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理学科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冯梅
地理学科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冯梅
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 有稻田、旱地、菜地和水生作物地。 其上图指标一般为图上25mm2
2020/3/25
14
02-园地
• 定义:指连片人工种植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集 约经营的,以采集果实、叶、根、茎等为主的,覆 盖度大于50%的土地。包括各种乔灌木、热带作物以 及果树苗圃等用地。
地理国情普查中,园地包括:果园(乔灌果园、藤本果园、草本果 园)、茶园、桑园、橡胶园、苗圃花圃及其他园地(乔灌、藤 本、草本)七个二级分类,六个三级分类。最小图斑为实地 400平方米;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
✓ 房屋建筑区内部的路面宽度小于等于5米的道路,可以 不单独归类,并入其所在的房屋建筑区一类的图斑中。
2020/3/25
12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预见性
–对于正在发生变化且变化周期较短的类型,如即将完工 的建筑工地、栽种果树幼苗的耕地等,在普查时点规定 的时间,按照通常规律可预见会变为另一种类型。但采 集信息时依据的影像或当前的状态并不能完全体现将来 普查时点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理:
2020/3/25
20
041 天然草地
• 041 天然草地:以天然生长或半人工培育的草本植物为主覆盖的 地表。一般未经改良或经过不破坏天然植被条件下的改良,用于 放牧或割草,包括以牧为主的树木覆盖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 和灌丛草地。
• 0411 高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大于50 %的天然草地、改良草地 和割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条件较好,草被生长茂密。
2020/3/25
13
5. 重要内容与指标说明
• 01-耕地
–定义:
• 经过开垦种植农作物,经常耕耘管理的土地。包括熟耕地、 新开发整理荒地、以农为主的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 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林木覆盖度在 50%以下)。
地表覆盖中,耕地分水田、旱地2个二级分类。最小图斑为实地 400平方米;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
– 但这一原则并不能绝对化。由于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有时候 很难严格区分某类型是属于土地利用类型还是土地覆盖类型。
– 例如:
• 耕地,严格从地表覆盖的角度来讲,应该从生长的农作物来进行地表覆盖 类型定义,要按照这一原则反映地表覆盖的客观状态,1年中需要多期影像 才可能,由于目前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原因,这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对 这种范围的地表进行时间尺度上的综合,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耕地这一更 偏向土地利用的类型。
编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20/总3/计25
一级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房屋建筑(区) 道路 构筑物 人工堆掘地 裸露地表 水域 地理单元 地形
12类
包含的二级类数量 2
7 8 2 5 4 9 4 5 5 4 3
58类
包含的三级类数量 2
9 12 8 10 4 28 14 5 8 30 3
–其他在空间上被多种类型立体层叠覆盖的情况,地表覆盖分类
一般采用“就近就大”的原则,即以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类型为
2020/3/2主5 。
11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狭长覆盖类型处理
✓ 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连片区域内部斑块之间的 田埂、小路、水渠、林带等狭长条带,如果宽度在5米 以下,或者连片达不到实地400平米的,可以就近归并 到相邻的耕地、库塘、固化池、大棚等类型中。
–对于树冠遮蔽道路、树冠遮蔽沟渠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植 被归类;地理要素(地理实体)中按照道路和沟渠的要求采集。
–对于高架路,不考虑路下的情况,地表覆盖中按照上层道路归 入路面;
–有屋顶绿化的范围,应归入房屋建筑或房屋建筑区;
–桥面跨越大面积的水面,应归入水体类型;跨域峡谷,应按照
地面的实际覆盖归类。
地表覆盖中,草地分天然草地(高、中、低覆盖度草地)和人 工草地(牧草地、绿化草地、固沙草地、护坡草地和其他草 地)。仅作地表覆盖分类表示
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有高草地(指高杆草本植物的草 地)、草地(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绿地)、半荒草地和荒草地; • 采集指标要求: –天然草地最小图斑面积为1600平方米 –人工草地最小图斑面积为400平方米
交通
境界与政区(需扩展)
地形地貌
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以重构和 统计分析为主,不进行数据生产
土地覆盖(需新制定)
有利于与行业部门的应用 需求相结合
8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所见即所得
