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汉语“但是”的语法化
(8)然第八识无别自体 ,但是真心以不觉故 ,与 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义 。 (《禅源诠序 》卷上之一 )
(9)佛见三界六道悉是真性之相。但是众生迷 性而起 ,无别自体 。故云依性 。 (《禅源诠序 》卷上 之二 )
(10)说前所说境相 ,若起若灭 ,非唯无我 ,亦无 如上等法 。但是情识 虚妄变起 , 故云将识破 境也。 (《禅源诠序 》卷上之二 )
(19)彼 说自然大道 ,如此说真性 ,其实但是一 念能变见分 ;彼云元气如此一念初动 ,其实但是境界
之相 。 (《原人论 》) ( 20)但是众生著相外求 ,求之转失 ,使佛觅佛 ,
将心捉心 ,穷劫尽形 ,终不能得 。 (《传心法要 》) ( 21)但是贫寒速遍寻 ,无论好丑须济 (齐 )赴 。
(《敦煌变文集新书 》卷二 ) ( 22)言王子者 ,是国王之太子 ,或是远从 ,或是
(15)上来所述 ,但是提纲 。 (《禅源诠序 》卷下 之二 )
(16)见说被送来者不是唐叛人 ,但是界首牧牛 耕种百姓枉被捉来 。 (《入唐求法 》卷四 )
(17)若言但是喜怒爱恶 ,发动身口 ,令造业者 , 喜怒等情 ,乍起乍灭 ,自无其体 。将何为主而作业 耶 。 (《原人论 》)
(18)便悟 此身 , 但是众 缘 , 似和 合相 , 元无 我 人 。 (《原人论 》)
现代汉语中 ,“但 是 ”是一个转折连词 , 常常与 “虽然 ”成 对使 用 。如“她虽 然已 经 退休 了 , 但 是
(她 )仍然热心社会活动 ”。句子有主语时 , 主语必 然处于连词“但是 ”后面 ,由“但是 ”引出整个小句。 如上例不能说成“她但是仍然热心社会活动 ”。那 么 ,“但是 ”在古代汉语中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 王力 先生《汉语语法史 》认为 :“‘但 ’字作为副词时 , 是 ‘只 ’的意思 ,后来到了很晚的时候 ,才发展为连词 , 表示‘但是 ’。”[ 1 ]这代表了相当多学者的 观点 。他 又在《中国现代语法 》中还谈到 :“转折式的联结词 ‘然 ’和‘然而 ’是较古的形式 ,‘但 ’和‘但是 ’是现 代的形式 。”[ 2 ] 对此 本文探 讨两 个问 题 : 一是副 词 “但 ”发展 为连 词“但 是 ”,那 么双 音转折 连词“但 是 ”本身又是怎么来的呢 ? 有学者认为 ,“‘但是 ’由 ‘但 ’加后缀‘是 ’粘合而成为转折连词 ”[ 3 ] 。我们 知道 ,词缀 是由词 根演化来 的 ,笔 者认同今 天“但 是 ”的“是 ”是词缀 ,但这个词缀必然是由词根“是 ” 发展而来 ,我们只要将古代汉语中含有“但是 ”的语 例作一个分析就能看出它的演变发展过程 。二是王 力先生指出 ,但和“但 是 ”是现代的形式 ,那么在古 今汉语的演变过程中 ,转折连词“但是 ”究竟是在何 时出现 ,又是在何时完全成为转折连词的呢 ? 古汉 语中的“但是 ”最初不是转折连词 ,它经历了从单音 词连用到副词“只是 ,仅仅是 ”再到转折连词的发展 过程 ,其间还兼有过“凡是 ,只要 是 ”的用 法。它开 始用为转折连词是在晚唐至宋以后 , 宋代已经有较 多明确的转折连词的用例 ,清代则普遍用做转折连
(11)曹 溪荷泽 ,恐圆宗灭绝 ,遂呵毁住心伏心 等事 。但是除病 ,非除法也 。 (《禅源诠序 》卷上之 二)
(12)空宗 之言但是遮诠 ,性宗之言 有遮 有表。 (《禅源诠序 》卷下之一 )
(13)所 判教为三时五时者 ,但是渐教一 类 ,不 摄华严经等 。 (《禅源诠序 》卷下之一 )
