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
1.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2. 西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3.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

4. 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

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

5. 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

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

6. 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

二、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注重伦理道德教育注重伦理道德教育注重伦理道德教育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传授知识偏重于理论传授知识偏重于理论传授知识偏重于理论传授知识偏重于理论,以文科知识为主以文科知识为主以文科知识为主以文科知识为主从教育内容来看,古代教育内容以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强调修身正己和忠孝仁义。

2、教育内容较为全面教育内容较为全面教育内容较为全面教育内容较为全面。

丰富多彩丰富多彩丰富多彩丰富多彩中国古代教育具有伦理教育的特点,但从教育内容、社会需要和教育实践来看, 中国古代教育又是一种综合性教育, 有利于人在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如“六艺”教育西周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古代教育者有等级差别古代教育者有等级差别古代教育者有等级差别古代教育者有等级差别。

中国古代教育除在受教育者的贵贱等级上存在不平等现象和民族歧视外,还有明显的一个教育不平等现象:男女受教育权不平等。

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子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

因而说古代教育歧视现象严重。

4、古代教育政教合一古代教育政教合一古代教育政教合一。

官学私学并立官学私学并立官学私学并立官学私学并立“政教合一”指的是政治和教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致性。

教育是为政治服务的, 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过脱离政治、教育独立的思想。

“政教合一”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政府和教育机构的合一一教育机构即为政府部门之一。

5、孔子的“私学”,使“学在官府”发展到私人讲学,反映了奴隶制教育制度的崩溃以及新萌芽教育制度的发展。

6、从汉武帝到隋唐、宋元、明清,中央到地方的官办教育体系经历了建立、完善、衰败的发展过程。

汉武帝儒学教育加强了中央集权,隋唐教育和科举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明清教育则具有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

7. 封建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发展,知识的传播必然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

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中国封建教育是以培养封建官吏,适应封建统治需要为目的的,“学而优则仕”,所以事实上对科技的进步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教育与学风对科技进步起了反作用。

但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至宋元专业教育的贡献是较突出的,则应予以肯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