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梧高速河口至平台段第十四合同段第三施工处T梁施工组织设计(C版)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一分公司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 (3)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结构概况 (3)第二章T梁预制场施工组织设计 (5)一、概述 (5)二. T梁预制 (5)三、T梁运梁施工工艺 (12)四、底座构件受力计算 (15)第三章T梁架设施工组织设计 (16)第四章 T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1)第五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5)第六章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28)第七章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措施 (30)第八章重要环境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35)广梧高速十四标三处T梁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一、编制依据1、《广梧高速公路双凤至平台段第十四施工图》2、《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4、《桥涵施工手册》(1999.1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9、《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粤公程质安(2007)120号二、工程结构概况(一) 工程概况广梧高速公路十四标三处工程施工范围包括连城河大桥、大用跨线桥、路下寨高架桥和路下寨跨线桥等共四座桥,其工程概况如下:1、连城河大桥(里程:K98+600~K99+120)连城河大桥在路线上处于整体式路基段,左、右幅桥梁布置不等长,在大桩号处有40m长属于半路半桥设计,左幅中心里程K98+840,桥跨组合12×40,桥长481.2m,右幅中心里程K98+855,桥跨组合13×40,桥长521.2m,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刚构T梁。
2、大用跨线桥(里程:K96+391.0~K98+341.0)大用跨线桥(里程:K96+391.0~K98+341.0),该桥桥跨组合为(48×40+30)米,左、右幅等长,桥长为1957.0m。
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刚构T梁。
共有直径为1.5米、1.8米、2.0米的桩359根,墩柱宽3.6米,壁厚分别为1.8米、2.0米实心墩。
3、路下寨高架桥(里程:K95+761.0~K96+391.0)路下寨高架桥(里程:K95+761.0~K96+391.0),该桥桥跨为左幅(3×30+12×40+2×30)米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刚构体系T梁,桥梁长度630.6m,中心桩号K96+076,右幅桥跨(14×40)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刚构T梁。
桥梁长564.1米,中心桩号K96+051.共有直径1.5米、2.0米、2.5米的桩67根。
墩柱采用Φ180cm、Φ230cm双圆柱墩。
4、路下寨跨线桥(里程:K95+090~K95+560)本桥主线跨县道X472,路线上处于整体式路基段,由于起点连接黄茅冲隧道,桥梁前段对应隧道路线设置,中央分隔带为0.5m,然后渐变到3m,左幅中心里程K95+325,桥跨组合30+11×40,桥长470m,右幅中心里程K95+327,桥跨组合26+11×40,桥长466m,上部构造为预应力砼先简支后连续刚构T梁。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80km/h;3)、桥梁宽度:左幅桥桥面宽13.3m,净宽12.5m,右幅桥宽11.8m,净宽11m;4)、桥梁最大设计纵坡3%;5)、竖曲线半径:R=50000m;6)、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7)、地震基本烈度:VII级;第二章 T 梁预制场施工组织设计一、概述连城河大桥、大用跨线桥、路下寨跨线桥和路下寨高架桥上构均为预应力T 梁,预制T 梁预计片数968片,白石坑高架桥T 梁160片,总计1128片,有40m ,30m 和26m 三种,其中连城河大桥共有40mT 梁137片,路下寨跨线桥共有40mT 梁110片、30m 及26mT 梁各5片,大用跨线桥T 梁片数539片,其中40米T 梁528片,30米T 梁11片,路下寨高架桥T 梁片数172片,其中40米T 梁142片,30米T 梁30片。
T 梁施工工期约为17个月,预制T 梁采用集中预制,轮胎式运梁平车运梁,架梁机架设就位的施工方法。
预制场布设在K98+340~K98+600的260m 路基段范围内,沿省道S279开设便道进入k98+450路基段范围,进行预制T 梁施工中的转运钢筋、模板等。
预制场的底座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根据构造要求适当配置架立钢筋(详见附图)。
在浇筑底座前应当平装场地,并压实地基,以保证底座有足够的基底承载力。
由于场地大小限制,靠近连城河侧的2排底座先不制作,将该场地留作拼装架桥机,待架桥机架好后再制作。
在预制场底座两侧各安装2台5t 单轨龙门吊,用做吊装模板、钢筋等。
T 梁运输均采用轮胎式运梁平车,起梁采用2台80t 大型龙门吊起梁,T 梁装运梁到运梁平车上,由运梁通道运输到架桥机喂梁位置。