(14)故十成佛 ,佛无别体 ,但是始觉 ,翻前第二 不觉 ,合前第一本觉 。 (《禅源诠序 》卷下之二 )
收稿日期 : 2010 - 01 - 11 作者简介 :丁烨 ( 1965 - ) ,女 ,江苏淮阴人 ,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 56 —
(2)但是如来方便之力 , 于一佛乘 , 分别 说三。 (《鸠摩译经 》)
根据上下文语义 ,例 (2)的“但是 ”应该释为“仅 仅是 ”。
宋代 ,有相当多的“但是 ”有转折连 词的 用法。 以《朱子语类 》为例 ,据笔者统计 ,《朱子语类 》中总 计有 110个“但是 ”,其中在句首作转折连词用的不 在少数 。例如 :
(30)亦能于壁间写字 ,但是墨较淡 ,不久又无。 (《朱子语类 》第三 )
(31)御 法而今尚可寻 ,但是今人寻得 ,亦无用 处 ,故不肯 。 (《朱子语类 》第五十五 )
( 26)吉祥鸟 ,最灵喜 ,出在台山岩长里 ,忽然现 出彩云中 ,但是人人皆顶礼 。 (《敦煌变文集新书 》 卷七 )
( 27)读经看教语言 ,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 一切言教 ,只有如今鉴觉性自己但不被一切有无诸 境转 ,是故导师 ,能照破一切有无境 ,法是金刚 ,即有 自由独立分 。 (《祖堂集 》卷第十四 )
隋唐以后 ,双音节 词“但是 ”的使用 逐渐 增多 , 为便于说明“但是 ”词性 、语义与其在句中位置的关 系 ,这里对语料库中的例子作穷尽式的列举 。例如 :
(3)观生如是 ,观灭亦然 ,生灭名字 ,但是假立。 (《小止观 》正修行第六 )
(4)此但是顿教 ,亦 名为 大乘 ,迷来经累劫 ,悟 则刹那间 。 (《六祖坛经 》一卷 ,敦煌本 )
谈 汉 语 “但 是 ”的 语 法 化
丁 烨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江苏 淮阴 223300)
摘要 :现代汉语中 ,“但是 ”是一个纯粹的转折连词 。不过古 汉语中 的“但是 ”最初 并不是 转折连词 ,它 经历了 从单 音词连用到双音节副词再到转折连词的发展过程 ,它开始用为转折连词起于晚唐 ,到了清代 演变过程已 基本完成 , “但是 ”在口 语中几乎完全成了转折连词 。 关键词 :转折连词 ;但是 ;性质 ;转变 中图分类号 : H13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5744 (2010) 02 - 0056 - 04
虽然此时有明确的转折连词用法 ,不过这一时 期的“但是 ”仍相当多用为“只是 ,仅仅是 ”。例如 :
(33)这但是说此三事为最重耳 。 (《朱子语类 》 卷第三十五 )
(34)颜子却但是不以我去压人 ,却尚有个人与 我相对在 。 (《朱子语类 》卷第三十五 )
— 57 —
‘止 ’的意义来的 。”[ 5 ]在文中他还说 :“‘只要 ’在古 白话中多说成‘但 ’, 还构成复合词‘但使 ’‘但凡 ’ ‘但须 ’等来使用 ,但现代几乎不用了 。”[ 5] 这里就间 接明确地指出了转折连词“但是 ”与“凡是 ,只要是 ” 没有关系 。
语料库中唐代文本没有见到转折连词的语例 , 但是 ,晚唐《罗氏藏 ·天下传孝十二时 》文本中有一 句“纵然子孙满河山 ,但是恩爱非前后 ”。此例“但 是 ”的转折意味很明显 ,基本可以说明转折连词“但 是 ”在晚唐已经出现了。宋代有比较多的转折连词 “但是 ”,晚唐的这个语例与之应该是一 脉相 承的 , 语言现象不可能以朝代为界 ,唐代完全没有 ,宋代一 下子就有了较多的语例 。
