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

解释下面红色字、加【】的词及划横线的句子(一)(周二午)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

/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

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

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

/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

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

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

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

//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

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

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

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

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 (周三早)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着,深委任焉。

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

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

/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

后主频幸其第,及着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

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

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

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

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

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译文:孙玚[yáng],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

(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便:熟习,擅长】书牍文札【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章、书信等,如翰墨、书翰、文翰】。

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

适逢郢(yǐng)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

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结果)叛军败退奔逃。

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侍。

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奄:忽然,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举:攻取】外城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女三千余人。

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因: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

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用命:效忠、听命】献身效力。

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矫:假托,如矫命、矫诏】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为万户郡公。

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

到后来听说(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

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他们说:“我和王琳【陈:施展】才力【陈力:贡献才力】【协:合,共同】同尽臣责,一道【奖:辅佐,帮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勤:努力】。

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反问语气】”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诣:到】【阙:皇宫门前两边供了望的楼,宫阙,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到朝廷(表示归顺)。

高宗登上帝位之后,【以:动词,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着,(对他)非常【委任:信任】倚重。

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出:出京】镇守公安。

孙玚(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怀:安抚;服:使服从】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

后主继承帝位后,又【除: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

后主多次【幸: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意。

侣们(对他)没有不【倾心:向往仰慕】的。

(孙玚)因为【乞骸骨:乞:求,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年老多次请求退休,【补注: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但皇上)下达【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不许:不允许】请求。

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二)(周四午)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

授户曹,监和剂局。

隆兴元年,迁正字。

【累迁】着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言者论其超躐(越级升迁),罢,奉祠。

起知处州。

陛对,论力之所及者三,日日力,日国力,日人力,今尽以虚务耗之,上【嘉纳】。

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差者,以轻其役。

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

处多山田,南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于松阳、遂昌之间,引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万亩。

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中,《令》以绢计罚金,估价轻而论罪重,成大奏:承平时绢匹不及千钱,而估价过倍。

绍兴初年递增五分,为钱三千足。

今绢实贵,当倍时直。

上惊曰:是陷民之苛政。

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金宋最初的受书礼为君臣之礼,极尽屈辱,隆兴议和后改为叔侄之礼,但没有具体讨论接受国书的礼仪),上尝悔之。

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

国书专求徽钦二帝灵柩。

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金迎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帻效之。

至燕山行宫,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

初见金主,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日: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

捂笏出之。

金主大骇,曰:此岂献书处耶?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竞得全节而归。

(周五早)除中书舍人。

初,帝书崔蹇《政论》赐辅臣,成大奏曰:御书《政论》,意在饬纲纪,振积敝,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上称为知言。

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成大草诏,留诏七日不下,又【上疏】言之,遂罢。

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成大重赏檄群蛮使相疑,俄禽文才以献,即斩之。

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召对,除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两月,为言者所论,奉祠。

起知明州,奏罢海物之献。

会岁旱,奏移军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

以病【致仕】,进资政殿学士。

绍熙三年,加大学士。

四年薨。

(《宋史范成大传》,有删节)译文: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擢:提升】考中进士。

朝廷【授:授予】户曹之职,监管和剂局。

隆兴元年(1163),【迁:提升】为秘书省正字。

又【累迁:多次升调】,为着作佐郎,【除:被任命】为吏部郎官。

有人说他的【躐:liè,越级提升】升迁逾越等级,【罢:被罢去】职位,【奉:供奉】祠观。

后来【起:被起用】【知:主管,如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

亦称“知客”)。

】为处州知州。

入宫回答皇帝的提问,陈说力的内容包括三方面:日力、国力、人力,今天全部被不急的事务耗费掉,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处州百姓因抗争劳役而吵闹、争论,范成大为(此)创建了义役,按照家庭贫富程度出钱买田,资助承担徭役的人,来减轻他们的徭役。

此后范成大进宫上奏,说到此事,【诏:皇上于是下诏】颁布义役法在各路实行。

处州多山田,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在松阳、遂昌之间修建了通济堰,引导溪水流到四十里外,灌溉农田二十万亩。

通济堰因年岁久而坏,范成大走访故迹,派人垒石筑堤,建立堤闸四十九所,使上中下灌溉有条有序,百姓深得其利。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年间,《令》规定以绢为单位统计罚款的数额,法令中对绢价的评估便宜了【论:衡量,评定,如论罪、论功行赏】因而导致实际的判罚很重,范成大上奏说:“太平年代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法令中估的价超过实际几倍。

就算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定到三千也足够了。

但现在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直:通“值”,价格】翻一倍。

”皇上吃惊地说:“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苛政。

”于是律令中定的绢价增为四千,因而刑罚减轻了。

隆兴年间朝廷与金再次议和,却没有议定金国接受宋国国书的礼仪,皇上曾感到后悔。

调任范成大为起居郎,暂授资政殿大学士称号,【假:暂时代理职务,如假吏】(充当金国祈请国信使。

所送国书是专门为了请求接回徽宗和钦宗的灵柩一事。

皇上【面:当面】【谕: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告诉他自己对接受国书之事的看法,范成大请求一起写在国书中,(皇上)不答应。

金国迎接使者的人仰慕范成大的大名,以致效仿他戴巾帻。

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

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

”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

金主大吃一惊,说:“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金朝左右大臣用手板击他,要【起:使动用法】叫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

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越王阻止了他,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气节而归。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中书舍人。

开始,皇上书写崔寔【shí】的《政论》赐给辅臣,范成上称他说的是明智的话。

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诏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张说的任命最终被去除。

任命范成大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寇:入侵,侵犯】打边境,范成大用重赏使蛮人互相怀疑,不久,王文才【禽:通“擒”】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杀掉了他。

(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监司、郡守私自役使他们,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说这样不行,皇上下诏命令遵循旧法。

)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纳到幕下,不受小礼法的拘束。

皇上召范成大入宫对话,任命他【权: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如权署】暂代吏部尚书之职,拜官为参知政事。

两个月后,被谏官所【论:弹劾】奉命主管祠观。

被起用为明州知州,上奏请求罢除进献海物。

遇到干旱年,上奏调军队储蓄的米二十万石以【振:通“赈”】救济饥民,减去租米五万石。

范成大因生病请求休息,皇上提他为资政殿学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