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有机

绿色有机

我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摘要:有机农业是低碳农业典型的成功模式之一, 但有机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有机农产品市场的发展。

有机农产品作为一种安全、健康的产品,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2003 年以后中国有机食品国内销售额每年增幅达30%,标志着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进入成长期。

但是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有机食品; 有机农产品; 问题; 措施;发展前景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农产品安全成为全社会关注和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生产更安全和更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提出有机农业等概念有机农产品是指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以及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生产出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

与其它农产品相比,有机农产品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①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它农产品则允许使用这些物质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②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土地从生产其它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则没有土地转换期的要求;③在数量上须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

因此,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

一、我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我国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东北及东南沿海各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趋势。

在有机食品企业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精深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北京和大连等省市,且数量增长较快。

据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GFDC)统计,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和有机转换农产品约有30大类,300~400个品种,主要以初级原料生产为主,种植业、野生采集产品多,水产(开放水域)、畜牧(放牧)、加工品少,其中种植业及其加工产品占68%,畜类产品占7%,水产类产品占8%,饮料类产品占8%,其他产品占9%。

到2006年底,我国约有2 300个企业,获得31家不同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认证,有机认证面积210万hm2,产量280万t;转换面积110万hm2,产量100万t;采集面积208万hm2,产量5万t。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及管理主要按照我国农业部2005 年8 月发布的《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意见》,执行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1)和已通过IFOAM国际认证认可的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的有机认证标准,也可参考国际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的相关标准和先进经验进行生产的全程管理。

1有机农业的生产基本原理有机农业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理论指导,以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完美结合为目标,其生产和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

坚持可持续发展和生产高品质的营养健康农产品是有机农业的根本目的。

有机农业以系统内营养物质循环为基石,注重培育充满生命活力的土壤。

土壤是有机农业的核心,有机农业利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自然调节机制,采用健康的作物栽培措施来防治病虫草害。

1.1 基地建设有机农业的作物种植首先要选择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较高土壤肥力的生产基地。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

1.2选种与栽培技术有机农业禁止使用转基因作物品种,应尽量选择有机种子或种苗。

作物栽培应采用作物轮作和间套作等形式以保护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肥力。

1.3 土壤培肥技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土壤肥力应符合GB15618—1995 中规定的I 类土壤的标准,二、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现状我国自1990年获得第1个有机食品认证以来 经过20多年的努力 有机食品获得了长足发展。

近年来,我国有机农产品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达30%,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东北及东南沿海各省份,呈现出明显的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趋势。

发展有机农产品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计划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农产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农产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截至2010年底 仅由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企业总数已达到1 202家 产品总数达到5 598个 产品实物总量333.73万t 认证面积248.71万hm2。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中国有机农产品生产以出口为目标,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及北美,几乎不存在国内市场。

主要出口的有机农产品为大豆、蔬菜、水稻和茶叶,出口量最大的有机农产品是有机蔬菜,80%出口至日本;出口量第二的是有机大田作物主要出口至日本和欧盟;出口量第三的是有机茶,主要出口至欧盟。

欧洲是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地区,出口的有机农产品除了有机茶还包括葵花籽、瓜子、芸豆、黑豆等;美国和日本则是中国有机农产品主要的出口国。

近几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年产量和年出口额增长率都在30%以上,根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数据,2004 年中国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总值为 2 亿多美元,出口有机农产品总值 1 亿多美元;2005 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创汇 2 亿多美元;2006 年,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值为 3.5 亿美元,占中国食品出口总值的1.2%,当年国内市场零售额为7.5 亿美元。

但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还较小,尚未达到1%。

所以与有机食品强国相比我国有机食品无论是规模还是发育程度都很低 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2.1生产规模小截至2005年,我国获得有机认证(含转换认证)的有机种植面积占总可耕地面积的0·76%,而欧美的有机产品生产面积占耕地面积5% -10%;占农业产值的0·1%,国际有机产品销售量占食品总量的3% -5%。

2.2分布区域不均衡目前我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基本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部各省区,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东北三省最大;从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来看,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市较占优势。

2.3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处于有机产品开发的初级阶段,生产的有机产品大多为蔬菜、水果、原粮等初级产品,其次为初级加工品如大米、茶叶等,深加工产品很少[9]。

目前我国有机农产品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性产品相当缺乏。

植物类产品中,茶叶、豆类和粮食作物比重很大,果蔬类有机产品的发展则跟不上国内外的需求。

2.4市场贸易与生产不协调我国有机食品出口额在近几年一直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根据国家认监委统计数据,2004年中国有机产业的生产总值为22·15亿元,出口有机产品总值12·39亿元(按国内价格计算,实际出口收入超过2亿美元),国内销售总额为2·80亿元,表明尚有超过30%的认证有机产品未能按照有机产品价格出售。

2.5分散农户与质量控制体系不协调我国目前的一家一户式经营体制已构成有机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中的最大障碍,如何把这些分散农户组织起来,统一按照有机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保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成为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主要任务。

2.6生态型技术开发与研究投入不够目前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多选在生态环境条件十分优越的偏远山区,土壤肥力的维持依靠自然的轮作及生草覆盖,病虫害的防治主要靠自然天敌平衡。

但这种体系十分被动,生产力也低,急需对传统技术进行研究和改造,开展新型生态技术的攻关。

2.7部分有机产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咨询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企业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机农产品咨询专家数量和咨询费用的限制,部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重认证结果、轻咨询工作,仅邀请质量认证咨询专家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很少向生产和加工技术专家咨询,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

2.8有机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一些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产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影响我国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15]。

三、发展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产业的对策及建议3.1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有机农产品的经营者而言,相对的投入成本比较高,因此为确保生产商生产有机农产品,各级政府应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3.2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有机农产品营销秩序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推进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建设和检验检测管理,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对有机农产品实行从种植、加工、包装,到运输、储藏、贸易的全程监督控制,为有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扫平障碍。

3.3 强化有机农产品质量,树立企业品牌鉴于当前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有机认证缺乏权威性和公信力、有机农产品质量不稳定、消费者对有机食品难以完全信任的背景,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应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要抓住有机农产品质量培育品牌。

质量是品牌产品的“生命线”。

3.4 从市场细分入手,把握好有机农产品的定价策略3.5 实施有机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大力拓展有机农产品市场结语: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展望我国有机农产品发展的起因不是出于生产者的环保理念和消费者健康理念,而是市场经济和产品贸易的刺激。

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10 年间,虽然借鉴了国外许多有益的理念、经验和技术,但有机农业发展还依赖于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2000 年以来,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迅速增长。

面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应采取一系列发展措施和对策。

宣传有机农业理念,循序渐进发展有机农业,使有机食品的生产由民间行为逐步转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最终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统一有机产品生产、销售和认证。

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初步阶段,农业生产技术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的转折点,要抓住机遇,加强有机农业理论的研究和有机农业技术体系的集成、开发、示范和推广。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建立严格的产品追溯体系,保障产系统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有机产品农业技术较强的特点,加强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农业行业认证机构的数量,提高整体认证水平。

国内的有机产品市场走上真正规范化和健康持续发展道路需要认证监管、质检、工商管理、卫生、环保、农业等部门的共同合作,在规范有机产品市场和保障有机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各自的职能。

此外,还应跟踪国际动态,学习发达国家在有机产品生产和市场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改进和完善中国有机产品生产技术,建立完善的销售管理诚信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