(1)但是其人 ,明为其开 ,非 其人则闭 ,审得其 人 ,则可以除疾 ,灾异自消 ,夷狄自降 ,不须兵革 ,皆 自消亡 。 ……有可为出不妄行 ,是其人则明 ,非其人 则不可行 。 (《太平经 》)
这部分内容 ,第一句“但是 其人 ,明为 其开 ,非 其人则闭 ……”与最后一句“……是其人则明 ,非其 人则不可行 ”相对 ,可以看出“但 ”与“是 ”是两个单 音节词连用 ,文中的“是 ”与“非 ”相对 ,联系上下文 , “非 ”是“不是 ”的意思 ,此处的“是 ”也就是判断词 了 。另外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 》对“非 ”的解释 也间接说明了“是 ”的性质 :“非 ,副词 , 表示 假设性 的否定 ,用在偏句或紧缩句的前头 ,后面常有其他词 跟它配合 ,常见的 格式有 : 非 ……则 ,可译为‘[要 ] 不是 ……就 ’。”[ 4 ]《太平经 》此 语例“是 ……则 ”与 “非 ……则 ”上下呼应 ,因此“是 ”的词性及用法一目 了然 ,“是 ”是一个单音节的判断词 。六 朝时期“但 是 ”的使用仍然十分少见 ,也仅仅见到一例 。例如 :
亲王 ,但是皇属 , 总得名为王子 。 (《敦煌变文集新 书 》卷二 )
( 23)释迦圣主慈悲力 ,但是众生总怜惜 。 (《敦 煌变文集新书 》卷二 )
(24)慈母心 ) (O表示系原本所缺 )
( 25)圣主委令权右地 ,但是凶奴尽总雠 。 (《敦 煌变文集新书 》卷五 )
(32)但是退而省察颜子之所为 ,则直是视听言 动无非礼也 ,此 则足 以发 夫子 之言也 。 (《朱子 语 类 》第二十四 )
此三例的“但是 ”从句子前后语义看 ,都是转折 连词的用法 ,例 ( 30)和例 (31)两例“但是 ”都处于 整个小句前面 ,“但是 ”后有句子主语 。例 (32)主语 省略 ,补出主语后 ,主语只能放在“但是 ”后面 ,不能 放在“但是 ”的前面 。所以实质上 ,这三句“但是 ”都 处于句子主语前面的句首位置。
( 28)则公一个病 ,但是诸人亦复如然 ? (《敦煌 变文集新书 》卷三 )
( 29)则公一人 ,但是世人亦复如是 ? (《敦煌变 文集新书 》卷三 )
隋唐总共有 27个例句 ,含 有 28个“但是 ”,其 中例 ( 19)有两个“但是 ”,根据上下文语义 , 可以概 括为三种用法 :其一 ,作“只是 ,仅仅是 ”意义的有例 ( 3)至例 (19) ;其二 ,作“凡是 ,只要是 ”意义的有例 ( 20)至例 (27) ;其三 ,作“还是 ”意义的有例 (28)至 例 (29) ,这种用法在其他地方没有见过 ,例子又少 , 难有代表力 。这里的 28个“但是 ”还没有一例有转 折连词的用法 。上述例子 ,从语义上看 ,解称为“只 是 ,仅仅是 ”的“但是 ”,在句中的位置都处于句子主 语后面 ,有些句子 主语省略了 , 表面上看“但是 ”处 于句首 ,实质补充出主语后仍然处于主语后面 。而 作“凡是 ,只要是 ”或者“还是 ”解的“但是 ”,则都处 于整个小句前面 ,此为二者不同的地方。这两种用 法在后来宋元明清都长期并存 ,因而有必要说清转 折连词“但是 ”与“只是 ,仅仅是 ”、“凡是 , 只要是 ” 两者的关系 。太田辰夫认为 :“‘但 ’和‘是 ’合在一 起的例子唐代很多 ,但多是‘凡是 ’、‘只要是 ’之意 , 它用于表转折似乎时代还要稍稍往后。”[ 5] 这句话 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误解 ,以为转折连词“但是 ”是从 “凡是 ,只要是 ”发展而来的 ,实际上太田辰夫也和 其他学 者一 样 , 认为 :“‘但 是 ’的‘但 ’是 从‘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