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11月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2013年11月国考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三体育学科高中学段真题答案解析


A.血液 B.细胞外液 C.汗液 D.细胞内液
9.人体在运动时外周阻力较大,主要来源于哪一血管( )
A.大静脉 B.小静脉 C.小动脉 D.大动脉
10.最大肌力测验通常是( )
A.50%衰减测验 B.倒立测验 C.台阶测验 D.1RM 测验
11.力竭运动后,下列哪一过程所需时间最短( )
A.肌糖原恢复 B.肌肉中乳酸消除 C.氧合血红蛋白恢复 D.肌肉中磷酸原恢复
4 次方成反比。因此,脑血管床血流阻力主要来自小血管(直径 20-40μ)静脉管腔大,动 脉管腔小,所以本题选 C
10.选 D 【解析】最大肌肉测验的训练目的是锻炼肌肉的最大力量,相对于耐力肌肉测验而言, 所以最大肌肉测验的特点是负重大,次数少,50%衰减、倒立测验和台阶测验负重都相对较小, 1RM 测验可以理解为最大力量,最大负荷重量练习。所以本题选 D 11.选 C 【解析】肌肉中磷酸原恢复 2~3 分钟;氧合血红蛋白恢复 1~2 分钟;肌糖原恢复 5~46 小 时;肌肉中乳酸消失 1~2 小时。所以本题选 C 12.选 B 【解析】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最重要区别是身体的练习,而身体的练习最 重要特点是大肌肉群活动的参与。所以本题选 B 13.选 A 【解析】女生月经期是可以参加适量体育活动的,避免大运动量即可,对身体是有益无 害的,但在女生月经时出现痛经的情况,则不应该参加体育锻炼。所以本题选 A 14.选 B 【解析】人体空腹血糖浓度 3.9~6.0mmol 之间,所以答案最接近的是 B 15.选 A 【解析】脑震荡(神经外科)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所以本题选 A 16.选 C 【解析】锁骨骨折、肱骨骨折(上臂)、指骨骨折(指节)的骨折都不需要进行大悬臂带 固定法,锁骨骨折采用“8”字形包扎法,肱骨骨折采用三角巾固定,指骨骨折采用包扎固定, 只有尺骨骨折(前臂)采用大悬臂带固定的方式。所以本题选 C 17.选 B 【解析】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而引起的晕厥称为重力性休克,症状如头晕、恶心、难受 等。过度训练、中暑晕厥和心源性晕厥(心输出量突然降低引起脑缺血而诱发的晕厥 可以简 单理解为心脏器官不健全)都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 B 18.选 D 【解析】需要消耗脂肪来产生能量时,酮体的生成就是来自于肝内脂肪酸的分解,脂肪
12.运动技能学习与文化知识学习的本质区别体现在( )
A.神经元间形成的环路联系
B.大肌肉群活动的参与
C.短时间记忆与长时记忆
D.海马活动的参与
13.哪种情况下女生应该暂停体育活动( )
A.月经期腹痛 B.月经血量少 C.月经前期 D.月经后期
14.人体空腹血糖浓度正常值为( )
A.2.8~5.5mmol B.3.8~5.5mmol C.8.0~10.0mmol D.4.4~6.6mmol
27.在 3 分投篮区投篮时,上升球被 3 分线上的防守队员触及中篮,判罚( )
A.进攻方得 2 分 B.进攻方得 3 分 C.防守队员违例 D.得分无效
28.在排球比赛中,身体任何部位将球接住或抛出,即被判( )
A.连击犯规 B.持球犯规 C.发球犯规 D.击球犯规
29.垫上运动的动作类型主要有( )
18.脂肪在哪一器官氧化不完全产生酮体( )
A.肾脏 B.脾脏 C.心脏 D.肝脏
19.体育的主要属性除了教育性、娱乐性和社会性之外更重要的是( )
A.健身性 B.表演性 C.经济性 D.艺术性
20.属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课程目标是( )
A.提高生活水平 B.提高智力水平 C.提高裁判水平 D.养成运动兴趣,爱好与特长
(1)试分析王同学运球技能形成的生理学机制(9 分)
(2)请列出 2 种纠正运球时“低头看球的教学手段”(6 分)
40.评析以下教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认知目标:初步掌握脚背正面踢地滚球和停地
滚球的技术动作概念和要领
能力目标:了解和熟悉脚背正面踢地滚球的技
教学目标
术动作,并学会运用停地滚球的技术,锻炼学
A.事物发展规律
B.一般教学规律
C.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D.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36.简述关节韧带损伤的原因、症状和处理方法。 37.简述体育的教育功能。 38. 简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课程教学评价的内容。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39.王同学参加篮球学习,刚接触篮球学习的时候,总是低头看球,运球非常不灵活,
15.判断脑震荡的主要依据是伤后即刻出现( )
A.短时间的意识障碍 B.有明显的头部外伤 C.血压异常 D.脉搏异常
16.哪一部位的骨折宜采用大悬臂带固定( )
A.锁骨骨折 B.肱骨骨折 C.尺骨骨折 D.指骨骨折
17.较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即刻站立休息,运动员会出现( )
A.过度训练 B.重力性休克 C.中暑晕厥 D.心源性晕厥