– 由于地表覆盖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地表覆盖物的物理特性,而非土地利用分类中 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因此从分类判读的原则方法角度来说,可以称为“所 见即所得”。
• 0313 针阔混交林:针阔两类乔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65%
2(020含/3/)25 的乔木林。
17
032 灌木林
• 032 灌木林:由生长低矮的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林冠覆盖面积占65%以上) 构成植被,林木覆盖度大于30%,高度一般低于5m。(GB/T 14721-2010)
• 0321 阔叶灌木林:由阔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5m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的 植被类型。
• 0322 针叶灌木林:由针叶灌木、灌丛和通常低于5m的小乔木组成的植被组成 的植被类型。
• 0323 针阔混交灌木林:针阔两类灌木混生,但林冠覆盖面积都不超过65% (含)的灌木林。自然状态的针阔混交灌木林比较少见。
2020/3/25
18
• 033 乔灌混合林:由乔木和灌木交替生长混合覆盖但两者林冠覆盖面 积各自都不超过65%,且树木总体覆盖度大于30%的地表。
• 0421 牧草地:由人工种植的用于放牧或饲料的牧草覆盖的草地。最 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
---地表覆盖与编辑
冯梅 河南省遥感测绘院
2014年3月19日
2019/2/20
2019/2/20
1
主要内容
1. 地表覆盖分类原则
2. 地表覆盖分类内容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5. 重要内容与指标说明
6. 地表覆盖与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7. 地表覆盖要素的编辑
• 0311 阔叶林:由双子叶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森林,阔叶树合计占65%以 上(GB/T 14721-2010)。有冬季落叶的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林)和 四季常绿的常绿阔叶林(又称照叶林)两种类型。
• 0312 针叶林:由松、柏、杉等裸子植物的乔木树种为主构成的森林, 针叶树合计占65%以上。(GB/T 14721-2010)
• 0412 中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为20 %~50 % 的天然草地和改良 草地,此类草地一般水分不足,草被较稀疏。
• 0413 低覆盖度草地:指覆盖度为10%~20%的天然草地,此类草 地水分缺乏,草被稀疏,牧业利用条件较差。
2020/3/25
21
042 人工草地
• 042 人工草地:通过耕翻、完全破坏、清除原有天然植被后,人为播 种、栽培建植的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植被及其生长的土地,包含 人工栽植林木覆盖度小于10%的人工疏灌丛群落或疏林群落及其生长 的土地。包括饲用为主要目的的人工牧草地和特殊用途如改善环境的 绿化草地。
地形图中,属植被与土质类,含有成林(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 交林)、灌木林(密集、稀疏灌木林等)、竹林、疏林等
• 采集指标要求:最小图斑面积为1600平方米
2020/3/25
16
031-乔木林
• 031 乔木林:由具有高大明显主干的非攀缘性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 (林冠覆盖面积占65%以上)构成的植被,高度一般大于5米。其中,乔 木林带行数应在两行以上且行距小于等于4m或林冠冠幅垂直投影宽度在 10m以上,树木郁闭度大于0.2。(GB/T 14721-2010)
对属性准确性要求更迫切
2020/3/25
7
3. 普查分类与地形图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
序号 基础地理信息分类 1 定位基础 2 水系 3 居民地及设施 4 交通 5 管线 6 境界与政区 7 地貌
8 植被与土质 9
2020/3/25
国情普查类别
说明
水系
可逐渐与基础地理信息采
居民地及设施(需扩展) 集或更新相结合
– 采用自然优先原则的前提是难以区分其具体成因。从人与环境的关系 角度来说,人类的任何活动结果都终将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因此无法 判定的情况下,归入偏自然的类别,出错概率更低,更符合自然规律。
2020/3/25
10
4. 地表覆盖归类基本方法
• 立体覆盖
–对于高低不同植被的立体覆盖范围,如乔木林下有灌木,果树 下面有疏菜等情况,以顶层树冠的优势类型确定其植被覆盖类 型;
• 0370人工幼林:人工种植的未成林。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 400平方米。
• 0380 稀疏灌丛:在荒漠或植被稀疏地区丘团状生长的低矮灌木或灌草 丛,成群分布,但平均覆盖度低于30%,大于10%的地表。
2020/3/25
19
04-草地
• 定义:以草本植物为主连片覆盖的地表。包括覆盖度在10%以上 的各类草地,含以牧为主的灌丛草地和林木覆盖度在10%以下的 疏林草地。
• 034 竹林:以全部由各类竹子组成的纯林或仅混生少量针阔叶树种的 植被类型。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 035 疏林:指由各类林木组成但覆盖度较低,郁闭度在0.1~0.2的林地。 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面积为1600平方米。
• 036 绿化林地:居民地一定范围内人工种植的绿化树木覆盖形成的片 状或带状区域(不包括楼顶种植的树木)。最小图斑对应的地面实地 面积为2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