提前竖起警告牌;三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究责机制,如果发生洒水结冰的事故,哪些部门需要担责,如何担责。
事故发生之后,不是道歉然后随便给出承诺就能完事。
唯有有关部门提高责任感,自觉承担责任;同时有意识地从事故中反思当前规范、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才能真正避免更多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