生的灵敏、速度和耐力素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脚 背 正 面 踢 教师进行讲解示范
学生先进行固定球练习,熟悉动作
地滚球 5’ 巡视队伍,指导练习
在进行有球练习,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停 地 滚 球 技 教师进行讲解示范
术 5’
巡视队伍,指导练习
组织比赛
担任裁判 执法比赛
6.在 100M 赛跑在,机体主要供能系统是( )
A.磷酸源系统 B.乳酸能系统 C.有氧氧化能系统 D.乳酸能和有氧氧化系统
7.慢肌纤维与快肌纤维相比较,其生理特征表现为( )
A.收缩速度慢,力量小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弱
C.收缩速度慢,力量大
D.收缩速度快,抗疲劳强
8.运动员在高温环境下训练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紊乱,机体内环境是指( )
A.随机分组 B.水平分组 C.异质分组 D.学生自愿分组
24.体育课研究式教学的开始环节是( )
A.创设问题 B.创设情境 C.学生尝试练习 D.学生尝试比赛
2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自主学习特点( )
A.能动性 B..独立性 C.强制性 D.创造性
26.影响足球踢旋转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 )
A.支撑脚的选位 B.踢球腿的摆动 C.踢球后的随前动作 D.脚触球部位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设计意图。
高二(1)班女生,36 人,教学内容:1、屈体后滚翻(新授课)2、素质练习(30m 蛙跳 接力赛)教学条件:屈体后滚翻技术挂图 1 张,体操垫 9 块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组织形式
设计意图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A.教学目标环节 B.教学策略环节 C.教学内容环节 D.教学过程环节
33.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价,其最终目的是( )
A.选拔 B.排名 C.甄别 D.发展
34.在体育教学中,动作结构与所学技术动作相似的简单练习称为( )
A.综合性练习 B.一般性练习 C.辅助性练习 D.模仿性练习
35.在体育课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安排应遵循( )
篮球经常“跑掉”。在后来老师的帮助和教导下,慢慢的王同学可以不再低头看球,而且运球
也非常灵活,球也不会再跑掉。但是一到比赛中,王同学就非常紧张,老师把他换上场,他
技术动作僵硬,又低头运球,经常失误。老师在比赛后对王同学进行了强化的训练和纠正,
之后王同学在比赛中得到改进,运球技术运用和掌握都很熟练。
模拟实战 10’
学生分组练习,一名学生脚背正面踢地滚 球传给对面的学生,学生停好,再将球传 回,依次练习 学生参加比赛 在比赛中体会技术动作要 领
(1)分析该案例的教学目标制定是否合理,为什么?(7 分) (2)指出该案例的教法、学法及时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8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0 分) 41.根据下列材料,按附表的格式,设计 25 分钟运动技能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
A.转体、摆动、落地
B.滚翻、平衡、手翻
C.翻腾、平衡、落地
D.翻腾、滑步、鱼跃
30.在 110 米栏比赛中,优秀运动员从起跑到第一栏,一般采用( )
A.12 步 B.10 步 C.8 步 D.6 步
31.武术的本质功能是( )
A.比赛表演 B.娱悦身心 C.修身养性 D.防身自卫
32.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落实在哪一环节( )
3. 负责正踢腿主要练习哪些肌肉的力量( )
A.腹直肌和股薄肌 B.腹直肌和骨后肌群 C.髂腰肌和骨直肌 D.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
4.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后,通过哪条血管进入肝脏( )
A.肝固有动脉 B.肾动脉 C.脾静脉 D.门静脉
பைடு நூலகம்
5.正脚背踢球时,下列哪块肌肉产生爆发式收缩( )
A.腹直肌 B.股四头肌 C.腓肠肌 D.臀大肌
大量分解,大量脂肪酸分解成酮体。所以本题选 D 19.选 A 【解析】体育区别于其他最重要的区别即体育具有健身性,这是其他所无法替代的。所
以本题选 A 20.选 D 【解析】《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
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养成运动兴趣,爱好与特长即属于运动 参与领域,所以本题选 D
2013 年全国中学教师资格证专业科目考试
体育与健康科目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 大脑可以随意支配的肌肉是( )
A.骨骼肌 B.心肌 C.血管平滑肌 D.子宫平滑肌
2. 正常解剖姿势下,髋关节外展幅度有限,但有的运动员侧踢腿可达 180°,其主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