T 梁预制均采用50号混凝土,预应力采用符合GB/T5224-1995标准,Rby=1860Mpa 的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公称直径mm s 2.15Φ,弹性模量MPa E s 5.1095.1⨯=,钢束采用OVM15型锚具,腹板预应力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
墩顶桥面现浇层负弯矩钢束采用BM15(P )型扁锚及其配套设备,管道采用扁形金属波纹管成型。
要求波纹管钢带厚度不小于0.35mm 。
T 梁吊装重量约78吨(26 m )、90吨(30 m )和120吨(40 m )。
二、T 梁预制1、预制场总体部署1)场地选址预制场布设在K98+340~K98+600的260m 路基段范围内,沿省道S279开设便道进入k98+450路基段范围,进行预制T 梁施工中的转运钢筋、模板等。
2)底座布置根据工期安排,每月生产70片梁,需预制底座24个(前期在路基上布置12个,待架梁机预拼吊完第一孔梁前移除去后在原架梁机预拼场地加设12个底座),详细布置见底座布置图,按9天一片梁,配中模板6套、边模3套(120米)。
底座两侧各设2台5t单轨龙门吊用做起吊模板、钢筋等重物。
起吊梁采用2台80吨大型龙门吊,4台龙门吊共用轨道。
具体布置见《预制场平面布置图》底座由三种规格,考虑到T梁张拉后会向上拱起,因此T梁两端的底座的抗压要求更高,按照T梁自重的一般计算,两端的底座承受60t的荷载。
考虑到有三种规格的T梁,因此为了每个底座设置4个大底座,分别用于26m,30m,40mT梁的预制。
端头的大支座为共用支座。
由于场地大小限制,靠近连城河侧的2排底座先不制作,将该场地留作拼装架桥机,待架桥机架好后再布置底座。
T梁底座安装时,必须精确测量放样,按设计图要求设置相应的预拱度。
端头墩和立柱采用扩大基础结构,并配置Φ18和Φ10的钢筋,底座由5#角钢组成角架,浇注砼底座,T梁底模由6mm钢板铺于底座上组成。
3)主要设备配置钢筋及模板施工:配2套5T单轨龙门吊、2台80吨龙门吊。
移梁、运梁设备:轮胎式运梁平车3套。
梁起吊安装设备:架梁机一台(40mT梁)、80吨龙门吊2台。
底座施工流程图4)预制场建设路基段施工完毕,位于底板处的路基面浇筑10cm厚水泥砂浆,施工便道及其它预制场材料堆放用地均铺筑一层8cm砼硬化场地。
沿龙门吊轨道两旁设置50×20cm排水沟并设置汇水池,以免冲刷路基边坡。
T梁底座布置在路基上,左侧路基外租地布置钢筋、模板制作堆放场地。
预制场供水资源采用在农业灌溉出水处,使用4KW多级潜水泵抽水,预制场设置规格为4×9×1m蓄水池,电力供应为400KVA变压器外电及备用一台300KW发电机。
2、T梁预制施工工艺1)模板制作、安装和拆卸T梁模板采用定型钢模,以槽钢加劲,侧模支架采用焊管和型钢。
T梁底模在现场制作,并固定在T梁预制底座上。
底模安装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纵坡和预拱。
T梁侧模及其支架由专业模板厂加工,使用前必须试拼,试拼调顺后要进行编号,编号应简单明确并用油漆书写在醒目位置,以防误用。
模板每次使用前均应打磨平整,并涂刷脱模剂。
如长期闲置则应涂刷防锈剂,并堆放在高处干地,以防锈蚀。
端头模设有两类,一类跟侧模配套使用,采用定型钢模,按张拉用锚固板的位置做成阶梯形,并预留出预应力筋和封锚预留筋的孔位;另一类为封端用端模,采用小块组合钢模组拼而成,以槽钢加劲,在预应力管道压浆后安装。
模板施工流程如下:清除表面残渣—→涂刷脱模剂—→(安装腹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安装侧模—→安装浇筑用端模—→(安装翼板钢筋、浇筑混凝土)—→拆除浇筑用端模—→拆除侧模—→(预应力施工)—→安装封端用端模—→(浇封端混凝土)—→拆除封端用端模成型时用架立钢筋控制好间距外,再用垫块加以控制,将按设计要求厚度的垫块呈梅花状绑在钢筋的交叉点上。
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波纹管按顺序逐根穿入。
3)、T梁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混凝土采用经过监理批准的配合比,混凝土骨料全部采用1~2cm的石子,可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但不得掺入氯化钙,氯化钠等氯盐及引气剂,亦不宜掺用引气型减水剂。
T梁采用水平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大于30cm,浇筑顺序为“马蹄形”部分—→腹板—→翼缘板,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直接泵入模内,混凝土倾斜由两端向中间浇筑,要求连续浇筑,一次成型。
具体操作中采用纵向分段、水平分层浇筑,见下图所示:(1)浇筑方法是从梁的一端循序进展至另一端。
在将近另一端时,为避免梁端砼产生蜂窝等不密实现象,应改从另一端向相反方向投料,而在距离该端4m~5m合拢。
(2)分层下料振捣,每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上下层浇筑时间相隔不宜超过1h(当气温在30°C以上时)或1.5h(气温在30°C以下时)。
上层砼必须在下层砼振捣密实后方能浇筑,以保证砼有良好的密实度。
(3)分段长度宜取4m~6m,分段浇筑时必须在前一段砼初凝前开始浇筑下段砼,以保证浇筑的连续性。
砼浇筑中不得任意中断,因故必须间歇时,间歇最长时间一般控制在1.5h~3.0h之间。
段与段的接缝为斜向,上、下层砼接缝互相错开,以保证砼浇筑的整体性。
(4)T梁的马蹄部分钢筋较密,为保证质量,可先浇完马蹄部分,后浇腹板。
其横隔梁的砼与腹板同时浇筑。
T梁“马蹄形”部分振捣密实是施工关键,大梁混凝土浇筑采用附着式振动器与插入式振动器结合使用的振捣工艺,在波纹管以下部分和梁底“马蹄形”部分安装1.5KW的附着式振动器;在梁端的腰部各增设一台附着式振动器,以保证张拉区混凝土振捣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