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动物生存和生产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各种营养物质的生理或生物学功能;(2)研究各种动物的适宜营养并确定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阐明需要的营养生理基础和营养缺乏或过量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影响;(3)研究营养素供给与动物体内代谢速度、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特性和效率之间的关系,揭示营养物质进入体内的定量转化规律及其作用调节机制,阐明动物机体与饲料营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4)研究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阐明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措施和途径;(5)研究营养与动物体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6)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新方法和手段,开拓动物营养研究的新领域。
2.饲料概略养分是哪六大类?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3. 动物体的化学组成有何特点?(1)水分:动物体内水分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大幅度降低――体脂肪的增加,不同器官和组织因机能不同,水分含量亦不同;(2)有机物质:脂肪和蛋白质是体内两种重要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含量极少,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于1%,主要以肝糖原和肌糖原形式存在;(3)灰分(矿物质):动物体内灰分主要由各种矿物质组成,其中钙、磷占65~75%。
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第三章水的营养1. 消化力、消化性、消化率的概念?动物的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平;消化率:衡量指标,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饲料养分的百分率。
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几种: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
3.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1)非反刍动物: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动物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要是酶的消化,微生物消化较弱。
(2)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瓣胃)以微生物消化为主,主要在瘤胃内进行;皱胃和小肠的消化与非反刍动物类似,主要是酶的消化。
(3)禽类: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类似于非反刍动物猪的消化;腺胃;肌胃;肠道较短,饲料在肠道中停留时间不长——酶的消化和微生物的发酵消化都比猪的弱。
4.影响动物对饲料消化率的因素有哪些?动物消化生理、消化道结构及机能和饲料性质;动物;饲料;饲料的加工调制;饲养水平等因素。
5.动物体内水的性质与作用、来源与去路?性质:水有较高的表面张力(水与动物体蛋白质的活性基或碳水化合物的活性基以氢键相结合,形成胶体)、比热大、蒸发热高;水的生理作用:动物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一种理想的溶剂、一切化学反应的介质、调节体温、润滑作用和缓冲。
来源:饮水、饲料水、代谢水。
去路:粪、尿的排泄,肺脏和皮肤的蒸发,经动物产品排泄。
6. 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动物对水的需要比对其他营养物质的需要更重要!影响因素:动物种类、饲粮因素、环境因素、饲料或日粮组成(含N物质、粗纤维、盐)、饲料的调制类型(粉料>干颗粒>膨化料)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 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构建机体组织细胞、形成动物产品的主要原料;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份;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供能和转化为糖、脂肪;遗传物质的基础。
2. 概念:EAA、LAA、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中毒、氨基酸拮抗、理想蛋白。
EAA:必须氨基酸LAA: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缺乏:某种或几种氨基酸含量不足,不能满足动物需要,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氨基酸中毒:由于饲粮中某种氨基酸含量过高而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氨基酸拮抗:某些氨基酸在过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肠道和肾小管吸收时与另一种或几种氨基酸产生竞争,增加机体对相应氨基酸的需要理想蛋白:氨基酸组成和比例上恰好满足动物(生长、维持、妊娠、泌乳、产蛋等)需要的饲料蛋白质。
以动物对氨基酸需要为理想比例的蛋白质。
通常表示为相对比例。
3.生长猪、禽的EAA包括哪几种?生长猪:10种:赖、蛋、色、苯丙、亮、异亮、缬、苏、组、精氨酸成年猪:8种:不包含组氨酸和精氨酸禽:13种:包含甘氨酸、胱氨酸、酪氨酸4.简述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起始于胃,首先盐酸使之变性,蛋白质立体的三维结构被分解,肽键暴露。
在胃蛋白酶、十二指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内切酶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降解为多肽小肠中,多肽进一步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占食入蛋白质的60%以上)和寡肽,2~3个肽键的寡肽能被肠粘膜直接吸收或经二肽酶等水解为氨基酸后被吸收。
5.什么叫限制性氨基酸?第一LAA在蛋白质营养中有何意义?猪、禽饲料最常见的第一LAA?限制性氨基酸: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与动物需要量相比,饲料(粮)中含量不足的EAA。
