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三法

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三法

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三法
发表时间:2011-10-08T14:20:15.24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罗康林[导读]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

◎罗康林
(贵州省天柱县远口镇中学,贵州天柱 556607)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47-01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

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丰富,语文基本功不扎实,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极大的障碍。

作文训练中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观察、审题和构思等写作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根据当前课题条件和已有的经验,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或联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的思维方法”。

[1]它既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也是一种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在教学、仿生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无一不渗和着发散思维的重要成份。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即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下面略谈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的三种方法。

一、在观察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观察是学生摄取原始生活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中,他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一系列的事,但他们大都是视而不见,闻而不思,大脑中没有留下任何意象。

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他们如何学会去观察事物,摄取写作素材。

如指导学生写一个静物。

首先,出示一支白色粉笔,启发谈话:“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一支粉笔,看到这支粉笔,大家会想起些什么?”学生回答:“粉笔是用来写字的。

”“粉笔是白色的。

”“粉笔圆圆的,一头大一头小。

”学生只能从事物的用途、颜色和形状等方面来感知哪些个别的、具体的形象,思维没有展开。

然后,进一步点拨:“哪些物或人和粉笔有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后争着发言:“教室和黑板”、“老师和学生”、“老师辛勤培育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看到粉笔使我想起了老师头上的白发”、“粉笔磨掉的是自己,留下的是智慧”。

学生即刻能从一支粉笔的颜色、用途等本质属性,拓宽到与它有关的人或物,思维得到了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二、在审题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要写好作文,审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由于学生各自对生活的感受和思维指向存在着差异,因而有可能对题目的题意、题旨、所用材料的审定质量和轻重有所不同。

如对《傻爸爸》的审题,学生一般只能将爸爸的“傻”定格在“真傻”上,这样审题虽然没有离题,但是太实在了,写起来就显得十分苍白。

如果沿着“傻”正向发散,让学生从爸爸傻中不傻来思考,在突出爸爸某些高尚的、可敬的品质上下功夫;或是放弃文眼中的“傻”逆向发散,从爸爸的精明来思考,在“精明”成“精”的爸爸也失算上下功夫,来达到突出题目的题旨“傻”。

这样的审题就显得灵活,主题更深沉,人物更鲜活。

三、在构思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审好题后,接着面临的问题就是写什么,怎么写。

写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由于学生接触生活、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的材料有限,加之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太注意观察、思考、作文固然感到吃力。

因此教师须加强指导他们去体验、去发现,激发写作的欲望。

“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如何表达自己的话,使自己的话更新、更奇、更有自己的特色,这便是构思。

发散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构思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去分析和提炼写作材料,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

如写《我的小房间》,学生可以从房间的摆设来安排写作内容;可以从房间所处的环境写自己的小天地;也可以从“小”中见“大”来写房间的小书柜、小书桌,书柜书桌虽小,但那里面蕴含着父母的希望,藏着自己的理想,这样,就把主题的内涵扩大了;还可以把房间写成逃避父母惩罚的“避难所”。

总而言之,奇特新颖、独树一帜的构思,能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发散思维训练还能使学生在构思过程中出现“顿悟”,产生灵感,问题得到突破,获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萌发出一种写不完道不尽的写作冲动。

就象当代作家王汶石说的那样:“它就像一只擦亮了的火柴投到油库里,一切需要用的生活记忆都燃起来了,一切细节都忽然发亮,互不相关的事物,在一条红线上联系了起来,向一个焦点上集中、凝结”[2]。

一次作文课,我以学生写过的《一件小事》为题,让他们旧题新作,要求不要与原来写的内容重复,立意要新,构思要巧。

一位学生选择了一团废纸来写。

在一次大扫除后,他随手将一团废纸扔在教室的地板上,当他把作业交到老师办公室回到教室,发现非常清洁的教室却有一团纸,心里十分气愤,将丢纸团的人指责得一无是处,突然,纸团说起话来:“别生气了,亲爱的主人,还是把我捡到垃圾坑里去吧。

”短短一语,却道出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极具戏剧性和幽默感,其构思之巧,于初中学生而言,可算上乘。

值得注意的是,作文教学发散思维训练,绝不能离开学生具体的感性认识材料,没有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对学生进行这样或那样的写作技巧训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学生不断观察、体验、比较、分析、研究、综合和提炼生活材料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心理学》彭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创作经验漫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2页。

作者简介:罗康林,1962年6月出生,男,籍贯贵州省天柱县,苗族,1982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天柱县远口中学一级教师,校长,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