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NCCN宫颈癌临床指南解读
2018NCCN宫颈癌临床指南解读
该期淋巴结转移率<1%,不需要切除淋巴结,建议先锥切,有适应证者加宫 颈搔刮术(ECC)。锥切切缘至少3 mm阴性[无浸润性病变或高度鳞状上 皮内病变(HSIL)]。 推荐冷刀锥切,也可以采用环形电切术(LEEP),应尽量整块切除,保持 标本的完整性。小心操作,以减少电器械对组织边缘的影响。锥切的形状和 深度需与病灶大小、形状和病变部位相适应。例如,位于宫颈管的可疑浸润 性腺癌与原位腺癌,锥切应设计成窄长锥形,延伸至宫颈内口以避免遗漏宫 颈管病变。锥切术有诊断性锥切和治疗性锥切。
随访检查影像学检查推荐
Ⅰ期
(1)无生育要求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复发或转移 而决定;ⅠB2期患者或术后有高、中危因素需接受辅助放疗及放化疗的 患者,治疗结束3~6个月后可行全身PET-CT检查。 (2)有生育要求患者:术后6个月考虑行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之后 的2~3年间每年1次;若怀疑复发,考虑行全身PET-CT检查;根据临床症 状及复发、转移选择其他影像学检查。
• 以上3种推荐中,首选同期放化疗。
• 第3种选择同期放化疗之后进行辅助性子宫切除术还存在争议,该做法可减少盆腔复发, 但不改善总生存率,却增加并发症,故只适用于放疗结束后仍有肿瘤残留、或病灶或子宫 已超出近距离放疗所能达到的放疗区域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ⅡB~ⅣA及部分ⅠB2和ⅡA2期
Ⅱ~Ⅳ期 影像学检查
全身PET-CT或胸、腹、盆腔CT检查以评估转移情况; 盆腔MRI增强检查评估局部病灶范围; 根据临床症状及可疑转移病灶诊断,选择其他影像学检查; 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宫颈癌的患者考虑全身PET-CT或胸、腹、盆
腔CT检查以评估转移情况,行盆腔MRI检查评估盆腔残留病灶。
ⅡB期及以上的晚期病例
通常不采用手术治疗。在美国,大多数晚期患者采用放化疗。在有
些国家,部分ⅡB期病例可能首选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或新辅助化疗后行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放疗后盆腔中心性复发或病灶持续存在者
采用盆腔器官廓清术仍有治愈的可能。术前需明确是否存在远处转
移。如复发局限于盆腔,可进行手术探查。未侵犯盆壁及淋巴结者可 切除盆腔器官。根据肿瘤的位置采用前、后或全盆腔器官廓清术。若
分期
仍采用FIGO临床分期 淋巴脉管间隙 侵犯(LVSI)并不改变FIGO的分期。
分期的评估程序仅限于阴道镜检查、活检、宫颈锥切术、膀胱镜和直 肠乙状结肠镜检查。 MRI、CT或联合PET-CT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但不改变原来的分期。 手术分期尚未引入分期中。 新增区域淋巴结转移定义N分期(见表1)。 临床意义不大,因为大多数妇瘤科医生采用的FIGO临床分期并不涉及 淋巴结状态。
了胸部CT不要求增强,指南中提及的MRI及CT均为增强检查,除非
有禁忌证
初始检查影像学检查推荐
Ⅰ期 (1)不保留生育功能者: 考虑胸部平片,若有异常,则可行CT平扫检查; 选择部分患者行MRI增强检查以评估局部病灶范围,特别是ⅠB2期推 荐首选MRI检查; ⅠB1期可考虑全身PET-CT或胸、腹、盆腔CT检查; ⅠB2期常规行全身PET-CT或胸、腹、盆腔CT检查; 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宫颈癌的患者,考虑全身PET-CT或胸、腹、 盆腔CT检查以评估转移情况,行盆腔MRI检查评估盆腔残留病灶。
I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不保留生育功能者:锥切切缘阴性并有手术禁忌证,可观察随访,无 手术禁忌证者,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
切缘阳性者(包括HSIL或癌)最好再次锥切以评估浸润深度排除ⅠA2、 ⅠB1期。
不再次锥切直接手术者,切缘为HSIL,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 切缘为癌者行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证据等级2B), 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显影(证据等级2A)。
QM分型是现代分型。
QM分型
经阴道广泛性宫颈切除术加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或前哨淋巴结 显影)
用于经仔细筛选的ⅠA2期或ⅠB1期、病灶直径≤2 cm、需要保留生
育功能的患者。宫旁和阴道上段的切除范围同B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 但保留子宫体。经腹广泛性宫颈切除术能切除更多的宫旁组织,适用 于病灶直径2~4 cm的ⅠB1期患者。手术范围类似C型广泛性子宫切除 术。
手术分期
• 指先行腹膜外或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术(证据等级2B),根据淋巴结情况选 择相应的处理: • (1)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阴性,可采用盆腔外照射+含顺铂同期化疗+阴 道近距离放疗(证据等级1)。 • (2)盆腔淋巴结阳性、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可行盆腔外照射+含顺铂同期 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证据等级1)。 • (3)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者,需根据临床指征补充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以排 除更广泛的转移。 • 确定无其他远处转移时,行延伸野外照射+含顺铂同期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更远处的转移,有临床指征者在可疑处活检, • 活检阴性者行延伸野外照射+顺铂同期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 活检阳性者行全身治疗±个体化放疗。