由于他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他氨基酸的利用,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木桶效应),满足需要程度最低的为第一LAA,依次为第二、三、四……6.简述氨基酸间的相互关系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
蛋白质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是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是否恰当的问题;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是指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和相互间的比例与动物体维持、生长、繁殖或泌乳的需要量相符合;只有日粮中氨基酸保持平衡,氨基酸方能有效地被利用。
任何一种氨基酸的不平衡都会导致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消耗增多,而生产性能也将明显降低。
避免氨基酸的平衡失调(氨基酸失衡的结果:蛋白质利用率下降;能量利用率下降;有机物利用率下降;生产水平和效益降低)。
7.阐述单胃动物的理想蛋白原理及其意义。
以猪为例,建立猪“理想蛋白质”概念的基础:(1)猪对日粮蛋白质的需要由维持和生长需要两部分组成,生长猪对饲粮氨基酸平衡要求主要由生长需要所决定;(2)不同性别或不同体重的生长猪,其躯体的氨基酸比例相当固定;(3)生长猪日粮氨基酸的需要量的差异仅是绝对量的不同,各种氨基酸量之比不变;(4)生物学价值高的日粮蛋白质的氨基酸比例与猪肌肉的非常相似;(5)单独测定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时,结果变异大,但与相应的Lys需要联系起来,以两者之比表示,则变异程度大大降低。
理想蛋白的应用(意义):建立动物AA需要量;指导饲粮配制及合成AA的应用,充分合理利用饲料资源;预测生产性能;实现日粮低N化,降低日粮成本,降低N排泄量,减少环境污染。
(应用“理想蛋白质”估测猪的氨基酸需要量、评定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日粮配方设计等)8.概念:RDP、UDP、蛋白质周转代谢等(1)RDP:瘤胃降解蛋白;(2)UDP:瘤胃未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3)蛋白质周转代谢:机体合成新的组织蛋白质的同时,老组织的蛋白质也在不断更新,被更新的组织蛋白质降解成氨基酸进入机体氨基酸代谢库,相当一部分又可重新用于合成蛋白质,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其他物质。
这种老组织蛋白不断更新,降解为氨基酸,而又重新用于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称为蛋白质周转代谢。
9.简述如何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效率。
针对不同的动物建立不同的“理想蛋白质”10.NPN的利用原理及合理利用措施。
NPN的利用原理:尿素—NH3 + CO2 ;CH2O―VFA + 酮酸;NH3 + 酮酸―AA―菌体蛋白;节约蛋白质、降低成本合理利用措施:(1)延缓NPN的分解速度:选用分解速度慢的NPN,如双缩脲等;采用包被技术,减缓尿素等分解;使用脲酶抑制剂等抑制脲酶活性。
(2)增加微生物的合成能力:提供充足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提供足够的矿物元素N:S =15:1,即100g尿素加3g S。
(3)正确的NPN使用技术:用量不超过总氮的20~30% ,不超过饲粮干物质的1% ,不超过精料补充料的2~3% ,每100kg体重20~30g;适应期:2~4周;不能加入水中饲喂;制成舔砖;不与含脲酶活性高的饲料混合;尿素青贮11.论述瘤胃内环境稳定的含义及营养生理意义。
12.简述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沉积的因素。
13.阐述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异同。
答:吸收主要在小肠上2/3的部位各种氨基酸的吸收速度是不同的:半胱氨酸>蛋氨酸>色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被吸收的氨基酸主要经门脉运送到肝脏,只有少量的氨基酸经淋巴系统转运新生的哺乳动物在出生后24~36h内,能直接吸收免疫球蛋白第五章碳水化合物营养1.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主要性质?组成:多羟基的醛、酮或简单的衍生物以及能水解产生上述产物的化合物分类:单糖:碳原子的多少;低聚糖或寡糖:(2~10个糖单位)糖分子的多少;多聚糖(10个糖单位以上);其它化合物性质:(1)淀粉:①直链淀粉:α-1,4-糖苷键连结而成②支链淀粉:分支点α-1,6-糖苷键,链内α-1,4-糖苷键(2)糖原:结构与支链淀粉相似(3)纤维素:由β-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4)半纤维素: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的聚合物,含大量β-糖苷键,与木质素结合后难溶于水(5)木质素:苯丙烷衍生物的聚合物1.动物本身和维生素分解的酶均不能使其降2.常与细胞壁内的多糖形成难降解的复合物(6)果胶: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原果胶②原果胶经酸处理或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可溶性果胶(7)多糖①营养性多糖(淀粉、菊糖、糖原)②结构性多糖③非淀粉多糖(NSP):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阿拉伯木聚糖、β-葡聚糖、甘露聚糖、葡糖甘露聚糖等)组成。
包括不溶性NSP(纤维素);可溶性NSP(β-葡聚糖、阿拉伯木聚糖)美拉德反应:还原性糖的碳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糖类异构、互变性:动物消化吸收后代谢途径一致的基础2.动物、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类?3.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1)供能贮能作用:①供能:葡萄糖;大脑神经系统、肌肉、脂肪组织、胎儿、乳腺;来源:肠道吸收,糖的异生(肝、肾)②贮能:糖原;脂肪(2)动物产品形成中的作用:①乳糖的形成血糖: 高产奶牛合成乳糖大约需要葡萄糖1.2kg/d产双羔的绵羊约需葡萄糖200g/d产奶期体内50%~85%的葡萄糖用于合成乳糖②合成乳蛋白非必需氨基酸③非反刍动物:合成必要的脂肪酸;合成部分非必需氨基酸(3).某些寡糖的生理作用:MOS、FOS ——化学益生素: 有益作用(适量):抑制有害菌在肠道的贴壁。
进双歧杆菌、乳酸菌的生长。
负面作用(过多):发酵产气过多可能导致肠胃胀气。
发酵产物也影响肠粘膜与血浆间的渗透压,严重时可导致腹泻。
(4)体内糖苷的生理作用:糖苷:具有环状结构的醛糖或酮糖的半缩醛羟基上的氢,被烷基或芳香基团所取代的缩醛衍生物解毒作用:毒物、药物和固醇类激素代谢物可与D-葡萄糖醛酸形成葡萄糖苷酸而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