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自我测评]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提示:商代的附属国是被征服或主动臣服于商王的,附属国的首领由商王册封,但与商王基本上没有血缘宗亲关系;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基本保持独立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发生战争。
而西周的诸侯则是被周王分封到地方的,被封诸侯或是周王的宗亲,或者通过姻亲与周王形成宗法关系,诸侯与周王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周王的势力渗透到诸侯国,周王派代表监督诸侯,对诸侯国的控制加强了,诸侯国的自主权有所削减,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了;周初有的诸侯国打破商朝附属国的血缘界限,成为人口构成复杂的更有活力的新兴封国。
2.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提示: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
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
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
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
②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位继承土地、财产和权力;嫡长子以外的子弟为小宗,降位继承。
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
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
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
作用:巩固分封制度,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3.举例说明礼乐制度与宗法分封制的关系。
提示: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依据礼乐制度,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
第二课[自我测评]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秦朝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以皇权至上、中央集权为基本特征;中央政府以三公九卿为主组成,地方政权分为郡、县两级;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课[自我测评]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提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后者更为突出,因为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明了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延续,宋朝以另外的方式继续分割相权。
元朝出现反复,出现权力集中的现象,相权一度得到扩大。
2.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提示:监察、谏议制度虽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低效,但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四课[自我测评]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汉朝初年之所以出现“七国之乱”,主要是由于诸侯王国势力的膨胀和反叛中央造成的;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主要是由于地方藩镇割据和中央权威缺失而造成的。
其共同原因是由于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
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提示:相同之处:目的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内容上,都曾经用分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都用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
不同之处:汉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措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同时用划分州郡和设置刺史的方法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与宋太祖相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略小。
宋太祖严格控制军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空前庞大,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
3.根据本课的内容,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特点。
提示:皇权和相权的长期斗争,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自秦至清,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自秦统一到隋唐以前,宰相的权力很大,也比较集中,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隋唐至宋朝,以不同的方式分散宰相权力,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明清时期废除宰相,皇权专制登峰造极。
第五课[自我测评]1.古希腊城邦有什么主要特点?城邦殖民运动的后果是什么?提示: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殖民运动的最初起因是本邦的条件无法满足生存需要而被迫移民,后来则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
殖民扩张促进了古希腊城邦的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希腊世界。
2.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又有何共同点?提示:主要有贵族制和民主制,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
贵族制由元老院或贵族会议掌握着最高权力。
民主制下公民大会拥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
寡头制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
君主制与僭主制都是个人专制,但后者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的。
共同点:都是小国寡民;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政体组成的要素之一,都有公民大会的机构。
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政体下,公民大会的地位是不同的。
第六课[自我测评]1.雅典民主政体是怎样产生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提示:雅典民主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历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2.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提示:实行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在法治的基础上实行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有一定成效,但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留有“漏洞”,那就是将军职位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将军。
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上层奴隶主手中。
3.雅典民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提示:①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历长期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②雅典民主实现了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的设想,对地中海沿岸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西方国家所借鉴。
③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前者是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后者则采取代议制,是“大国众民”的产物。
④雅典民主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⑤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是狭隘的民主。
第七课[自我测评]1.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哪些措施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利益?提示:罗马贵族共和制为了防止个人专权,设执政官两名,选举产生,权力相等,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
元老院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
公民大会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的提案。
设保民官监督政府行为,协调贵族和平民的利益。
2.《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提示:《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
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
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为什么说它集罗马法之大成?如何评价它的历史地位?提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四部法典组成。
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
它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第八课第九课[自我测评]1.美国开国元勋们在什么情况下创立了联邦制?提示:在邦联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时。
2.如何理解联邦宪法中的分权和制衡原则?提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美国总统和英国国王(或女王)的职权有何异同?提示:美国总统有行政权、部分立法否决权,而且有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权。
英国国王(或女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第十课[自我测评〕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提示:德意志帝国为君主立宪制;1875年的法国为总统共和制。
(1)相同点:两国议会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帅。
(2)不同点:①德国议会权力受制于皇帝和首相,法国议会立法独立。
②德意志帝国元首(皇帝)不须对议会负责,法国国家元首(总统)要向议会负责;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绝对的行政权,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
③德意志帝国虽然是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但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包括官职任免权、立法权、军权等,并能召集、延期或结束议会,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第十二课[自我测评]1.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哪些主要权益?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提示:《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五口通商,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大开;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的安全;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得以掠卖中国人口,获取利益;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2.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提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楠京条绷。
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十三课[自我测评]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局限性是什么?提示:①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外,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也是相关的因素。
②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地上天国”,最终却归于失败,这表明了它单纯依靠农民阶级来完成争取独立、富强等历史任务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