I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保留生育功能者如切缘阴性,术后可随访观察; 如切缘阳性,可行再次锥切或宫颈切除术。
目前尚无数据支持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肠型腺癌或微偏腺癌等病
理类型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也不推荐伴有高危和中危因素患者保留生 育功能。
强烈建议术后细胞学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异常患者在完成生育 后切除子宫。
ⅠB1和ⅡA1期
• 保留生育功能限于ⅠB1期鳞癌患者,推荐行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盆腔
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 • 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显影(证据等级2A)。 • 原则上推荐选择肿瘤直径≤2cm者,可选择行经阴道广泛性宫颈切除术。
• 肿瘤直径2~4cm者,应行经腹或腹腔镜、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的广泛性宫
Ⅱ~Ⅳ期随访检查影像学检查
治疗结束3~6个月后内行全身PET-CT检查(首选)或胸、腹、盆腔CT 平扫+增强检查;
治疗结束3~6个月后选择性行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及复发、转移选择其他影像学检查。 可疑复发转移者均考虑行全身PET-CT检查。
治疗
I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Ⅰ期影像学检查
(2)保留生育功能者: 考虑胸部平片,若有异常,则可行CT平扫检查; 首选盆腔MRI检查以评估测量病灶范围以及病灶和宫颈内口的距离。 不适宜MRI检查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ⅠB1期可考虑全身PET-CT或胸、腹、盆腔CT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及可疑转移病灶诊断,选择其他影像学检查。
• 保留生育功能者可选择: • (1)锥切+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证据等级2B)。
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显影(证据等级2A)。锥切切缘阴性者术后随访
观察;锥切切缘阳性者,再次锥切或行宫颈切除术。 • (2)直接行广泛性宫颈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取
样(证据等级2B)。
• 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显影(证据等级2A)。 • 完成生育后对于持续性HPV阳性或细胞学异常或有手术意愿的患者可行 子宫切除术,<45岁的鳞癌患者可保留卵巢。
ⅠB1和ⅡA1期
• 不保留生育功能者可选择:
• (1)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证据等级1 )±主动脉旁淋 巴结取样(证据等级2B)。可考虑行前哨淋巴结显影(证据等级2A)。 <45岁的鳞癌患者可保留卵巢。 • (2)盆腔外照射+阴道近距离放疗(A点总剂量80~85Gy)±含顺铂同 期化疗。
• 可选择手术分期,也可先进行CT、MRI、PET等影像学评估。 • 选择先行影像学检查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可行盆腔外照射+含顺铂同期化疗+阴道近距 离放疗(证据等级1); • 盆腔淋巴结阳性且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时,可选择: • (1)盆腔外照射+阴道近距离放疗+含顺铂同期化疗(证据等级1)±主动脉旁淋巴结放 疗。 • (2)腹膜外或腹腔镜淋巴结切除术,术后病理主动脉旁淋巴结阴性者,行盆腔放疗+阴道 近距离放疗+顺铂同期化疗(证据等级1); • 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者,行延伸野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顺铂同期化疗。 • 影像学检查发现盆腔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阳性时,行延伸野放疗+顺铂同期化疗+阴 道近距离放疗。 •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远处转移并经有临床指征活检证实转移者,行全身化疗±个体化放疗。 • 局限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可能可以采用根治性治疗。
2018NCCN宫颈癌临床指 南解读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 饶晓静
新版指南主要更新
(1)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肿瘤分期从第7版更新为第8版。 (2)推荐同步放化疗药物为:顺铂或顺铂+氟尿嘧啶(5-FU)。 (3)ⅠA1期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者的初始治疗,锥切术后如切缘为不典型增生或癌者建议: 再次锥切评估浸润深度,以排除ⅠA2、ⅠB1期。 (4)ⅠB2期及以上宫颈癌选择先行影像学评估者,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建议按治疗流程进行, 不再推荐细针穿刺活检。对于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均阳性者,建议直接延伸野外照射加 含顺铂同步化疗加近距离放疗,不再推荐行淋巴结切除。 (5)新增ⅣB期治疗路径:同复发并远处转移宫颈癌。新增角标:局限于锁骨上淋巴结转 移的患者可能可以采用根治性治疗。 (6)影像学检查新增:ⅠB1期可考虑行全身PET-CT或胸、腹、盆腔CT检查;对可疑复发 转移宫颈癌者均考虑行全身PET-CT检查。 (7)复发转移患者系统治疗方法中二线治疗方案新增:PD-1抑制剂派姆单抗 (Pembrolizumab)用于“MSI-H/dMMR”基因亚型。 (8)意外发现的宫颈癌治疗流程做了部分更改。 (9)放疗原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